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校外资源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2016-08-05 03:52:14孙宪云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102600
地理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资源课堂

孙宪云(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 102600)

结合校外资源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孙宪云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 102600)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为理论依据,将校内外资源整合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利用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校外资源;开放式;地理课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在实施建议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都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校外资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结合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侧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在乡土地理的活动建议中提出“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在讲解“北京市交通问题”时,一位学生提出“他们家附近的长途站路口,每天上学时都堵车。”结合课标的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大兴区长途站路口的堵车原因及解决措施”。确定题目后,组织分组,写出选题论证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条件),制定出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过程、步骤和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小组分工和安全规定),利用暑假期间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开学后,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并上交。学生通过对该路口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车流量统计,堵车时间规律调查,找出了四种堵车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1)治理路口的周边环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清除该路口的黑车、摩的、三轮车,使车流辆畅通。

(2)把附近三个公交车站点各向前移50米;严禁行人占道等车;公交车停站时严禁停在快行道上。

(3)将红绿灯改为国际标准指示灯。南北向主干道绿灯应长些,可以将东西向绿灯缩短10秒,放行拐弯车辆。

(4)将长途站外迁或者改变长途站出口方向,不应正对京开辅路。

(5)加强交通法的宣传力度,使所有人不仅做到知法,还要做到知法守法,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法律素质的提高。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是需要每个人来关注的,只有人人做守法公民,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

二、利用开放式地理课堂开展实践调查,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地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既是地理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示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家乡的地图具有将抽象的地图语言和学生感性认识的实物相对应的优势。因此在活动中设计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地图,认识到地图的实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主动学习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和绘制地图的习惯。

学生在大兴区黄村镇居民健身场所设置情况调查时,学生实地调查黄村镇兴城广场(即康庄公园)、黄村公园(即黄村儿童乐园)、街心公园三个公园和枣园小区、滨河东里小区、兴丰园小区、清城南区四小区内健身场所的地理位置。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明确,更直观地展示给同学,而且更具有科学性,学生分别绘制了每个公园和小区的地理位置图,如兴城广场位置图,见图1。

图1

学生在绘制地图时,就会充分考虑到地图三要素(图例与注记、方向、比例尺)的重要性,并且要考虑到各地理事物与实际位置的关系,既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学生地图能力,又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利用地图的能力。

三、结合校外教育机构开展“虚拟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开辟想象的空间,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课程标准对“世界气候”一节的要求中提出“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而少年宫校外办“虚拟创造”的主题正好是“给地球降温”。于是我们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课堂”,组织学生探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上网查阅地球为什么会升温,地球升温会带来哪些危害,然后根据地球升温的原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给地球降温。但是学生的方案是虚拟的,需要学生大胆的想象,还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学生们想出了很多方案:“用台风给地球降温”“改变现在汽车的能源”“改装汽车尾气排放的方法”“建立宇宙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建立空气收废站,搜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等。课上选出五个重点方案进行讨论,模拟比赛现场的环境,一组同学介绍,其余同学可以针对他们的方案提出异议,由本组组员回答,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四、结合本地生态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地理新课程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才会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讲解“水资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区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课前设计一项实践活动——大兴区三十年前后河流及水质情况调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资源入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耳闻目睹”家乡三十年水资源的变化及目前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调查,学生深刻认识到本区缺水现状,还发现魏善庄镇后大营地区有条“魔鬼黑龙”——大龙河在危害人们健康。通过对水样进行化验发现,该河水中的酸碱度、色度、水中悬浮物、氨氮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都严重超标。最后学生找到污染源是一家磷肥厂,其排放的废水和废渣没有经过处理。最终将调查结果送到环保局并提出建议。

在开放的地理课堂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非常关心家乡地理,他们的课题多涉及到本地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待问题,有正确的道德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在许多同学课题报告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关注,对资源利用及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忧虑。通过亲自调查、访问、研究,学生真正理解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我深刻体会到在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操和主人翁意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情地流露出来。

校外资源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结合校外资源,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成为实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而校外资源也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它可以使中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资源课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美在课堂花开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资源回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