新常态视角下基于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研究

2016-08-13 17:02解为
科技资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研究职业能力

解为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要求的现象,为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从新常态下企业人资能力的新需求出发,探讨职教层面职业能力开发的内涵和渠道,并对基于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和内容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 职业能力 校企联合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b)-0149-02

中国经济现已进入变速换挡期,经济形势的新常态必然导致企业盈利模式的新常态,传统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利模式已一去不复返,唯有创新是未来企业利润源泉。高职院校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联合企业加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步伐,不断提升“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水平,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职业能力提升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形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聚焦所在,如何适应企业人资新需求,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育适应新常态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教层面职业能力开发

1.1 职业能力内涵

现今,职业教育多以“专业”的形式组织资源,但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型专业,而是面向社会典型职业以及相关岗位、任务集合的职业型专业。职业型专业往往对应社会某一类职业集合,并都有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习,能够胜任若干性质相近的职业工作。职业能力就建立在职业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职业能力不仅包含人才对职业工作的胜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相关职业工作集的设计与创造能力。因此,职业能力可分为两类能力:(1)涉及普遍关键能力和某职业群共有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2)涉及某特定职业特殊能力的职业专业能力,以及具体运用层面的岗位能力。不能孤立地培养职业能力,三年期间学生的核心能力应与职业专业能力实现紧密结合、一体推进、联合培养。

1.2 职业能力开发渠道

职业能力开发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前提,职教课程体系往往遵循能力培养逐级递增规律。现今围绕职业能力课程开发通常包括三个核心环节: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是首位的,并对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展开分析,最后提炼归纳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及独立课程的讲授内容。

职业能力开发的基础是职业资格研究,其常见开发路径一般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行业分析,需要选择行业中具有职业典型资格特征的代表性的企业,并对专业所面向的行业情况、职业结构、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等方面进行归纳;二是工作过程分析,即对企业一线骨干工作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员工的工作领域、任务要求等。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工作过程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三是校企专家研讨会,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能手通过研讨方式来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和逻辑结构。

1.3 职业能力开发的结果

职业能力开发成果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化:一是按工作过程进行能力组织和描述,确保各职业能力点之间的整体性和相关性;二是根据能力体系划分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相互关联,确保职业能力体系的整体统一性和真实情境性。

2 基于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和内容

2.1 校企联合培养现状

从我国当前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产学合作进展来看,已取得一些成果,如:技术工人订单培养、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等,但总体来说校企联合培养多停留在浅层,现代学徒制等国外职业能力培养成功经验缺乏推广,双元制等联合培养模式因协调障碍影响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等多种联合培养形式缺乏推广案例。

2.2 校企联合培养的着力点

(1)全过程分阶段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为适应新常态下对员工职业能力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人才培养职责。以现今常见的“2+1”模式为例,各学年人才培养任务大致可分为如下。

第一学年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职业专业能力培养为辅。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培养始终,和专业能力培养融合。学生入学伊始就接触企业岗位,对企业、职业、岗位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融企业文化背景到基础能力和岗位能力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行业自豪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岗位责任心。第二学年加大职业专业能力培养比重,提升企业合作参与程度,该阶段能力培养重视包核心能力以及在行业企业中的通用能力部分。第三学年主要培养面向是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即企业真实岗位中的具体运用层面。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常见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核心课程以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协同企业共同开发培训学习内容。在内容选择方面严格参考相应的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选择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典型载体作为学习任务单元。在内容排序方面,按照知识获取由易到难的客观规律将行动领域和工作任务进行有序排列,学习领域设计包含工作领域完整过程。在内容结构方面遵循工作导向思想,即首先学习“导向和概览知识”;其次学习“职业功能性和关联性知识”;再次学习“岗位细节知识”;最后才是“职业拓展知识”的学习,以此实现教学的效果性和效率性。

(3)实现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补充和支撑。

企业课程可作为学校课程的先导,学生了解实际的职业工作,激发学习兴趣的内生性。或企业课程内容设計侧重学校课程的应用补充,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参与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相互协调、有序组织。构建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框架。如学生入学伊始由企业提供学生认识企业及相关职业岗位的平台,组织企业一线岗位参观见学,学生获得职业感性认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中间学期充分考虑企业季节性人才需求,灵活组织学生校外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岗位实践中的行动力,促成学生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能力提升。最后学期可考虑完整组织学生在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岗位业务流程。同时,学校课程实施也应理实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训场所实操等互为补充,实现教学资源高度整合。

3 基于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培养实施要点

3.1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体系是以面向职业群的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建立的,职业能力的提炼建立在行业企业调研结果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岗位群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通用性要求。需考虑国家层面的普适性、基础性职业能力要求,也要研究企业操作层面的针对性和特殊性的岗位工作要求。

3.2 职业能力的全面把握

职业能力的培养框架尤为重要,可根据专业面向特征将职业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岗位能力、拓展能力等层面。一方面考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和面向职业发展需具备的泛性职业能力,也需考虑学生面向特定职业群的职业通用能力、面向特定岗位的岗位特定能力。

3.3 重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性

传统职业教育注重对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对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服务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缺乏关注。这些能力点实质上并不是无目的抽象能力要求,而是具体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内生驱动因素。应在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尤其受到重视。

3.4 课程体系构建注重真正理实一体

当前盛行的理实一体课程在空间上多是理论教室与实训场所的结合,或是校内理实一体教室。“实”应该指对“理”的现实运用,缺乏企业工作实践过程,理实一体难以取得实质效果,这是强调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根本意义。这就要求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高度融合联合培养。改进传统校企合作的“2+1”模式,实现实践实习需要周期按人才能力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规律灵活调整。

3.5 改变培养评价主体,构建多元联合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必然导致评价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需拓展传统纸质考试和单纯技能测试等形式,充分考虑全过程考核、校企联合考核、任务完成度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考察和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凸显职业能力目标,注重考核的真实情境。教学评价应广泛引入企、校、社等多方考核单元,体现职业能力本位。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過程。《决定》和《规划》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高职院校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积极与企业对接,采取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将职业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并纳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蓝欣.美国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研究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66-69.

[2] 裴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型与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郑喜群,祖彬,周强.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34-35.

[4] 梁珍,顾丹.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5):18-20.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职业能力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