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正位
一、 语文教学中默读指导的问题
尽管默读的价值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默读指导是边缘化甚至是缺位的,很少有课堂教学对此进行探究,很少有实验课题对此进行研讨。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默读的“教”与“学”认识不全面。《课标》在每个学段都有关于默读的不同要求,如第一学段是“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则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到了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相应提高,目标定位在“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段要求常常被老师忽视,给学生提出的目标不是过低就是过高,这些都必将影响默读指导的效果。
2. 对默读的教学研究不深入。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显性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变,所以教师关注多、研究多,它也永远唱着主角。而默读的处境则比较尴尬,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受到局限,我们的课堂有将它边缘化的倾向,很少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比如“默读什么”“怎么默读”“何时默读”等问题就鲜有探讨,更别说如何将浏览、略读等方式与默读相结合,进行阅读的有效路径探索了。于是,默读走向“沉默”,阅读教学的品质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必将受到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 对默读的方法指导不具体。这是最令人遗憾和担忧的问题。默读在教学中的实践是有的,但具体到默读方法的指导,我们能看到的往往是“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批注”之类的泛泛而谈,很少有老师能在初学某种默读方法时具体点拨、可行的操作建议和路径指引,以帮助学生在默读实践中逐步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学会默读,学会学习。像默读中的“课内外结合”“速度提升”“时机把握”等方法指导,如果不能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生是很难真正习得默读技巧、方法,很难形成较强的默读能力的。
二、 默读指导的基本对策
1. 内外结合。指的是课内与课外结合,也就是说,指导默读要以课堂教学为支撑,强化指导与帮助,同时更要依托课外的大量阅读来提升默读能力与巩固默读习惯,从而实现默读对学习的促进。为此,第一,要上好阅读教学课。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阅读、自主实践的机会,通过各种类型课文的默读,各种任务的默读,各种形式的默读,使学生会用默读,爱用默读,让默读成为他们的有思辨性、有深度的阅读习惯。第二,要用心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是让学生明白,默读是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做批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质量的课外阅读。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迁移纸质阅读方法、关注内容品质、控制阅读时间,帮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数字化阅读方式,以较高的标准选择数字化阅读内容,以有效的方法获取数字化阅读信息。第三,要为学生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更多的阅读时间才能为更好的默读能力创造可能,这个道理毋庸置疑。
2. 训练速度。《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果训练得法,部分学生的默读速度应该可以远远地超过这个标准。为此,首先,要对默读时间进行设计。根据安排的学习任务难易,对时间进行预告,或者就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以强化时间概念,促进默读速度。其次,要有提升速度的方法指导。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个别字词的认清认准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目光停顿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此外,我们还要在指导中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提升默读速度的前提是保证效果,没有效果的快速默读,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默读。因此,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有速度要求以后,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理解了内容。第二,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一定要将效果的检测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目的是为了确定默读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我的名师工作室刘德芳老师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将速度训练与默读效果联系起来开展教学,读前明确读书要求,读后了解读的效果,使两者绑定,同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关注效果。默读无声,但思考应该活跃,不关注效果的默读,默读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其实,默读效果的检测还是有很多抓手的:第一,可以通过信息的捕捉情况来检测默读效果,也就是说在默读圈画之后,看学生寻找信息的准确性来认定默读效果;第二,可以通过词句的理解来检测默读的效果,亦即通过对关键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否融会贯通、心领神会来检测;第三,可以通过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检测默读效果,如果知识得到了迁移,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能够在文字表达中得到很好地运用,则可以确认默读是有效的。依然以刘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她在教学中紧紧扣住默读静思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并以此当堂检测,了解学生读书理解的效果,从而使默读速度和效果问题得以落地。
4. 选择时机。默读的时机或者内容选择是容易被遗忘的一个角度。阅读教学中,运用默读一定要关注它的必要性,教师应有相关的指导,让学生至少习惯于在以下几种学习情境中使用默读:一是需要快速地寻找相关信息时,因为对时间有要求,所以默读便自然成为首选;二是在有了一定的文本接触之后,需要深入探究、品读,因为涵泳语言、专心思考的需要,默读便自然成为选择;三是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揣摩,需要时间慢慢琢磨,默读是当然的选择。这样多点拨,学生对“什么时候默读”“带着什么问题读”“读什么”自然不糊涂。
5. 多方实践。默读的方法不必过于拘谨,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让默读与略读、浏览相互结合,与圈圈画画相互结合,可以与批注相互结合,还可以把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段,根据课文的基本特点,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朗读的基础上有机渗透默读,运用默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默读实践中学习默读,熟悉默读,掌握默读。默读与其他形式的读书方式相结合,是可以对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形成积极推动的,值得尝试。以批注为例,在第二学段后期,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默读技能也越来越娴熟,批注与默读的结合势在必行。更进一步说,其他方法与默读的结合也都有其“关键期”,需要老师们根据《课标》的安排,寻找合适的时机。吉丽老师在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文的教学中,就将批注有机融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起看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多好的女孩,多美的文字啊,越是美好的文字越要用心去读。我相信,只要你认真读书,老师不教,你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信心吗?那好,今天,老师就介绍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给大家——那就是在默读中做批注。(板书:默读批注,学生齐读)
师:什么是批注?(课件出示“批注”的介绍文字)请大家推荐一位读书高手,声音响亮地读一读。
师:那么到底该如何在默读中做批注呢?请大家认真观看一段小视频,我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学就会!(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师:看了视频以后,能说说你学到了哪些在默读中做批注的具体方法吗?
生: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圈起来打个问号。
生:喜欢的语句,可以画上波浪线。
师:运用符号帮助自己。(板书:符号帮助)
生: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用文字写一写。
(师生共同小结: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在课文空白处,可以是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板书:文字简练)
教师将微课手段运用得很实在、高效,使“批注”这个讲起来抽象的东西一下子变得直观,在学生知识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这种结合语境对批注方法的强化训练,不仅对学习课文内容本身有帮助,对新的默读方式的应用更是必要的推动。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