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形象体系构建研究

2016-08-05 07:28任志宏
统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级体系建设

任志宏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高校班级形象体系构建研究

任志宏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形象是大学生在校乃至走向社会的群体“印记”。长期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了这一人生特定阶段、特定群落“班级”的文化建设,更没有将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足够重视,尚未有意识地研究与实践,这实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大缺失。意识到,加强之,使其从自发到自觉,从思维到行为。可以借鉴、嫁接企业识别体系“CIS”理论,构建高校班级形象“CIS”体系。

高校班级形象;CIS;形象体系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3.008

班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最小单位,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最基本的组织形态,班级文化则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微观教育社会文化。特别是在高校,班级业已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载体,是仅次于亲情关系的群落符号与人际关系载体。大学生在班级中形成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以及人脉关系,一直会延续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之中,甚至影响其一生。班级形象与文化,已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一生都难以抹去的集体印记,挥之不去,伴其终身。犹如一座“航标”,引领青春,耀亮人生的航程。在当今的大多数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将其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之中。由于学制和课制的改变,高校中的班级仅仅是扮演着教务管理的角色,让原本可以对大学生人生重要时期起到奠基作用的领地,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与利用,疏于构建与引导,任其“原生态式”地“荒芜”,此乃高校文化建设之“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班级形象塑造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形象塑造的新模式,将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造成部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一、“CIS”体系与高校班级形象体系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转化为人文精神,并外现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长期以来,班级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忽视,往往只注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致使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化的形象识别与传播体系,缺乏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感召力和凝聚力。

班级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团队文化。笔者在长期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联系,并试图将公司治理的理论迁移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来。借鉴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塑造识别体系理念,将其“嫁接”导入到高校班级形象塑造识别体系之中,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CIS (Class School Identity System)。这是高校教育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这一做法,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填补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一)CIS的基本构成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被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承载着企业经营理念、经营哲学和经营使命,将企业文化整体传达给相关利益者,增加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构建起优质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建设体系。

CIS包括三个子系统: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ur Identity System)和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其中,理念识别系统(MI)是CIS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运营的神经系统,也是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的基础和依据;行为识别系统则是通过具体实践来实现企业使命愿景的系统,是CIS的“肢体”;视觉识别系统则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色彩、图案、声音和文字等来表达企业内涵的系统,是CIS的“容颜”。三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构成了企业的CIS体系。

表1  企业CIS的构成

(二)CIS的功能

CIS对企业的功能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内部功能是指CIS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使命的确立和经营哲学的提炼等方面。通过企业形象塑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内部关系的和谐,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轻管理负担等。

外部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营销组合方面。CIS可以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营销环境,从品牌构建到公共关系,从消费者到政府,CIS的信息传递会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

CIS理论在企业形象塑造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公司治理需要CIS体系,班级管理亦然。将CIS理论体系导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化无形为有形,熔铸班魂、班风,促进学习目的和管理目的的实现,对班级团队意识的形成乃至学生未来人生素养的养成,增强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美誉度、凝聚力、影响力起着极大的内化外显作用。将CIS理论“嫁接”到班级形象塑造之中,无疑会对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必需的理论指导。

二、高校班级形象识别体系的构建

将CIS导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顺应素质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班级在素质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团队协作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班级文化的重要使命之一。通过CIS理论塑造班级形象,从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无疑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建设一个积极向上、井然有序、健康和谐的团队文化环境,以文化人,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终身奠基。

(一)凸显CIS功能,塑造班级形象

CIS在班级形象塑造中具有设计功能、整合功能、传播与识别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功能和文化建设功能。

班级形象塑造,通过提炼、梳理、整合班级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对班级形象进行具体、系统的设计,形成严谨、全面、有序、完整、独特的三位一体的班级形象识别体系,以此引导团队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提高个体对于班级组织的向心力。通过信息传播,提升班级识别功能和自身的认同感。班级形象的塑造是通过自我认知,文化理念渗透,内化优秀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荣誉感、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形象塑造相辅相成。班级形象的塑造必然提升班级的文化底蕴,班级文化的建设又需要有形的班级形象予以推动,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二)班级形象塑造体系

借鉴企业CIS构建班级形象CIS体系,具体有三个环节。(1)熔铸班魂(MI):班级理念识别系统,即班级文化的思想内核,包括班级核心价值观、精神、班风、班训表述语、班级口号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灵魂所在。(2)规范班行(BI):班级行为识别系统,包括班规、班纪、习俗、活动、班委会的产生及运行、班费管理等;(3)妆点班容(VI):班级视觉识别系统,包括班级名称、班徽、班旗、班级吉祥物、班服、班级活动展册、班级管理日志等。

图1  班级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

班级形象的内容结构与班级文化结构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班级形象的内容结构与班级文化结构的对应关系

(三)让班级形象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班级形象的塑造应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独特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

首先,在班级形象塑造体系中,需要完整的MI、BI、VI构成,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性、系统性、结构性、层次性的CIS体系。其次,班级的形象识别系统应当是独一无二、排他的。应根据班级成员的构成、文化元素及独特个性等,提炼梳理出独具个性的形象识别系统。再次,班级形象塑造应当注重“落地”性,不能仅仅是通过拍脑袋而构想的空洞概念,应当具有可操作性。最后,班级的形象一经确立,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大学的不同阶段,班级形象也应赋予不同的内涵。例如,在大一阶段,班级形象的内涵应侧重于“适应大学生活,自我规划”,大二阶段则为“自我管理,社团活动”,大三阶段应是“博学多识,切身实践”,大四阶段重点为“走向社会,职业生涯规划”。

确保高校班级形象塑造“落地”的措施。(1)成立高校班级形象塑造指导中心(为学校常设专门机构,也可附设在学生处或校团委),加强班级形象塑造的组织保障。(2)开展高校“班级形象展示活动”,并将活动成果“定格”展示在学校校史陈列室中,为毕业生追思大学生活提供永恒的记忆,以“展”促建。(3)设立全校每年一度的“班级文化节”,开展“班级形象大赛”等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以“节”、“赛”促建。(4)建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估”机制,以“评”促建。

三、高校班级形象体系构建的应用

高校班级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班级识别系统”——“CIS”的创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班级形象塑造“落地”机制的建立。

笔者在不断实践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先后在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教学班级,由单个班级到全年级,再到全院试点。先行在一个班、一个年级组织学生开展《我的文化,我的班》班级文化策划展示教改实验试点,取得经验后,继而在全院各年级各班,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我的班,我成长,我快乐”班级文化大赛》、《班级文化建设考评竞赛》和《班级形象设计展览》等活动,作为实施依托载体,自下而上,逐级实施。以学院倡导为旗帜,理念宣讲为先导,班级为实施基础,班级形象(CIS)全面塑造为核心,从自发到自觉,以“赛”促“建”,以“展”促“建”,以“活动”促“建”,以“考评”促“建”。在活动与考核的不断强化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年级文化”、“专业文化”和“院系文化”,最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班级形象塑造,是一项创新性、理论性研究,更是一项基础性、实务性实践,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班级形象塑造”系列活动的开展和理论总结,形成具有科学理念与可操作方式的系统模式,构建起系统的高校班级形象体系。

[1]李森.企业形象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南宁:漓江出版社,2008.

[4]李德善.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吴育红.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6).

[责任编辑:冯霞]

Research on the Class Imag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N Zhi-hong
(School of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31,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ss image is the"mark"of students at school,even when they go to society.For a long time,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gnores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period and specific community"class",does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t as an important part,and there is no sens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 and strengthen it,transform spontaneity into consciousness,and transform thinking into behavior.We can construct the class image"CIS" system by referencing and grafting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theory.

class ima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IS;image system

G647

A

2095-106X(2016)03-0032-03

2016-07-25

任志宏(195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班级体系建设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