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田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115-01
音乐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舞蹈动作、歌唱语言、游戏学习等调动小学生的热情,让小学生直接参与到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对小学生协调性、创造性、独立性、合作协调性的培养作用,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征,即元素性、综合性、参与性、即兴创造性四种有效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学。
一、元素性教学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元素性是指通过多种音乐元素的有机整合,使每个环节中的音乐元素得到充分展示,包括音乐技巧、教学方法、艺术形式、材料采集等。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元素性的特征,采用简单的音乐素材、生动的音乐内容、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通过直接、简单的方式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歌曲,节奏简洁明快、曲调通顺流畅,音乐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时要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小学生用活泼、轻快的声音融入自己的感情进行演唱。另外,音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听、唱、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表达春天的美,通过简单的音乐旋律让小学生将语言节奏、肢体节奏综合运用起来,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二、综合性教学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情绪表达,注重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舞蹈、语言、动作等综合艺术形式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一般综合性教学的运用,是为了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课堂,让小学生在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奥尔夫教学法的综合性教学,可以将语言动机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延展音乐节奏、舞蹈动作,用这种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方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以《小红帽》为故事的开端,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用故事情节编排舞蹈动作,带动小学生参与歌唱和舞蹈,再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肢体协调性,通过形体舞蹈、歌唱表演、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充分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既锻炼肢体协调性,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并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小学生得到综合技能的锻炼。
三、参与性教学的运用
奥尔夫参与性音乐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亲身体验,教师在不增加教学负担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节奏、音乐韵律等内容,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参与性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多融入游戏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在教学《小动物歌唱》时,音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用精彩的开端教学切入点,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小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即兴创作舞蹈动作,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展现不同的动物特征,充分参与音乐活动,提高想象力、空间感、结构感,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反应能力,使小学生在游戏环节中集中注意力边玩边学,提高学习效率。
四、即兴创作性教学的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是人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舞蹈、歌唱、语言常常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即兴表演,充分开启学生的脑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中的各个元素通过即兴表演展现出来。《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傣族风格歌曲,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抓住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相关视频,让小学生在模仿中即兴编排舞蹈动作,感受舞蹈的美感和乐趣,并在即兴舞蹈中提高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小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应注重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音乐教材中的各个要素分成不同的音乐元素,并以节奏教学为先导,结合歌唱、舞蹈、语言、游戏等形式,让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身心愉悦,有效学习。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