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庆龙, 李庆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基于教学工厂的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邵庆龙, 李庆亮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摘 要:创新了机电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建立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架构,以“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为例阐述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经过教学实践也充分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厂;四段递进;工学交融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创新和探索,目标在于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尽可能的无缝对接。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朝此方向努力,并且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首先要从地区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人才需求的规格、能力、素质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拥有什么,企业怎么干,就教学生怎么干”人才培养理念,达到校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为例,结合深圳及珠三角地区自动化人才需求特点,制订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检测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气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具有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管理和基本销售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新了基于教学工厂的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
四段是指,第一段(第一二学期):以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为主,辅助以基础岗位技能训练;第二段(第三四学期):岗位核心单项职业技能训练;第三段(第五学期):以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辅助以个别单项技能训练;第四段(第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依托企业环境的“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完成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达到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无缝对接。2)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束缚,基于工厂或企业的项目运作模式,构建企业模式生产过程的教学体系。3)充分体现工学交融,学生以完成任务(工作)为目的,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融学习于工作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为完成工作服务。
图1 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教学体系训练项目的设计、教学体系硬件平台教学工厂的搭建、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
2.1教学体系训练项目设计
教学体系训练项目分两级设计,第一级为总项目,项目名称为: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一级项目下根据单项技能训练分若干二级项目,按自动线三大组成部分机械、气动和电气控制,划分为十三个二级项目,具体如表1所示。
二级项目根据各技能训练项目的需要再分为三级项目。
2.2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教学平台的搭建
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是为适应上述人才培养模式而搭建的硬件教学平台。是学院为工业自动化专业群(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为以上专业群服务,同时也服务于学院的数控机床维修、智能产品开发和特种加工技术等专业。
教学工厂主要有教学、产品开发、学生创业、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其定位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辐射和带动其它服务功能。
表1 教学体系训练项目设计表
教学工厂与实训室的根本区别在于:1)教学工厂硬件设备的形式主要以零配件而不以整体设备呈现,采用企业布局模式;2)教学工厂的运作模拟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进行;3)教学工厂的组织管理由厂长负责,大项目建设由厂长负责实施,零星耗材的采购由工厂各部门申报,厂长上报审批,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和管理使用。生产管理(项目实施)由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包括项目生产情况、学生日常管理等;4)有利于多个教学工厂之间和工厂内部协同运作和对外服务资源有效利用。
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由以下部门组成:1)电工电子技术部:该部拥有60个工位,配备齐全的相关设备,完成交直流电路、电子、电测和电机控制项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自动线电气控制部分在自动生产线车间完成;2)PLC应用技术部:该部拥有30个工位,完成三菱PLC、工业控制网络、变频器、触摸屏和组态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自动线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三菱自动生产线车间完成;3)单片机应用技术部:该部有工位56个,主要完成单片机应用技术和电路CAD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自动线的单片机控制训练在西门子自动线车间完成;4)自动生产线车间:该车间又分为三菱和西门子两个自动线生产车间,三菱车间现有亚龙335B自动生产线训练装置1套,5站,赛杰三级、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训练设备1套,6站,赛杰自动线训练设备1套,4站,上海英集思自动线训练装置2套,每套7站。西门子车间有亚龙335B自动生产线训练装置1套,5站,赛杰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训练设备1套,6站,西门子自制自动线控制系统17套。自动线车间主要完成自动线机械部分设计、加工和安装调试、传感器选型和应用、气动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西门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复杂自动线的安装调试等训练项目。
2.3教学方法
二级项目总体上按机械部分、气动部分、电控部分顺序实施,各二级项目依据专业教学体系要求,由教学工厂各个部门成员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经过部门反复的讨论,组织专家论证,报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以“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为例说明方案设计(图2)和实施,该项目总学时为140学时。
项目实施模拟企业项目运作过程,由工厂部门确定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严格按照项目方案实施生产。由项目负责人全程负责,从项目的下达,调研、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细化、加工、安装和调试、撰写项目报告、项目验收,直至完成整个项目。
在工作过程中,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制定工作计划和步骤,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最优的方案达到预期目标。并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逐步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方法意识、主动意识、思考意识、时间意识、质量意识。
项目或任务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完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得学习过程针对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这样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尤其是深圳地区的学生。同时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意识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避免传统的满堂灌现象,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工学交融。
图2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方案
工作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尤为重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要求学习能力强弱搭配,不同特点搭配。激励小组内的团队合作和凝聚力,组间形成良性竞争。
2.4考核方式
项目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二级或三级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以项目实施过程(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为主,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核等为辅的多元考核方式。
如“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考核,考核内容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方组成,考核形式由过程考核和集中考核组成,过程考核由学习小组成绩和教师成绩组成。
具体考核成绩由下式计算:
项目总成绩=考勤成绩(10%)+作业成绩(10%)+工作过程考核成绩(40%)+理论考试成绩(20%)+实操考试成绩(20%)。
工作过程考核如表2所示。
2.5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
表2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考核成绩登记表
为了适应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师资队伍要求除具备学历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取得专业对应行业的技师或同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担任主讲教师。为了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利用寒暑假外派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或请企业或行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专业教师。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安排,适当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参加实践活动。
由于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传统授课模式,以项目导向的教学体系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开发了项目任务书、网络资源、学生自学资源等相关的教学资源。
该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明显的效果体现在: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由以前的纯知识技能学习转变为方法的学习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3)学习态度明显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性学习;4)学生成为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教师真正成为方法教授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引路人。该模式的实践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细节还存在不足,比较突出的就是班级学生人数过多(50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接不暇,顾及不到每一位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宋劲军等.高职高专“32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2).
[2] 黄伟祥等.创新模式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4).
[3] 席东梅等.宁波经贸学校:三导向合作实现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10).
[4] 余位增等.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 职教论坛, 2012(12).
[5] 李雨田. 创建实训“教学工厂”的思考[J]. 价值工程,2012(7).
[6] 陈丽荣. 教学工厂分阶段迁移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5).
【责任编辑:羊玲】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6)02-0067-05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邵庆龙(1965-),男(汉),山西阳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自动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shaoql@sziit.edu.c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 of a four-level work-and-learn blending based on teaching factory
SHAO Qinglong, LI Qingliang
(School of Mechantronics Engineeri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 P.R.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wells on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 for the mechantronics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is a four-level work-and-learning blending mode with a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abors market demands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fact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pecific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taking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PLC control system as an example. And further more, the paper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talents cultivating mode; teaching factory; four-level; work-and-learn blend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