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与能力培养
——以微创业为视角

2016-08-05 07:28余江舟
统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

张  军,余江舟

(1.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2.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与能力培养
——以微创业为视角

张军1,余江舟2

(1.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2.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以2011年至2016年大学生微创业案例及研究成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20项微创业能力指标,从微创业能力体系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力、延伸能力三个层次出发,研究了大学生的微创业能力和微创业模式,以期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微创业;内容分析法;大学生创业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3.003

一、微创业研究现状

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创业项目构想,筹集运营资金,集聚众人业余时间,召集共同意愿合伙人联合创业的“微创业模式”,已成为我国创业领域的新常态。微创业起源于美国,我国是从2009年以后才开始兴起,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提出了微创业的运营模式[1]。

国外关于微创业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90年,从个案研究到相关性研究,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广。我们以“Micro-entrepreneurship”为关键词在Elsevier Science Direct、谷歌学术等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截至2016年4月13日),发现按照相关性排序后,包含标题和关键词的结果共有2 350条,研究主题涉及微观创业(Rojasa,2009)[2]、微创业教育(Mondal等,2015)[3]、微创业主体(Otoo Miriam等,2012)[4]、微创业地区实践(Vial Virginie等,2015)[5]、微创业与经济(Chelekis,2010)[6]等。国外的研究过程注重实践问题分析,但过于分散,系统性研究不足。

国内关于微创业的学术研究总量少,研究起步晚,研究领域偏窄,这与微创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基本一致。我们以“微创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继续检索(截至2016年4月13日),只找到13篇关于微创业的学术研究论文,涉及主体(高职院校)研究(周琳,2011)[7]、模式研究(郑秋等,2013)[1]、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田军鹏,2013)[8]、实践平台研究(刘婕,2014)[9]等。国内媒体对微创业的关注则较多,如《半月谈》在2012年第17期《微创业正成为青年就业成长的新模式》一文中介绍了微创业的实践模式[10],《中国青年报》2012年推出了微创业系列报道[11]。当前,微创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研究人员数量少,关注度不高,研究以个案为主,今后需要有更多的管理、经济、教育研究者参与进来,完善研究领域,形成研究体系。

二、微创业的概念

关于微创业的概念,国外学者多强调企业的组织形式、雇佣关系及财务状况。Mondal(2015)[3]认为,微创业即指微观层面的创业。Luotonen Niilo(2015)[12]指出,微创业是指一种自我就业的形式,它规模小、便于进入,且为非正式。国内学者对微创业的理解侧重于企业规模、投资规模、运营方式等方面,其主要从创业的微投入、微领域、微平台来界定微创业。从创业规模的角度来看,厉以宁认为其是“微型创业”,即包括业主本人在内,职工人数不到20人,创业者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13]。李卫宏(2012)[14]认为,“网络零售微创业”是指利用既有第三方网络平台,以较低的成本、较低的风险开展的小规模网络创业。《微创业三十六策》一书中的微创业则既包括创办小微企业,又包括利用微平台、网络平台创业以及个体经营和兼职经营[15]。我们认为,对于微创业的理解,需要结合创业的本质来认识。创业是利用一定的资源创造价值,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微创业虽然是对创业规模、创业形式、创业领域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但其创造价值满足需求的本质不变。所以,微创业是为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依靠小型的投融资渠道及营业规模,通过开展经济活动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对于微创业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厘清微创业与微平台创业、众筹、投资、兼职之间的关系。目前,微创业的主要模式是利用微平台或网络平台创业,即在微平台或网络平台上发布创业设想并筹集启动资金或招募合伙人。平台的选择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微平台和网络平台支撑的主要是营销推广类的经营活动,而微创业更需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各个方面的统筹。微创业的本质是通过经济活动实现价值增值,获取物质回报。众筹是融资或招募渠道的新形式,投资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活动方式,兼职是利用业余时间赚取收益,其本质上都不属于微创业,而众筹、投资、兼职过程中涉及的企业创建、管理参与、经济活动、价值创造等方面就属于微创业。

三、大学生微创业的主要模式

(一)创造碎片化消费

大学生创业者利用网络平台或移动互联网终端,借助于微营销手段,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创造碎片化商机。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宁某等创办的“O2O卖水果”电商平台“果乐乐”项目,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接受订单,日营业额最高超过千元[16]。

(二)网络协同创业

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业,通过平台聚集,成立创业团队,开发高校市场,经营校园周边业务。例如,安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杨某等在毕业之际利用创意毕业照这一商机,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赚得40万元[17]。

(三)依托专业灵活创业

大学开设的某些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具备一定的创业优势,而且高校周边会形成一定区域的校园商业生态圈,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在校园周边商业区或网络平台进行微创业。例如,安庆师范大学2010级学生刘某在学校周边商业街创立了占地540平方米的健身会所,经营两年个人收益达到20余万元[18]。

(四)以“微营销”改造传统行业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消费者已逐步养成利用APP、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消费的习惯。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微营销模式对传统行业及销售模式进行“微”改造,获得微创业空间。例如,安庆师范大学毕业生孙涛勇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微盟公司,基于微信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互通服务[19]。

其实,我和阿花也是老朋友了,阿花当年从韶关来深圳时,我们就认识了。林强信将雪茄掐在烟灰缸里,说,我们曾有过多次合作,而且很愉快。所以你去她厂里,我赞成。你帮她,就等于我在帮她嘛。哈哈哈……

四、微创业能力指标构建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1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权威媒体(《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的报道及大学生微创业的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借鉴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指标,构建了大学生微创业能力指标。

(一)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媒介及媒介经济研究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20]。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内容分析法将文献中的文字及非量化的有价值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建立类目,分解内容,进行趋势预测。

(二)微创业能力指标的构建

本文微创业能力指标的构建参考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一文中关于创业能力构成的代表性描述、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与指标(高桂娟和苏洋,2013)[21]以及《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22]中大学生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结合微创业项目实际,构建出综合素质、企业经营能力等20个微创业能力指标。

(三)样本分析与研究结果

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国内发表的微创业学术论文、权威媒体的报道及大学生微创业的案例,共计56个研究样本,并对关键词及相关性、相似性关键词进行了编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抽样(见表1)。编码后,我们对选取样本进行了筛选提炼,得出各项能力指标的频率分布(见表2)。

表1  内容分析抽样

表2  微创业能力的频率分布

时间管理能力 2  2  4  2 . 4 5组织协调能力 2  2  4  2 . 4 5沟通能力 1  2  3  1 . 8 4决策能力 1  2  3  1 . 8 4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  1  3  1 . 8 4自我展现能力 1  2  3  1 . 8 4计划能力 2  1  3  1 . 8 4自我认知能力 2  1  3  1 . 8 4问题解决能力 1  1  2  1 . 2 3合计 1 6 7  1 0 2 . 4 5

图1  大学生微创业能力指标的频率分布

根据大学生微创业各能力的类别分析结果,本文从核心能力、基础能力及延伸能力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微创业能力体系(见图2)。在能力体系层次中,我们通过指标计算,得出核心能力的频率总和为56,占总体能力频率的比例为33.53%;基础能力的频率总和为73,占总体能力频率的比例为43.71%;延伸能力的频率总和为38,占总体能力频率的比例为22.75%。

图2  微创业能力体系层次图

五、微创业模式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23]。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也逐步由注重就业,转变为创业与就业同步推进。基于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工作观念需要进行系统化改革和多元化推进,从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以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打造人才培养新格局

微创业既可以是进军高新技术领域,亦可以是小规模的微平台经济活动。微创业使大学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微创业模式体现了参与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人特质,同时也反映出参与者的问题解决能力、领导力、快速反应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及抗压能力等。微创业活动使大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经营,了解市场需求,有效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增加了实践经验。微创业模式还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创业本质,以平和的创业心态和务实的态度进行创业活动。高校通过搭建微创业平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转变就业创业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实现真实创业、优质创业开辟新路径,为人才培养开创新格局。

(二)以个性特质为结合点,着力提升核心能力

微创业热潮的涌动体现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点及年轻人就业创业理念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有进取心、有激情、有干劲,而形式新颖、投入不多、能有效开展的微创业模式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容易获得的创业体验。从微创业的成功案例来看,主创人的个性特质是创业项目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注重分享、善于实践、创意十足、不服输、爱钻研、有韧性等积极的个性特质,造就了微创业成功的典型。每个创业主体都有独特的个性特质,每个创业事件都是独特的变量,每个创业过程也是必然与偶然因素的叠加。高校在创业指导和培训讲授的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质进行定制指导,充分研究大学生创业主体的个性特质,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征和自主需求,积极创建对口创业项目,设计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方案,开展个性化、精细化的指导工作。高校要整合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管理资源,组建矩阵型协同师资队伍,实施弹性学制,构建灵活宽松的创业学习与实践环境等渠道,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核心能力。

(三)以实践创新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基础能力

全国大学生毕业选择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接近7%,相比于2015年的6%略有增加。在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中,合伙创业比例占到60%,独立创业不到20%,自找投资的比例仅为10%[24]。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创业选择的比例在逐步提升,但幅度不大。大学群体创业的限制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财务管理尤其是融资能力较差,微创业基础薄弱。由于创业过程涉及的业务技能复杂多样,包括项目运营、企业管理、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单一和综合能力的不足,使大学生即使进入微创业领域,也会出现创业困境。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真实的市场中锤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夯实创业基础。在创业指导过程中,学校可以引入有实践经验的职业管理者与学生分享商业运营管理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主动型学习、发现式教学为主体,建立合理、优化的创业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四)以综合管理为新平台,拓展延伸能力

从微创业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些微创业项目充分体现了创业者的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经营、沟通、组织、决策等管理和业务能力。在微创业能力层次中,延伸能力虽不具有突出地位和显著性,但由于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延伸能力不足仍会导致创业活动的终止。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毅力不够、创业愿景缺失等,皆是延伸能力不足的表现。延伸能力能够对微创业能力体系提供有效的支撑,是微创业能力层次的有益补充,微创业中的延伸能力培养不可忽视。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微创业的延伸能力,将教育教学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树立多元创业观,塑造良好的创业品质,全面提升创业能力与创业实效。

六、结语

落实创新创业工作,既需要顶层制度的设计,更需要基层创业者的深耕细作。“小者大之端”,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定然是活跃在创业一线的微创业者。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着力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创业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

[1]郑秋,卢建国,乐上泓.微创业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4):56-57.

[2]Rojasa,Gabriel V Montes,Siga Lucas.On the Nature of Micro-Entrepreneurship:Evidence from Argentina[J].Applied Economics,2009,8(9):2667-2680.

[3]Mondal Wali,Jimene Lizandra.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Micro-Entrepreneurship: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2015(8):189-196.

[4]Otoo Miriam,Ibro Germaine,Fulton Joan.Micro-Entrepreneurshipin Niger: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Women Street Food Vendors[J].Journal of African Business,2012,7(13):16-28.

[5]Vial Virginie,Hanoteau Julien.Returns to Micro-Entrepreneurshipin an Emerging Economy:A Quantile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Indonesian Households’Welfare[J].World Development,2015(10):142-157.

[6]Chelekis Jessica,Mudambi.MNCs and Micro-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The Case of Avon in the Amazo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0(12):412-424.

[7]周琳.高职院校中“微创业”情况的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3):100-101.

[8]田军鹏.微创业: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9-12.

[9]刘婕,苏春法.利用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微创业的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4,11(33):269-271.

[10]谢樱.微创业正成为青年就业成长的新模式[J].半月谈,2012(17):58-59.

[11]张兴华.2013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微创业风生水起[N].中国教育报,2013-12-16.

[12]Luotonen Niilo.What Constrains Micro-Entrepreneurship?Evidence from Street Paper Vendors[J].Finance.aalto.fi,2015 (2):1-25.

[13]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14(13):46-48.

[14]李卫宏.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26-29.

[15]章勇,罗懿.微创业三十六策:打造一台印钞机给自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10.

[16]张航.大学生创业:微信接单卖水果目标是纳斯达克[EB/OL].[2015-08-27].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8-27/7493133.shtml.

[17]周坤.安庆三名大学生拍毕业照赚钱两个月已入账40多万[EB/OL].[2015-06-18].http://www.ahwang.cn/anhui/ 20150618/1429463.shtml.

[18]王霜霜,柯慧敏.90后小伙在校创业,两年赚20万[EB/OL].[2014-05-13].http://finance.anhuinews.com/system/2014/ 05/13/006428922.shtml.

[19]邓丽,夏莹,王磊.微盟创始人孙涛勇:二本毕业生的创业逆袭[N].中国青年报,2016-03-22(12).

[20]里夫,赖斯,菲克.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3.

[21]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27-33.

[22]熊汉忠.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EB/OL].[2015-05-28].http://edu.qq.com/a/20150529/032180_all.htm.

[23]麦克斯研究所.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2015-07-22].http://www.cs sn.cn/dybg/gqdy_ttxw/201507/ t20150722_2089598.shtml.

[24]爱预科网.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选择趋势调查报告[EB/OL].[2016-04-28].http://career.eol.cn/news/201604/ t20160429_1392767.shtml.

[责任编辑:高巍]

The Pattern Construct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nterprising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Entrepreneurship

ZHANG Jun1,YU Jiang-zhou2
(1.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hool,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China)

The paper selects micro-business case and research results from 2011 to 2016 for the sample,and builds 20 micro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indicators using content analysis.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core competence,basic ability,extension capacity,the paper analyzes micro-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micro-entrepreneurial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lleges promoting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xplor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students'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icro-entrepreneurship;content analysis;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G640

A

2095-106X(2016)03-0010-05

2016-08-03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SK201303)

张军(1983-),男,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管理与大学生创业;余江舟(1977-),男,安徽潜山人,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幽默是一种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