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长风商务区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化

2016-08-12 02:24郭凯路张依唯
关键词:休闲旅游优化策略

郭凯路,张依唯

(太原师范学院 管理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经济学】

太原长风商务区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化

郭凯路,张依唯

(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位于汾河河畔长风西大街南侧,是太原为数不多依水而建的公共建筑物集群,融自然风光与人文关怀、商务办公与文化气息、购物娱乐与体育健身为一体。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优化策略: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餐饮购物选择;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数字化;提升文化氛围,打造老少皆宜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场所;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太原“不夜城”;注重复合功能,打造宜商宜游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

[关键词]休闲旅游;长风文化商务区;优化策略

一、休闲旅游概述

关于休闲与旅游的关系,目前学者们有三种理解,简单地概括为:休闲包含旅游;旅游包含休闲;休闲与旅游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休闲与旅游有交叉部分,交叉部分即为休闲旅游。本文认同第三种观点。非工作性的活动即为休闲,从这个角度说,旅游就是离开日常居住地的休闲活动。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以商务、会议等非休闲目的出行的活动也为旅游活动,而休闲活动也分在日常居住地内进行和日常居住地以外进行。

传统观光型旅游,最明显的体现在旅行社紧凑的日程安排中,出发、坐车、逛景点、进购物店等等。这样的旅途虽也能游历名山大川,看遍古玩名迹,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却不免使人感到疲惫。而休闲旅游中,不以看景点数目的多寡论其旅游体验好坏,不以所去目的地的知名度论其旅游质量高低。其看重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心境;其看重的不是行走,而是亲身体验。可以说,休闲旅游是传统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休闲旅游的概念上,学者们尚未达成共识。

刘群红认为,“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的旅游活动”。[1]

王敏认为,“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休闲旅游是对于闲暇时间的多样化安排,主要表现为观光、城郊、度假、商务、运动、文化等六种类型”。[2]

马惠娣认为,“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们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3]。

由上分析可知,休闲与旅游关系密切,本文沿用马惠娣对休闲旅游的定义。

二、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休闲旅游市场调查

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是集商务、行政、休闲、文化、会展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园林式综合公共活动中心,力在打造太原的新地标。2016年3月19日至20日,我们在长风文化商务区发放了15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40份,有效率93.3%。

1.受访游客基本特征分析

表1 受访游客基本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在140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均衡,18~4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而中老年人比例为23.57%。受教育程度方面,52.86%的受访游客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0位大专以下的受访游客中多为高中生。职业方面,企业员工的比例最大为25%,学生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占比均为22.86%,其次为个体工商户、离退休人员,及少量的其他职业者和农民。收入结构方面,62.14%的受访者收入在2 000~6 000元之间,2 000元以下的大部分为学生。

由此可知,到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游客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人群。其中,以中青年学生、政企员工为主。

2.受访游客出游偏好分析

在出游目的中休闲放松占比为46.19%,参观游览为23.35%,增长知识为18.78%,商务/公务为7.61%。在出游频次中,64.99%的受访者表示每月至少到长风文化商务区出游一次,第一次出游的受访者仅占5%。在通常与谁一起出行这个问题中,88%的受访者选择了朋友或家人,选择个人出行的仅占12%。关于在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消费,56%的受访者选择了100元以下,36%的受访者选择了100~500元。对于出行信息的获取,大多数的受访游客选择了亲友同事介绍,仅有12.86%的游客是从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体获得的出游信息,没有游客是从旅游手册上获得的,选择其他的游客,多为附近居民。88.57%的游客只在长风文化商务区停留一天以下,选择1~5天的游客出行目的多为商务/公务。

由此可以看出,到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游客以休闲放松为主,多从亲友同事得知出游信息。虽大部分出游时间只有一天或半天,但重游率极高。游客旅游活动中消费较低,基本不消费。

3.受访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了解游客对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满意度情况,表2问卷设计了10个影响因素,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不知道为衡量尺度。通过统计非常满意以及满意的百分比结果得知,受访游客对游览环境及文化氛围满意度较高,均达到八成以上,其次服务态度为71.43%。通过统计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百分比结果得知,受访游客对外部交通环境和内部交通环境最为不满,分别为47.14%和42.86%。其次商品/纪念品为40.00%,餐饮条件为39.29%,基础设施为36.43%。餐饮条件、商品/纪念品、娱乐活动中不知道的比例相对较大,因为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并未在长风文化商务区内用过餐、买过东西,也未体验过娱乐活动。整体来说游客满意度较高,但在交通、餐饮、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失望。

三、长风文化商务区SWOT分析

1.优势

(1)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质量较高: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位于汾河河畔长风西大街南侧,是太原为数不多依水而建的公共建筑物集群,内有六大主体建筑,即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科技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融自然风光与人文关怀,商务办公与文化气息,购物娱乐与体育健身为一体。

(2)区位优越:长风商务文化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部,从太原市区东西南北四侧到达长风文化商务区均在一小时以内,且随着太原市向南向西的不断发展,长风文化商务区将越来越接近市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北面与东面分别面对长风西大街与滨河西路,交通便利。

(3)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太原市常住人口429.89万人,庞大的人口数量为长风文化商务区提供了广大的客源市场。太原市是山西的省会,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吸引各地级市、其他省市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商务区内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要承办全国性煤炭交易,同时也承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等业务,经常有大量商务人士,而他们在空闲时段也将会进行各种休闲活动。

2.劣势

(1)内外部交通条件均较差:能到达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公交车较少,目前只有27路、65路公交车。自驾车出行的话,外围交通不畅,时常出现堵车现象。骑自行车此处存车不方便。在长风文化商务区内,基本没有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多数游客表示步行很累。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主体建筑物外供游客休息的地方少,很多游客休息时只好坐在山西大剧院门前的台阶上或者路边的路肩上。室外的卫生间少,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的需求。室外没有小商铺,不供应饮用水。标识系统不完善,没有完整的平面图,指路牌也较少,导致初次到访或对长风文化商务区不熟悉的游人对自己的行走线路毫无概念,只能在行走中摸索。

(3)购物餐饮选择较少,价位均较高: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参加完展会的商务人士多对餐饮条件不满意,原因就在于整个区内的餐馆基本都集中在长风国贸第六馆内,而从交易中心到第六馆路途较远且没有可代步的工具。其他对餐饮不满意的游人主要表示第六馆内整体价位偏高,没有经济实惠的小吃和大众性的餐馆,如肯德基、必胜客等,且用餐时间过于拥挤。购物方面,游人主要表示没有特色纪念品,和大多数商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4)宣传力度不足: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很多游人并不了解长风文化商务区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到底有些什么,有哪些活动,很多游人也表示不知道有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关于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各类信息。绝大多数游客对长风文化商务区的认识仅限于六大主体建筑,对于和园、谐园及集阜路景观轴线完全不了解。

3.机会

(1)客观条件:1995年起,我国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起,实施3个长假日,直至现在,我国工薪阶层每年享有114天的法定休假日。老师和学生享有寒暑假,实际享有的休假时间在140天以上。大部分企业员工每年有5~15天的带薪休假。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则相对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2)主观需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在这个背景下,以休闲放松、消遣娱乐为目的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休闲旅游能让人融入自然,参观了各地历史人文景观。休闲旅游不是对生活的逃避,而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可能让你压抑了太久,休闲旅游则是一个突破口,释放本性,追求本真。

(3)政策支持:在当前经济下行传统业态增长乏力的情况下,2015年,山西旅游产业仍然实现了收入增长20%的喜人成果。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关联度较高,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旅游局在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等方面按职责分工负责。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也曾提出“要像重视煤炭一样重视文化旅游业”。

(4)城市发展:太原市区东西北三侧均被山体环绕,城市发展整体向南,可以预测,在太原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长风文化商务区发展将愈接近市中心。

4.威胁

南距长风文化商务区15公里的蒙山景区,21公里的晋祠公园同为太原休闲旅游的极佳选择。均免收门票且都将自然风光与文化氛围融为一体。804路、856路、308路公交车可到达晋祠公园,308路、848路、5路、858路等公交车可到达蒙山景区,可进入性均较强,是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主要竞争对象。

四、太原长风商务区休闲旅游优化策略

1.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

外部交通方面应增加公交车的线路,在小店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设置始发站,使太原城南与城北的居民都能方便地到达。内部交通方面,应在广博街长风西街口、广博街新晋祠路口、长兴北街新晋祠路口、长兴南街新晋祠路口、长兴路广北街口、长兴路广南街口、集阜路等处增加游览车、电瓶车、设置双人或四人观光自行车的租赁点,尽可能地向游人提供各种代步工具;科学安排内部行车线路及停车场位置,加大对乱停车现象的管理力度。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餐饮购物选择

在不影响视野开阔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廊架、凉亭、景观座椅等设施,以满足人们休息的需要。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如长风广场东广场、大剧院东平台及西平台,应增加便利店;在其他区域应设置自动售货机或直饮水供应处。完善标识引导系统,在各个方向的入口处、主体建筑物前增加总平面图,向游客介绍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主体建筑分布、公共交通站点、便民设施点以及电子导览图二维码。在岔口处增加路标、指示牌。在绿地、水景等地方增加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保护环境。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多数对餐饮、购物不满意的游客认为其消费层次较高,所以应本着“中档为主兼顾高档”的原则,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前提下,兼顾高端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因此可在区域内增加不同类型的餐馆,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王萍面皮、延庆观炸鸡等特色小吃;还应增加不同层次的购物品牌,如ZARA、H&M、MUJI、GAP、UNIQLO、TOPSHOP等时尚品牌。

3.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数字化

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应在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微博、微信平台上进行整体介绍,统一对各个馆的活动资讯、节假日安排、区内的各类动态新闻等信息进行宣传。新媒体受众广且成本低,能有效地扩大客源市场。

4.提升文化氛围,打造老少皆宜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场所

到长风文化商务区出游的中青年人多为带小孩的亲子出游模式,中老年人也不少。所以可在大剧院东西平台处推出不定期的主题活动,打造主题广场,如环保、读书、艺术、和谐等主题;可充分利用广阔的空间举办多种活动,如展览、公益演出、手工制作、趣味竞赛等。在和园及谐园开展兴趣活动,如歌唱、舞蹈、摄影、国学、健身等,打造太原最大的综合兴趣课堂,这一方面能增加客流提高人气,另一方面也能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太原“不夜城”

尽可能地在各个时段,尤其是晚上都能有相应的休闲活动。六大主体建筑的闭馆时间基本在六点以前,五六点的时候可以看到游人如潮地涌出长风文化商务区,所以,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赏汾河夜景,夜游、夜骑长风文化商务区等休闲活动,避免出现如华尔街地区白天门庭若市,六点以后即为“鬼城”的现象。

6.注重复合功能,打造宜商宜游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

建设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初衷是打造太原的中央商务区(CBD),而在当下的发展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商务功能并不突出,反而休闲放松的功能比较明显。鉴于此,可在近期内着重发展休闲旅游,突出其休闲放松的功能,打造宜商宜游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以此促进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其商务功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群红.发展我国旅游休闲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0(8).

[2]王敏.浅谈黄金周的调整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3]马惠娣.未来十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前景瞭望[J].齐鲁学刊,2002(2).

【责任编辑冯自变】

[收稿日期]2016-03-19

[作者简介]郭凯路(1987-),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助教。 张依唯(1994-),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本科生。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西山景区休闲旅游项目设计》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4-0056-04[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优化策略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休闲旅游需求的三亚产权式酒店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