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物教师的成长
摘要:初中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本文从授课后、考试后、观摩他人教学后、与学生畅谈后四个方面叙述了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教师;成长;反思
教师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写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看出,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认为,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反思包括以下几项:
教师在授课后应当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存在不足之处。教师要针对这些不足来剖析和探析,找出造成不足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这样长期的反思中,课堂教学才能日趋完善。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现状,教师经过课下的反思,总结出顺口溜“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帮助学生记忆。
在当前各个中学,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很多,教师在学生的每一次考试之后都应当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学生在哪道题失分较多,哪些题得分容易,借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那些容易丢分的题,教师要分析出现丢分的原因,譬如是学生审题不清、记忆不准确,还是课堂上理解不到位等。
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成熟型教师的课堂授课,这对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在观摩了其他教师的授课后,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地方就会触发自己新的联想,讲解起生物知识时游刃有余。再比如,对于其他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一些成功的教学手段,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在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后,还可以与他们一起就课堂问题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授课的成功与否。教师可以在下课前5分钟跟学生进行沟通,或者让学生就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为他们“量身打造”解决方法,消除学生生物学习的知识盲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唐静.关于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 (下),2014(01):23.
[2]邵斌.在反思中挖掘不足,在改进中提升教学水平——“人体的免疫防线”一课的教学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14(10):53~54.
063500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初级中学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