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爱
摘要 地方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已逐渐成为其服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简述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基础上,从明确办学定位、加强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以及完善高校发展评价机制等方面围绕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模式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地方高校 问题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0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亟需地方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的顺利成功转型已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同時,国家也给予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高度关注。在2014年年初,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便明确提出了“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等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因此,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应用技术大学概述
应用技术大学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大学类型。其中“技术”一词的范围较为宽泛,广泛涉及了科学、知识、技术、工程、艺术等应用型科学与技艺。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明确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定位,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的顺利成功转型已成为地方高校的一个根本使命。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了地方高校必须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现自身发展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就标志着在未来我国将形成两套体系,一种是技术型、应用型的,另一种则是当前的学术性、学科型。同时,这也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二者并重的具体表现。因此,地方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已逐渐成为其服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在对当前地方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围绕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展开研究。
2 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
2.1 地方高校应明确自身转型发展中的办学定位
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明确自身办学的定位关系到其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关系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确性。因此,为地方高校的成功转型,必须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具体应从如下两点入手:一是,依托当地产业人才需求,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需要何种人才,地方高校应着力培养何种人才。这是关系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地方高校应做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协调发展,追求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平衡,有效地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二是,引导大学生家长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对应用技术人才的正确认识。当今的社会,企业发展亟需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而非有学历的人才。在企业看来,能力是判断一个人价值重要标准。地方高校引导大学生家长改变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错误认识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通过科学的转变办学定位,保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2 建构呼应支柱产业结构的学科专业结构
地方高校应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升级需求入手,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进行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实现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机构之间紧密互动。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立足区域特征,正确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定位。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对人才类型、人才层次等方面的需求,对比同类院校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优势,在对自身发展现实状况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明确本校在学科专业特色所在,建立一批特色的学科与专业,依照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同时,地方性高校也可以瞄准地方产业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数量、类型以及规格等方面的需求,调整当前本科专业的结构布局,形成特色化的学科专业定位,构建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学科专业战略布局。二是,强化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群建设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地方院校应在对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考虑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引领与产业职业群相呼应的应用型大学专业群。同时,要注重专业群内各个应用型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真正的专业集群, 实现资源共享与学生专业群体的相互影响、和谐发展。同时,应根据应用技术大学的本质要求、 办学目标和定位来制定适合于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
2.3 制定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要求、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实现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将改革渗透到学科专业层面、课程层面、课堂层面等人才培养涉及的所有层面。对高校而言,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学科专业定位基础上,必须具体到课程定位层面,进而依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专业技术能力体系构建符合应用技术大学本质属性要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质量标准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如下:一是,基于地方高校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地方高校应号召地方筹知名企业以及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委员会,通过对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反复地论证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二是,构建专业技术能力体系。应用技术人才具备的能力应该广泛包括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方法能力等方面。在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技术能力体系过程中,必须立足本校具体实际和专业定位,从不同的维度来构建能力体系,兼顾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培养。三是,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方向强化课程体系及配套体系建设。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核心的修炼,充实自身的内涵。因此,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方向对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改革。一方面,必须明确课程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公共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等等方面。同时应当明确学时、学分、考核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当从课程大纲、 课程标准、 实验大纲等方面入手,明确通过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与情意点等。此外,必须建立起与应用技术大学能力体系相对应的教材体系以及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或课程评估( 认证) 标准体系等。四是,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地方高校立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应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变革。地方高校科研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以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为重点,树立面向地区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办学理念,建立起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意识、 工程技术素质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4 依托政、产、学、研的良性互動,保障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
为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各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动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等,实现多方参与和地方高校之间的联合作用,为地方高校转型提供保障。具体应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四方面入手:一是,政府通过立法以及政策引导,为地方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与地方法律法规,合理引导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二是,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联动轴、润滑剂与缓冲器的作用,成为政府、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链接。一方面,可以代表企业参与学校的管理,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的等等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代表高校向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议。三是,企业应发挥在校企合作的重要责任。高校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动力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更深、更广的的合作。四是,高校层面应依托政、产、学、研的良性互动,联动各参与方发挥各自的作用,以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供给与高质量的科技开发、科技服务为目标深化与企业积极合作、互动共赢,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促进自身的成功转型发展。
2.5 建立利于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大学的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以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发展方向,涉及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多个层面,依靠多方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校的成功转型发展。这需要地方高校必须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并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客观事实,以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及评估体系等为基础,加快制定和完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套能够对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以及具体的课程建设,教学等工作进行客观诊断,评价,并反馈建议评价机制。
3 结语
地方高校发展是实现高校与地方共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快速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地方高校应当在对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地方高校具体实际,在推动自身转型的过程中推动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2] 赵新亮,张彦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5.2:38-42.
[3] 杨永飞,赵晓珂.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3:19-22.
[4] 马启龙.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澳洲经验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校科技,2015.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