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公平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016-08-04 17:32武文
科教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公平

武文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解决备受社会关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保障每一位大学生受教育公平的权益,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宏观进入微观,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加强,进一步落实我国高校的教育公平体系建设。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87

1高校教育公平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

1.1 高校教育公平的内涵

坚持教育公平,要求国家以此为规范或准则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孔子早在两千年前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世世代代地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教育公平的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1966年美国科尔曼教授向国会提交《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报告(也称“科尔曼报告”),通过5种有关不均等的界说,提出受教育者的获得教育资源和机会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指平等的投入,还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础。”②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机会公平,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对弱势群体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以倾斜和帮扶,还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地域性差异,促进机会的平衡发展。其次,强调坚持机会平等的前提下,在发达地区实行试点推行,优先发展高质量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公平的深层次内涵。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指出,“教育公平”是每一位公民在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公共资源服务、对待教育的态度和取得教育效果或质量等四方面享有平等,并将教育机会和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总之,教育公平是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的全过程公平。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现状

中国扶贫基金会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且无力交纳学费及购置必需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保障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以广州某高校通过贫困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计为例,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25%,其中特殊困难学生约占10%,主要原因为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当年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父母年迈或丧失劳动能力,家中两个以上小孩同时上大学,家人重病常年服药、治疗花费巨大等等。

通过长期的学生工作一线调研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与其他学生相比较,在与人打交道的方面,较多存在自信心不足、社交能力弱、易怯场、对外界人和事物较为敏感等特点;但同时也在学习专注力、自制力、毅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职业探索和就业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其他同学目标明确,更加急于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职业选择阶段,他们对于继续求学深造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多为一毕业即工作,对职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薪资待遇方面有较高的期望;在职业适应阶段,他们的职业稳定性较好,一旦认定就不会轻易跳槽,短时间内再选择的比率相对较低。坚持高校教育公平,应该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其他学生的不同,实现教育的起点、过程、终点公平,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机会,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2促进高校教育公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对策

第一,倡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机制创新。与欧美的一些教育管理发达高校相比,我国的贫困资助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和薄弱。美国“有偿合作”的资助形式,如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教育等,采取有报酬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费用,掌握实际知识和技能。③我国目前的资助体系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几大部分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但不能持续、有效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开支。因此,可以从创新帮扶机制方面入手。首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统一管理,实行网络化管理,针对性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实现个性化主动帮扶。其次,鼓励产学研基地参与就业帮扶工作。我国高校的产学研基地常年以来多侧重于为高水平科研及成果服务,缺乏对人才的培育,可以通过高校与产学研企业联动,定向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方面岗位,吸收和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除了国家现有的无偿奖助学金外,可以由高校联系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资本,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有偿劳动,获得经济支持。

第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能力建设,消除差异。借鉴香港高校的 “差别资助”,重视人文关怀与能力培养,以及弹性学分制做法,还有美国校企合作培养计划等。④接下来,我国高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也应逐步转移到自身能力建设上。通过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拓宽视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增加社会实践锻炼机会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完善学生休学打工挣学费的政策支持,以逐渐消除因经济因素导致的失学。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允许高校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了机会,降低了因经济贫困而辍学的比率,消除差异。

第三,高校公平促使资源适度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从2007年起,国家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包括“奖助学金+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资助政策体系。奖助金主要有国奖和励志奖学金,国助、助学贷款返还款及各类企业单位、个人赞助的助学金,针对师范类学生的免费教育,各地政府为当地家庭经济困难生源提供学费减免,开放勤工助学岗位等等,这些经济资助帮助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但他们在就业方面的劣势依旧存在。首先,应该畅通信息渠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对弱势群体求学、就业的帮扶措施。其次,营造平等互助的氛围,鼓励他们融入到高校环境。同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偿机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心理辅导、职业指导等,培养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竞争。

第四,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反哺社会的长期有效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感恩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也希望在新的环境中体现自我价值。坚持教育公平,也体现在营造机会促进他们反哺社会的机会。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或个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不仅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水平,还通过感恩会的形式发放助学金,甚至让学生签订毕业后“还款协议”(就业后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归还助学金用以帮助接下来的学生)。感恩会和“还款协议”体现的责任与使命感让他们迅速成长并回馈社会,从而形成社会前进的长足动力。

3促进高校教育公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意义

一是可为高校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应资助体系提供理论参考。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發展和管理教育事业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⑤实现高校教育公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下发奖学金、助学金和求职补贴,还需要一套完善的资助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将教育资源适度倾斜。

从长远来看,高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与每一位在校学生休戚相关,也包括占总人数四分之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教育公平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所期待的美好愿景,是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前提,也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校教育要把公平摆在首位,补齐不同学生起点上的不足,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实现毕业离校时的终点公平。公平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的持续、长足发展。

二是对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精细化开展有指导意义。高校对贫困生救助的单纯性经济救助,引发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而这些现象往往不被社会重视。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救助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暂时性困难的同时,引发自卑,还有对经济救助产生依赖,继而影响就业后的职场适应。透过重视单纯性经济资助存在的隐患,倡导高校教育公平,从经济、心理、机会等多方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适度倾斜政策,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自发参与解决经济困难。

从高校教育公平出发,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是一项精细化实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知识储备相对单一,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统一,竞争力相对薄弱。践行高校教育公平,适度倾斜就业资源,可以通过职业认知指导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工种的辨识度,通过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技巧性问题,通过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尽早地找到目标工作岗位。同时,在公平的基础上倡导公平育人的理念,将教师、学生的力量和热情集中在维护教育公平,打破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感受到公平,促进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就业指导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途径研究(编号:SK1518)

注释

① 易红郡.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多元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5-9.

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7.

③ 李好.中美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④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⑤ 贾文婷.浅析政府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过程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2):10-11.

⑥ 陈登科.高校贫困生助学模式优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2.15:124-125.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公平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