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摘 要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应对挑战,本文从教育普及、氛围营造、实践养成三个方面提出教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42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倡导要求,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核心观教育提供了总的指导。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栋梁,能否牢固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1 文化多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1 西方意识形态的融合推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世界“地球村”经济的一体融合,与之相伴的是政治、军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碰撞、摩擦与较量。在我国利用传统文化优质资源开发和利用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西方正以强势经济做后盾推介西方文化,而其争夺的对象核心人群正是处于核心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学生。伴随着西方文化产业的进入,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理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意识接踵而来,正对我国的青年群体进行悄然的文化演变。
1.2 新兴媒体覆盖下的价值冲击
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改变着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新兴媒体正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虚拟网络文化的“双刃剑”效应凸显,需要人们去甄别,需要做出理性选择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制造混乱,扰乱国家政治经济秩序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高校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威胁,冲击着学校高等教育的主导地位,冲击着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与确定。
1.3 市场经济引发的价值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催生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但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也从物质层面推及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人们的“三观”在物质利诱下发生扭曲。而生活在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往往也深受影响,盲目攀比、物质利益的追逐、同学间的信任危机、关系冷漠、道德缺失在高校屡见不鲜。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2.1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
西方价值观的输出一种是在国家的政治观点中蕴含,譬如美国,长期以来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另一种是在文化输出中进行价值观渗透。《超人》、《蜘蛛侠》和《美国队长》美片中频繁出现的自由女神像、飘扬的美国国旗,个人英雄主义正是以文化为载体进行的美式价值观输出。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2.2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中国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正是无数“中国精神”的支撑,“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凝聚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然而,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学业的荒废,游戏的态度,戏弄历史,恶搞经典,对西方节日的情有独钟,对韩剧美剧的追赶,正能量不足等不利影响,让我们痛心疾首。中国精神的缺失,民族凝聚力的弱化,折射出民族认同的缺失。
2.3 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需要
正确的价值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方向指引人们前行,对青年学生成长中的偏差及时给以纠正,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价值与社會价值、国家价值高度统一,兼顾三者利益。在大学生中培育并鼓励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审慎地、理性地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每一段路。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着力教育普及促内化
3.1.1 深挖优秀传统,掌握思想精华
今天,大学教育要坚持继续传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不应因接受多元文化而忘记深植于内心的根,忘却内心的本,应该传承民族文化,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的遗失,外来文化的威胁再一次让我们警醒,有些东西是我们绝对不能放手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形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学习其中,乐道其中,受益其中。
3.1.2 坚持推陈出新,注重创造转化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更要立足我国发展现实,注重培养时代精神的方向性引导。目前德育遭遇的困境,正是因为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新的时期,要注重推陈出新,注重创造转化,培养大学生具有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要培养他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榜样,将优秀传统赋予时代气息,以新时代的形式去宣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3 坚持外为我用,把握核心实质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古为今用,洋为我用,并不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当代大学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运用理论传授、心理咨询、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要突破传统观念和原有模式束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学习、批判借鉴国外高校关于价值观教育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3.2 着力氛围营造促强化
3.2.1 培育良好社会氛围,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氛围培育可以发挥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从滚动电子屏到悬挂条幅,从主题节目展出到专题节目推介,从理论课堂到知识下乡的优势,通过宣传、活动策划、榜样力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浓郁社会氛围。同时,必须重视网络作用,教育大学生提高鉴别能力,恪守网络道德,还要以制度的层面对不法分子、不实言论、不良动机进行严查,设置访问权限,颁布有关法规和管理条例,加大网络管理的力度,提高网络管理的执行力,为人的道德的内在自觉性和自律从外在的制约性和他律方面给予充分且足够的保障。
3.2.2 弘扬大学精神实质,优化高校环境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大学精神需要需要全校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管理中践行大学精神,体现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大学精神应渗透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个体,在大学里要倡导科学、民主、人文的精神,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要营造一个科学民主、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2.3 加强父母言传身教,优化家庭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走进生活,需要家庭的配合,需要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健康向上的亲子关系,关注彼此的变化、情绪走向,关心家人健康,与孩子共同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他们一起探讨分析时政热点焦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矛盾聚焦,培养他们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3.3着力实践养成促优化
3.3.1 教育者要提升教育理念,提供思想导向
首先教育者要真信真传。只有教育者笃信的东西才能情真意切地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感受到师者的人格魅力,在传道身上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应压抑个性,否认差异,要对非主流价值观进行规范和引导,不能通过避而不谈企图隐蔽其他价值观的客观存在,要由己及人,让学生内心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教育者提供思想引导,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去评判各种标准和表现。
3.3.2 教育工作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素质,发挥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不容小觑,不仅在理论的传授中,更要在其他内容的教学或学生工作开展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师本人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让他们真切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此外,要引导全校教职工参与到价值观教育中来,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网络。
3.3.3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必须从单向灌输向全方位开放式转变,将德育课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比如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根据教育内容和要求,选取对价值观评价有争议的热点或焦点进行案例教学,课下让学生全方面深入了解事件,课上组织正方和反方观点陈述,让观点在争论中碰撞,让道理在争辩中清晰。还可以寻求社会资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持,开辟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共建作用,互通有无;充分利用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到及时有效的引导。
本文为沈阳市2015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SZ-2015-63
参考文献
[1] 布丹丹,郭强.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7).
[2] 李志伟,王斯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N].光明日报,2012-11-12.
[3] 郭建寧.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