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题。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空洞、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教育管理部门和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爱国主义意识的欠缺、社会氛围恶化等。因此,要大力提高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实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庭、社会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化、实效化。
关键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策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爱国主义就是各国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无不提倡爱国主义并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特殊的爱,是对个人国家身份的认同感,是对国家利益的认同并且为了促进国家的利益甘愿牺牲自身利益。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引导人们开展爱国行动的一种实践活动。
当前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强势观念有意识的渗透,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膨胀,使我们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笔者对平山县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期间,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四所小学,分别是深山区小学、半山区小学、平原小学和城区小学,共调查了200名学生,其中低中年级段100名,高年级段100名。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谈话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等方法。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国知识:对于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知之甚少,而对于娱乐、体育明星的情况却可以如数家珍;对我国历史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近代史知识了解不够,即便是课本上的,也很难准确回答;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对我国现任领导人名字、钓鱼岛事件等诸如此类问题,很多学生茫然不知。
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内涵不足。除了思想品德课上讲些爱国主义内容外,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很少;节假日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节假日,让其变成了学生的休息日。
2.2爱国主义教育临时性活动多,经常性活动少。这些临时性活动多是上级安排的规定内容,而且多为敷衍了事,缺少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甚至有些小学连升国旗、唱国歌这样的活动也很少进行。
2.3对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认识片面。品德课在小学中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其他课程也同样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但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品德课的事,与其他学科无关。
2.4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陈旧空洞,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学生。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时代相脱离,没能及时地反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2.5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老旧,缺乏创新性。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填鸭式教学,说教严重,并且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当作考试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用考试来测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这严重背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2.6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混乱,缺乏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目前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在空间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育环境上缺乏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
3.1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对我国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西方势力垄断着高科技传媒手段,以麦当劳、可口可乐和好莱坞大片为载体,进一步扩展到互联网空间,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宣扬西方中心论和西方优越论,冲击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为西方是美好的代名词,进而崇尚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把中华民族文化看作是没落文化,认为中国政府不能代表人民利益,导致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削弱了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民族责任心。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急速扩张的浪潮中,西方势力利用各种传播工具竭力美化、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权利,借此来淡化社会主义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这些具有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的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传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了强大冲击,助长了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滋生。
3.2教育管理部门和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爱国主义素质的欠缺。现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崇尚素质教育,只强调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而对爱国主义情感素质的养成只在形式上重视,但具体实施时并不看重。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爱国主义素质的欠缺,这样的人自己就没有把爱国主义看成是教育的核心内容,甚至于有些人自己就对爱国主义教育充满怀疑。
3.3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恶化。家庭、学校、社会是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场所,三者理应是协同共进的关系,但现实环境却大相径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生活中却可能遇到种种的不公平;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给予的直接影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混乱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必然使得单纯的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4.1大力提高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爱国主义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养成。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教学中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学生。因此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素质,这是搞好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4.2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要和家庭、社会相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爱不爱祖国,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府和社区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家庭成员的爱国意识。家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没有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进行廉政建设,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构建良性的社会环境,各级干部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则会增强社会的爱国主义认同感,增强共同建设强大祖国的社会凝聚力,坚决反击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性的社会环境。
4.3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要实现多样化、实效化。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做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一是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是祖国的象征,通过升旗仪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升旗仪式要每天进行,同时学校内要大量悬挂国旗,以营造一种爱国主义氛围。
二是组织各种参观游览活动。参观游览活动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学校每年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能够反映国家进步的工厂、山川参观,或者组织夏令营活动,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家乡的变化。
三是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国情教育,如举办各种报告会,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革命历程、英雄人物,也可以报告中国当前取得伟大成就,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是开展军训活动,树立国防观念。军事训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军人的生活、军人的感情和军人的追求,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志发,黎辉.爱国主义教育结构探析 [J].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37 ~142.
[2]李庆杨,刘晓鸥.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沈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3):67~69.
050400平山县教育局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