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文化消费

2016-08-02 13:11杨文娟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 要: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中坚力量,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亟需了解大学生文化消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对其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为大学生文化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关键词:文化消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下,文化消费呈现时代主流,科技含量高,社会平民化,与国际接轨等多样化的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共同学习的思想观念,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状态,倡导健康的生活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价值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带来的文化繁荣。当代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其文化消费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相应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2]文化消费是文化和消费的总称,那么大学生文化消费则是大学生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费。物质形态包括书籍、杂志、音像制品、娱乐用品等,非物质形态包括音乐表演、文艺晚会、文娱表演等。文化消费是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受益、吸收、存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建造的历程。

2 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缺乏理性

现在大学生具有消费欲望强的特点,但同时,由于消费鉴别力差,从而不能正确把握适度原则。在大学生群体里,超前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畸形消费也在校园中逐渐蔓延开来,大学生越来越追求时尚,崇尚名牌产品,在穿戴方面都崇尚追赶潮流和贵族化消费。这样的客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射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学生,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文化水平、道德素质。通过观察发现,大学生在选择和购买文化产品时,通常都是以“时尚,个性”作为主要选择关键。在实际消费中,他们注重品牌,标榜品牌的影响力,认为只有选择品牌才会让自己的品味提升。

第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偏娱乐化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互联网作为大学生网络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容易获取等特点。网络文化消费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网络文化的消费内容与大学生的道德弱化息息相关。目前,许多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偏向娱乐性。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看新闻,而这里所指的“新闻”指的是娱乐新闻,而不是与国家时政相关的新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互联网是娱乐消遣的工具,他们是通过网络聊天、购物、消磨时间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网络文化消费集中于休闲娱乐消费上,真正能够将互联网上的丰富内容资源充分利用,为学习所用的还是甚少。

第三,消费行为的价值取向偏向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

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普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纵深化,部分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的选择出现了功利化和享乐化倾向。他们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注重眼前利益,对于物质的需求欲望愈加强烈。在高校中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理论的指导在学生身上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使书本知识往往没有和实践相结合。在大学校园中,重视物质追求的比比皆是,然而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望,而注重精神价值和文化素养追求的人却少之又少。此种不良风气的肆意蔓延如若不加以遏制,没有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去引导学生,就会致使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引领途径

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必须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其文化消费。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容易迷失方向。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文化消费需求,以实现某种价值的活动,所以价值观念决定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观念。西方思潮进入我国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开始趋于西方化,各种攀比、模仿、功利目的等,他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开始偏离正轨。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样的阶段,各种思想的存在也也明显地冲击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是一个人对祖国繁荣,民族振兴、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个体的文化消费行为对社会的文化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养成是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思想,对大学生形成積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

第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的引擎。在校园文化中,不仅要坚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也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消费观教育。在物质文化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在校园中开展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至大学生内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文中侧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学习并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且转化为自身的精神信仰,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且自觉践行。在学校中开展阅读季,展示能够反映社会主旋律,反映社会正能量的作品,放映红色历史影视、开展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演讲赛、社会主义课外阅读等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倾向,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能够正确对待文化消费的选择,形成合理、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文化消费作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随时渗透到大学时日常生活中。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在高校校园中,文化消费无处不在,文化消费已经具有日常化、符号化的特性。吉登斯将消费看作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领域,在娱乐中获得自由与自主的快乐[4]因此要通过文化消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融入文学、图书、网络、影视、旅游等文化领域中,使得枯燥无味的讲课式价值观教育变得多姿多彩。使之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迎合他们的兴趣,在娱乐中提高自身素质,从中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2014—2/25新华网.

[4]安东尼.吉登斯著.李猛,李康译.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

作者简介

杨文娟(1989—),女,陕西省兴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