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涵 程跃文
摘要:乡村休闲旅游环境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尤其是一些历史名镇名村周边的村落,其休闲旅游环境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文章以乌镇虹桥村旅游环境规划为例,分析该地区旅游发展优势条件,有效整合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进行科学合理地旅游环境规划设计,从而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历史名镇;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084-03
一、引言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城市反哺乡村的产业之一,它有效地为乡村带去人流、资金和新思想,注入新活力。尤其是那些毗邻历史名镇或名村的村落,抓住时机,发展休闲旅游,似乎成了当地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历史名镇名村都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且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镇和村。邻近它们的村落往往也会受到其辐射影响,比一般乡村更具有旅游开发潜力。与此同时,这些村落又是历史名镇名村必要的补充,它们可以丰富历史名镇名村的旅游产品,协助提升历史名镇名村的旅游经济水平。乌镇虹桥村就具有一定代表性。
目前的乌镇,观光型东栅景区和休闲型的西栅景区已成熟,然而,景区辐射效应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形成了“乌镇大旅游很热闹,村里小旅游静悄悄”的局面。虹桥村虽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没有利用乌镇太多的辐射影响,发挥其先天优势。在旅游规划上,如何能使虹桥村结合乌镇的农耕文化、运河文化和乡村文化,创造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环境,使大乌镇带动作为行政村的“小乌镇”,大旅游与小旅游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这需要我们对其休闲旅游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二、乌镇虹桥村背景概况
在进行旅游环境规划之前,需要从虹桥村的地域环境、特色的物质文化元素入手,了解该村的基本状况,根据目前的旅游环境现状,对各方面资源合理利用并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
(一)区域概况
1.地域环境
虹桥村地处三市(湖州、苏州、嘉兴)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此地多元的文化。2000年该村由原来的虹桥、永兴、东瑶、环河四村合并而成(图1),共3.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599亩,乌镇景区与运河穿村而过,其湿地地貌极具代表性。该区域冬暖湿润,日照充足。土壤有机丰富,适宜种植经济类作物。村民们循着古老的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特色物质文化元素
除了具有和乌镇众多相同的物质文化元素,虹桥村自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特色物质元素包括:慈云寺、石佛寺两大禅寺,它们都紧邻乌镇西栅景区,香火很盛。虹桥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可发掘的特色文化元素有:桥文化、运河文化、蚕桑文化、竹编文化、名家文化等等。
(二)休闲旅游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虹桥村紧贴乌镇西栅景区,吡邻京杭大运河,这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乡村旅游客源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旅游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得到保证。
2.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与人气资源优势突出。乌镇的西栅景区被虹桥村包围其中,其保护开发的高质量,为虹桥村带来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乌镇戏剧节给乌镇带来大量的人气,虹桥村可以借乌镇的东风汇聚人气,其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3.基础优势:村域内无工业项目,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产业以生态养殖业、优质稻米基地,果蔬类种植为主,苗木基地初显成效。经济基础较好,周边区域存在的旅游配套较为充足。
三、虹桥村休闲旅游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位于虹桥村东北部的东瑶组因为其“乌村”项目已经规划建设得成规模成气候,但是虹桥村的其它区域却似乎被人遗忘。虹桥村的休闲旅游环境现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与乌镇景区观光旅游体验的关联度小。乌镇景区里人满为患,处于乌镇外围的虹桥村却显得很冷清,建设面貌与乌镇景区的差异巨大,游客体验的感知落差也大,导致对周边环境的兴奋度中断,村内罕有游客涉足。旅游消费力没有渗透到村内,因此没有提振村内经济及村民生活水平。
(二)新旧建筑混杂,新村的建设渗透了传统村落,原有村落肌理逐渐被侵蚀。建筑多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二到三层为主,砖混结构居多。一些民居变为个体作坊或仓库,建筑结构简单。大部分民居顶部采用现代的琉璃瓦,墙面为饰面砖,色彩较鲜艳,地域特色缺失。
(三)乡土气息浓郁,田园风光及生态环境未遭到人为损坏。有文化遗产,比如两座寺庙,年代久远,历史意义重大,却未加以保护利用。
(四)村域用地较为混杂。近几年来村内相当一部分土地由农业、林业用地改为住宅建设用地。居住用地虽较为集中,但也穿插了一些仓储停车用地,商业设施多为村民利用住宅简单改建,作酒店、餐饮等用途,且以农家乐居多。旅游景观资源质量不高,分布较分散。
(五)现状道路的无系统组织,以村庄道路为主要联系方式,与镇区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仅为乡村道路。景观类型虽然丰富,村落内部有水域.但还有待梳理。绿化物种虽以乡土植物为主体,但缺少多样性。
四、乌镇虹桥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
在乌镇,游客嘴里常会说起这样一句话:“去过东栅、西栅景区,很想去乌镇的乡村住两天。”如何在虹桥村这片没有经过过度开发的净土,充分挖掘农业、生活、旅游功能的有效形式并将几者有机结合,让游客返璞归真,需要在旅游环境规划设计中,做到旅游发展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充分结合实际,运用规划区域的特色资源结合乡村资源,体现足够的“乡土味”。
(一)旅游发展类型定位
经过对虹桥村的需求调查与对比分析,发现其宗教历史文化传统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休闲养生旅游的绝好载体。村内遗存的慈云寺、石佛寺两大禅寺,以及乌镇的修真观都为虹桥村的宗教文化传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在宗教传统中,饱含着丰富的养生、自然保健、自我身心保养等资源。将宗教文化和养生理念结合的旅游,在满足人们观光游览、审美欲望、精神需求上会有着特殊的功用。在规划设计时可以以江浙沪为旅游主客源市场,在强调对现有土地、植被和水土的保护基础上,发展以“禅宗休闲”和“养生度假”旅游为主体,以自然观光、农家休闲和度假避暑为辅的养生型旅游乡村。其间融合东方禅文化、中医养生文化,打造宗教休闲与中医健康养生基地,形成低密度的休闲景观。虹桥村的村民也可以利用宗教养生产品来提升当地的休闲产品,从中获益。
(二)规划设计构思
虹桥村可利用价值主要为历史宗教文化风貌、乌镇的旅游文化辐射影响,这构成了其旅游产品的特征。规划设计需要以虹桥村宗教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生态种植园、自然环境为依托,延伸拓展现有的乌镇观光区,采用整体的设计思路,由热闹的镇中心向外围静谧的田园度假逐层过渡,形成不间断的旅游和空间体验。把虹桥村打造成生态环境优越、村落特色鲜明的旅游村。做到这些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1.旅游功能化
延续乌镇“语言”,保持完整风貌。但在旅游体验项目上要丰富并与乌镇有差别。着意刻画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宗教文化、中草药文化、中医养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各个功能区块中。
2.体验多样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品,摆脱传统旅游消费和体验项目单一而重复的模式。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对文化、养生方面有新的考虑。融合自然山水的意境,将道路空间、街区步行空间、景点旅游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
3.热点全时化
从四季全时角度进行规划。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一年中的四季变化都应该成为规划设计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旅游项目及主题的设计、植物与农作物的选择和布局,都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当地农业文化以及四季特点来考虑,以大地景观为吸引核,以文化体验、休闲游乐为主导,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形成全季节、全时段的旅游消费。如下表:
(三)功能布局
总的规划地形形态不规则,场地田低地高,平坦无山丘。在合理安排游览节奏、便于景点有机串联的旅游功能分区理念下,结合场地特征,将区域划为“一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即:运河景观带;入口综合服务区;农业观光区;宗教养生主题街区;禅修度假区;中草药艺术公园。(图2)
1.运河景观带:流经村内的京杭运河景观带可满足人们观光和亲水休闲的需求。沿运河设置观景平台、休憩绿地、活动广场。设计时要求考虑为人创造亲水的机会,比如利用现存的码头,结合绿地景观创造亲水平台。村域内跨运河的桥梁现有3座,规划需将其景观化,在桥两端沿岸做景观处理,作为运河景观带重要连接点。运河东面的有一些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公共建筑,重新规划后可以加以利用,作为商业设施或运河文化展馆。
2.入口综合服务区:设置在与村外主干道交接的位置,处于乌镇游线的分支上,承担着乌镇游线与虹桥村游线的衔接功能,入口建筑风格需提取乌镇建筑特色元素,强调与乌镇一脉传承的关系,但又要有别于乌镇景区入口,设计具有虹桥村特色的形象标识,强调自然性,安静。停车场布局可分散设计或组团式设计,空间层次需分明,尺度不宜大而宽,应成为富于情景化、艺术、美观的集散、交流、缓冲场所。让人在离开喧嚣的镇区时能不经意之间获得进入室外桃源的感觉。
3.农业观光区:在此区域内可以将田园风光、茶田休闲和农耕体验结合。整合现有的田地,结合村民目前种植的果蔬品种及植物,在考虑景观性与经济价值的统一的前提下建果蔬体验园。游客除了接近自然景观之外,更能实际接触农作物种植的过程、学习植物保育知识、体验农业堆肥制作等。在此区域内现有一定规模的桑树园和桃园及藕塘,增大规模,铺设石阶,形成休闲小道,让游客春能赏花,夏能吃果,秋能摘菊,冬能采藕。经营方式可多样化,例如采取自主承包模式,个人可以承包一块田地3到5年,体验晴耕雨读、春种秋收的传统生活。
4.宗教养生主题区:此区北依乌镇西栅景区,慈云、石佛两座古禅寺位于该区东端,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宗教和养生文化色彩的区块。对寺院周围进行整体规划,开设素食餐馆,为游客提供以体验和观赏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服务。建筑采取仿古宗教风格,适当布置商铺,以销售宗教文化品和养生药材为主。小憩和休息场所,经营素食茶饮、保健小吃等特色餐饮。
5.禅修度假区:发挥禅修健康身心、启发智慧、开发潜能、放松减压等多种功效。禅修度假区可以提供游客禅修、禅茶会、智慧讲座等活动项目。建筑可采用乌镇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封闭性院落,体现环境的清幽。在度假区中除了设置一定规模的酒店、餐厅外,还可以考虑佛教传统文化体验馆、禅修教育馆,禅修瑜珈馆、森林道场等。
6.中草药艺术公园:针对目前寺院游览的范围太小,游览内容单一的问题,通过同寺庙联合培育建设具有禅宗内涵、养生特质的中草药情境体验艺术公园,将禅宗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融合,种植物以杭白菊为主。形成一个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与寺庙相互协作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体。秋季也可举办菊花节,还可结合摄影之旅项目增加旅游内容。
(四)建筑规划
对村内现存的现代建筑进行整改,民宅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墙面适当粉饰,周围增加绿化,对视觉干扰大的杂房予以拆除。
对新建房屋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强调传统建筑语汇的应用,在建筑的形式、色彩、空间关系处理上着力体现地方风貌,结合当地传统建筑特点,融入现代元素体现新江南水乡风格。建筑高度与层数上应有所控制,与当地传统建筑接近,一到两层为主,局部三层。
(五)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在基本保持虹桥村现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对环境、住宅、道路、农艺园等进行美化和净化。连接乌镇与虹桥村的旅游通道,通过沿途景观引导、景点展示、生态田园观光等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体现出乡趣、野趣和情趣。景观整体格局规划4个景观带,即运河生态休闲景观带、艺术公园景观带、度假区景观带和主题街区景观带,景观绿化系统以运河沿岸的景观带为主要景观轴,另外以中草药艺术公园观光区、农业观光区内的桑园、桃林、生态田园等为重心;运河沿岸设置水岸节点。绿化应采用当地特色的乡土植物,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充满野趣。
(六)道路规划设计
保证与对外交通接口顺畅衔接,尽可能利用现状道路,梳理道路线形和疏密等级,建立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将规划路网中的层级明确,规划道路红线考虑自行车、徒步等乡村体育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展。区级公路和旅游公路,采用沥青路面,路的两侧进行绿化,适当保留村内部分现有的土石路,以体现乡土气息。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考虑整体性与景观性,并创造全部或部分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五、结语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的旅游环境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政府、村民、设计师的共同协作,立足名镇名村的资源优势,延续原有乡村特色,坚守乡村文化,打造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