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6-08-09 10:05左信王栋亮魏沧波
理论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

左信 王栋亮 魏沧波

[摘 要]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转变观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通过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通过富有时效性的实践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实践的锻炼把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76 — 02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这是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把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能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引起普遍重视的现实问题。

一、培养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创新精神集中表现为人类在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因此,创新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内面临着调结构、去产能、稳增长等诸多艰巨任务,还面临着国际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为此必须通过创新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当代中国,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中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出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教学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既体现着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又体现着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比如,实事求是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方法和原则要求人们要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在思想观念和实践上进行相应的变化,以便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以及思想和行动的一致。创新精神所内涵的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进取的品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贯穿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客观的分析资本主义当时发展现状,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恰恰体现了勇于批判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精神。同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邓小平等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客观分析中国国情并摆脱教条主义的影响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体现了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进行理论创新以及实践创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通过教师的讲授,大学生能够感悟出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创新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感受到理论创新以及实践创新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形成,因为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希望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准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发展的特征,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精神。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可以让大学生很好的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了解改革创新是最主要的时代特征,立足这个时代,刻苦学习,事实求是,大胆探索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使大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创新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上都具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功能,但是,要把这种功能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系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师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教师良好的创新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前提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该是创新型教师,即要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创新性的个性特征以及创新性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在教学中既要善于吸收他人优秀教育成果,更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型教师要掌握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和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敢于和善于质疑。“新的教学模式要把学生从消极的听众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2〕其次,教师的创新意识还体现在课堂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平等,学生才能有信心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也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才能独立探索、积极进取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最后,创新型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型教师。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则自己的教学就会出现“煲剩饭”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还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及时的学习,把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创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及时充实到课堂中去,把当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事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既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

现实中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因为没有学习兴趣就无法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的讲授有魅力,让课堂内容有吸引力。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尽可能整合运用各类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时效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

创新精神是一种通过改变世界来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精神。一种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意义。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强化理论教育成果,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关键,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高校必须做到: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精心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场所作为大学生固定的实践基地;要强化教师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指导,实践教学不仅不是放任大学生自由活动反而要加强教师对大学生实践过程的引导和指导,为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耐心解答学生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理论去思考,并独立得出结论;要注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践教学重在大学生参与、体悟的过程,关键是大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得到锻炼,要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对大学生实践教学进行客观、多元、合理的评价。

(四)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方式,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卷面成绩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种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方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程评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更无法通过评价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摒弃分数至上的传统评价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既要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又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评价就是要反映出大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复杂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以及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面临哪些问题,他们怎么去应对。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

〔2〕王伟光.创新与中国社会发展〔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69.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培养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