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6-08-09 10:05魏薇薇
理论观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观马克思主义

魏薇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之上的观点,从劳动创造历史的角度来阐述文化观,认为文化是劳动的表现和结果。我国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商业化倾向,甚至抛弃中国传统倾向西方化的现象。这样的文化发展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具有“空中楼阁”的缺陷,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反映当代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当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10 — 02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点

(一)文化与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上,马克思认为,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要和谐相处,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要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从这点来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主要方式就社会实践,也就是劳动。而人类的文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通过劳动来从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在劳动实践中一方面体现了人的本质,另一方面,人也是通过劳动的方式在“化自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这样就产生了文化。例如我国的名山泰山、黄山,在自然界中,它们先于人类存在。经过人的美化改造,它们才显出了自己美。像泰山,因为历代皇帝封禅,又有旅游者来此看日出,才逐步形成了泰山文化,而黄山的奇峰异石,也因为被人赋予了各种想象,才形成了特有的旅游文化。

(二)文化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不仅是劳动创造,还和经济基础有关。文化是意识形态上的,属于上层建筑之一。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观念来看,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但文化的特点是,它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成比例。经济基础的发展,不能代表文化也能同步发展。马克思还用古希腊文化的发展来证明这种现象。在古希腊时期,尽管当时的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却有辉煌的文化成果,像希腊神话、史诗以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等文化形式。从今天的文化发展来看,马克思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像今天的美国,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文化的发展却没能和经济发展同步。 但有时候,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文化的发展,这主要由当时的政治观念来决定。像我国的唐朝,实行的是开放式经济政策。引来海外国家前来进行经济贸易。这样的开明政策使得当时的文化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像诗歌的盛行,外来音乐舞蹈也影响了唐朝歌舞的发展,连宗教也是儒、道、佛并行发展。 我国的北宋时期,因为在政策上没有前朝那样的门第观念,平民出身的人通过努力也能跻身于朝廷大臣之列。这种风气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文化上不仅产生了宋词,连体育文化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像唐朝蹴鞠属于宫廷体育,但宋朝却成为民间体育。 在国外也是这样,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时候也出现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勃朗特姐妹、奥斯汀、狄更斯、哈代、萨克雷等作家。从这一点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文化而言比较合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是进步的文化,理性的文化,也是世界视野下的民族文化,更是丰富的和谐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发展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文化观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在新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他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的反映,也就是说,文化是具有历史痕迹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是这个历史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反映。毛泽东的观点正好阐述了,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同时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适合政治和经济发展时,就会对政治和经济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对经济和政治起阻碍作用。

在阐述了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上,毛泽东还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也是科学的。民族性表现在新民主主义所背负的文化使命,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科学性表现在追求实事求是的路线。本着尊重客观真理和客观事实的原则,来反对愚昧和迷信,坚持科学道理。毛泽东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利用新民主主义文化,制定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事实证明,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来看,毛泽东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及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启蒙作用。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阐述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总设计师”的作用,还对新时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导致了文革的发生,使国家建设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文革结束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文化方面也重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做了阐述。

首先,邓小平纠正了文革时期关于文化和政治的错误观点,他认为文化和政治不是从属关系,文化为政治服务是错误的,文化不是执行政治任务的工具,也不是政治的附属品。文化不能完全脱离政治,它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深受政治影响。如果将文化看做政治工具,那“双百”方针就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对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邓小平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更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让物质文明成为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源泉,也要让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保证正确的方向。

我国长期的社会现象是将文化和政治等同在一起,严重制约了文化发展的步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点误读,也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文化观的歪曲。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观,应该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的反映,而不是社会政治的工具。 在邓小平的阐述和支持下,我国的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小说、戏剧、电影还是美术、音乐都创造了辉煌成就。出现了大量的作家、电影艺术家、音乐家。这些艺术家用自己的才华向广大群众献上了丰厚的文化盛宴。

三、我国当代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文化在文革结束后的十几年里,曾经得到飞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影响,开始追求经济利益。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上,不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却将精力用在模仿西方,迎合西方观众口味上面。

(一)文化建设中的商业化倾向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朝着商业化发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我国的文化发展方面,小说追求低俗化,电影追求票房。尽管文化产业在经济方面获得较高效益,但在质量上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作家的小说不是描写社会现状,揭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为迎合读者口味而创作,有的架空历史,纯粹为了利益而创作,这样才能提高销售量。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高质量的专业著作没有销路,而一些明星的所谓传记却成为畅销书。这样的文化发展降低了读者的欣赏水平,实际是倒退,而不是前进。 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也存在这种现象,为了争取收视率和票房,影视作品只顾用离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一些历史剧为了迎合观众口味,不顾历史真实,随意篡改。这样虽然获得了经济利益,但降低了观众的审美能力,还影响了青少年对历史的了解。 这种只顾商业利益,忽视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文化不能反映时代的变迁,也不能表现当代生活。长此以往,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就不会被载入史册,形成历史断裂。

(二)文化建设中的西方化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壮大自己,丰富自己,因而我国传统文化才有如此多姿多彩的特点。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是如此。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多的是引进外国文化,将自己的文化输出还远不够。例如在影视方面,我国引进了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但我国影视作品向外输出的却不多。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国的艺术家们常常丢弃民族传统,在文化表现形式上以迎合西方观众口味为目标,像我国的电影没有将弘扬祖国传统当做目标,却以获得国际奖项为荣。在文学创作上也存在这种倾向,抛开传统的表现手法,用国外早已过时的“荒诞派”、“意识流”,以及“魔幻现实主义”这些表现方式,来表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结果,使得国内大多数读者难以理解,而在国外也没有吸引多少读者。 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是这样,抛开传统的乐器不学习,去学习国外的钢琴、提琴。在声乐演唱上,都去学习美声唱法。而这些文化对于多数国人而言,因为欣赏习惯不同,通常都难以接受。 我国的国画和西方油画相比,具有写意和写实的区别。国画中包含着传统美学。但我国目前很多人却不学传统美术,热衷学习西方美术。 我国的文化出现西方化倾向,根本原因还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文化民族性也没有彻底认识。

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下的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用文化来反映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出,文化产生于劳动,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在新世纪,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文化形式,但不同的文化形式反映的却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例如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的就是周朝的社会生活。在今天,人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周朝生活习俗;唐朝的诗歌异彩纷呈,但不同的诗人,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的诗歌反映的也是不同的生活习俗,像岑参和高适反映的是军旅生活,杜甫反映的是下层人民在战乱中的生活;李白一生漂泊,他的诗歌涉及到不同的地区;而白居易的诗歌也和他一生的仕途有关系,他在不同的任所写下了不同的诗歌,尽管地域有别,但他关心民众疾苦的特点一直存在于诗歌中。 不仅我国的文化有这样的特点,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这样的特点,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戏剧、小说还是雕塑,反映的都是当时社会现象。而在19世纪,不同国家的批判现实主义反映的都是自己国家的社会现状。 从文化的经典型来看,越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化作品,越有旺盛的生命力。也越具有民族性。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国当代的文化发展目标就是要用文化来反映当代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在今天这个时代,是科技化发展迅速的时代,也是全球化开放的时代。在这样的的环境下,生活中有很多关于人性拷问,道德观念变化的事件发生,这就需要当代文化产业方面的从业者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提炼生活中的典型,表现生活。

(二)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是生活的反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因为文化有这个特点,才显得丰富多彩。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地位。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存在的抛弃传统,一味媚俗媚外的现象,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症结所在。从提高国际地位的观点出发,我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弘扬民族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音乐美术,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表现形式,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但我国目前的文化表现形式方面,不顾国人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一味模仿国外的形式,就好像让我们去欣赏英国人演黄梅戏,法国人说绕口令一样,不仅我们看着别扭,外国人也不一定就能接受。 要使文化产业具有民族性,关键在于要树立民族自信,这就需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自己喜欢并熟悉了,才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不仅要发扬文化传统,还要放眼未来,让自己的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文化的自信需要国家、政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文化产业的民族化发展需要从体制改革上入手,要从基层文化开始逐步发展。基层文化指的是农村这一部分,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是最大的文化市场,做好基层文化,就要从农村开始,要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来创作表现当代生活的文化产品。同时,还要在在农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参 考 文 献〕

〔1〕王明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时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文化观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
用“五观”牢筑甘南中学生思想领域的长城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