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偏误调查和分析

2016-07-29 03:22吴剑锋齐藤奈绪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得偏误

吴剑锋,齐藤奈绪子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30)

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偏误调查和分析

吴剑锋,齐藤奈绪子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的对应词均是格助词“に”,而日语里的格助词“に”的意义和用法则有十四种之多。正因为“に”的意义和用法众多,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本文对不同汉语水平层次的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出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遗漏和杂糅四种,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母语迁移、回避策略、过度泛化和教材误导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习得;偏误;日语母语者;方向介词

一、引言

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的对应词均是格助词“に”。日语里的格助词“に”有表示方向、目的地、对象、位置、场所、目的、原因、结果、时间、条件等多达十四种的意义和用法。正因为“に”的意义和用法众多,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

基于上述背景情况,本文对不同汉语水平层次的日语母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具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他们出现偏误的类型、特点及原因。

二、方向介词“向、朝、往”的意义和用法

为了对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知识来源背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调查了中国国内和日本国内一些主要的、有影响力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①中国国内教材和工具书有《汉语语法教程》《HSK常用虚词例释》《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现代汉语八百词》《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日本国内教材和工具书有《この中国語はなぜ誤りなのか》《中国語の文法核心》《中国語わかる文法》《誤用から学ぶ中国語》等。关于方向介词“向、朝、往”意义和用法的介绍,并做了相应的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

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意义和用法的区别如表1所示,其中Z代表方向介词整体类别,X、C、W分别代表方向介词“向”“朝”“往”,X-1表示方向介词“向”的第一项意义,即动作的移动方向,其余则类推。

三、日语母语者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习得状况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

本文以学习汉语一年以上的日语母语者为调查对象。学生的水平采用HSK(汉语水平考试)的标准来衡量,HSK1级到2级是初级水平,HSK3级到4级是中级水平,HSK5级到6级是高级水平。如果学生没有HSK考试成绩,则按照他们的学习年数划分汉语水平:学习2年以内的学生为初级水平,学习2到4年的学生为中级水平,4年以上的学生为高级水平。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统计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测试初、中、高级汉语水平的日语母语者对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习得状况,以了解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习得特点及偏误类型,进而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我们根据表1设计了测试题,内容涉及“向”的6个意义和用法、“朝”的3个意义和用法、“往”的3个意义和用法,测试题皆出自上文提及的相关日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问卷的内容包括三组题目:第一组题目是选择题,考察日语母语者对方向介词“向、朝、往”用法的掌握情况;第二组题目是语序题,考察日语母语者能否正确选择方向介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第三组题目是日中翻译,考察日语母语者在日中翻译时能不能正确使用方向介词。此外,问卷最后还包括两个简答题,主要是询问日语母语者如何理解日、汉语方向介词之间的区别。

为了增加测试内容的容量,得到更多的测试结果,我们准备了A、B两种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其中,初级水平学生18份,中级水平学生32份,高级水平学生34份。

表1方向介词“向、朝、往”的介词意义比较

四、日语母语者“向、朝、往”习得状况分析

(一)习得的偏误类型

通过分析调查答卷,发现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存在如下的偏误类型和特点。

1.误代

(1)“向、朝、往”被介词“到”误代

A*你们一直到北走吧。(Z-1)

B*这辆火车开到北京。(Z-6)

C*公路通到山区。(Z-6)

D*小路通到果园。(Z-6)

问题A考察的是Z-1(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的用法,正确答案是“朝”。“朝”的介词意义是“动作的移动方向”,而介词“到”没有Z-1(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的用法,“朝”被误代成“到”。

问题B到问题D考察的是Z-6(VP+向/往+NP(方位名词))的用法,此用法是“向、往”加宾语组成介词短语,用在动词后,正确答案是“向/往”。在B到D问题中,学生多选择“到”这个答案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其一是“到”的一个用法“动词+到+目的地”;其二是日语中的表示方向的介词(に)和表示目的的介词(まで)没有像汉语那么严格地加以区分,所以学生在选择介词时容易混淆。

(2)“向、朝、往”被介词“对”误代

E*他们对远处看。(Z-1)

F*孔雀对旅客张开美丽的翅膀。(Z-2)

G*他对空中开枪。(Z-2)

H*你应该对他反映。(Z-4)

I*他对学校捐了一百万元。(Z-5)

J*中国对日本赠送了大熊猫。(Z-5)

介词“对”的意义是指示动作的目标、对象,其后面的词语表示的对象通常是动作的受事成分。介词“对”没有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表示动作的指向方向(Z-2)、动作的言谈对象(Z-4)以及表示动作的给予对象(Z-5)的用法,所以上述测试问题的答案不能选择“对”。

(3)“向、朝、往”被介词“给”误代

K*他们给远处看。(Z-1)

L*孔雀给旅客张开美丽的翅膀。(Z-2)

问题K和问题L分别考察的是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与表示动作的指向方向(Z-2)的用法,正确的答案是“向/朝/往”。

介词“给”的意义是“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引进动作的受益者,引进动作的受害者。”介词“给”没有“方向”的意思,即没有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和表示动作的指向方向(Z-2)的意义,所以问题K和问题L的答案均不能选“给”。

(4)“向、朝、往”被介词“在”误代

M*你们一直在北走吧。(Z-1)

N*一直走,到了十字路口在右拐就到了。(Z-1)

O*学校大门在西开。(Z-2)

P*小路通在果园。(Z-6)

问题M、N和问题O分别考察的是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与表示动作的指向方向(Z-2)的用法。介词“在”的意义是:①指动作发生的时间,比如:在出发之前;②指动作发生或存在的处所,比如:你在前面走。所以介词“在”没有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和表示动作的指向(Z-2)的用法。

问题P考察的是“VP+向/往+NP”(Z-6)的用法。虽然“在”也有“VP+在+NP”的结构,但是它表示的是处所,不表示方向。此题中动词“通”的意思涉及方向,所以一定要用方向介词,不能用表处所的介词“在”。

(5)“向、朝”被介词“往”误代

Q*我往他眨了眨眼。(Z-3)

R*你可以往行人问路。(Z-4)

S*他往学校捐了一百万元。(Z-5)

介词“往”只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不表示动作的对象。所以在上述Q表示动作的指向对象(Z-3)、R表示动作的言谈对象(Z-4)和S表示动作的给予对象(Z-5)等句子中都不能使用“往”。

(6)“向”被介词“朝”误代

T*请替我朝你家里人问好。(Z-4)

问题T考察的是表示动作的言谈对象(Z-4)的用法。介词“向”有此意义,而“朝”没有,所以正确答案是“向”,不能选择“朝”。

(7)“向”被介词“从”误代

U*我从他借钱。(Z-4)

问题U考察的是表示动作的行为和言谈对象(Z-4)的用法。介词“向”有相当于“从~那里”的意思,表示获取意义;或带结果补语,如“向一个亲戚借了一万元”、“资金,你可向银行拆借一部分”等。介词“从”表示起点(从~到)、经过的路线、凭借和根据等意思,没有“表示动作的行为和言谈对象(Z-4)”的用法,因此U句不能使用介词“从”。

2.错序

(1)从Z-1到Z-4用法的错序

A*他们看向远处。(Z-1)

B*这辆火车开向南。(Z-1)

C*他开枪向空中。(Z-2)

D*孔雀张开美丽的翅膀向旅客。(Z-2)

E*我炸了向他眨眼。(Z-3)

F*弟子鞠躬向老师。(Z-3)

G*请替我问好给你家里人。(Z-4)

H*你可以问路向行人。(Z-4)

根据数据统计,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题语序题中的关于Z-1到Z-5方面知识的问题,不同水平学生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初级学生68%、中级学生65%、高级学生78%,从此数据看,学生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调查问卷中的第三题翻译题(从A到H)中出现的错序问题较多,最多的错序问题是介词词组和动词之间前后关系的错序。汉语的介词结构和动词的位置关系通常情况下都是介词结构前置,即“介词结构﹢动词”,而上述翻译(从A到H)都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

(2)“向/往+NP+VP”与“VP+向/往+NP”的错序

I*他的目光向我转了。(Z-6)

J*青森县的苹果往全国各地运。(Z-6)

K*我希望学生你能够看向前,进行更多的日中文化交流活动。(Z-6)

问题I、J、K考察的是“VP+向/往+NP”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6)的用法。结构“VP+向/往+NP”是介词“向/往”的特殊用法,此用法只有介词“向”与“往”有,“朝”没有此用法。“VP+向+NP”结构中的动词仅限于“走、奔、冲、飞、流、转”等少数单音节动词,“VP+往+ NP”结构中的动词仅限于“开、通、迁、送、寄、运、派、飞、逃”等少数单音节动词。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动词和介词“向/往”结合时都是采用“向/往+NP+VP”结构模式。

3.遗漏

A*向大海流

B*向大海

C*这架飞机往上海

D*这架飞机向上海

A和B测试题的正确答案是“流向大海”。如果这句子用“向+NP+VP”的结构时,一定要用补语“去”,正确的答案是“向大海流去”。另外B、C、D的偏误是“动词和补语”都没有。此类偏误表明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现代日语的“向”有动词的功能,“往”有“去”的意思,所以学生受母语日语的影响,把“向”与“往”理解成动词,遗漏了动词“飞”。

4.杂糅

(1)“错序+遗漏”偏误

A*这辆火车开南方。(Z-1)

B*他们看远处。(Z-1)

C*弟子鞠躬老师。(Z-3)

D*你可以问路行人。(Z-4)

E*请替我问好大家。(Z-4)

F*中国给日本大熊猫。(Z-5)

G*中国赠送日本大熊猫。

H*中国送日本大熊猫。

上述从A(Z-1)到E(Z-4)遗漏类型中,明显的特点是“错序+介词”的遗漏。日语母语者觉得汉语是“主谓结构”或“主语+动词+其他词类”,所以从A (Z-1)到E(Z-4)学生的答案是“主谓结构”或“主语﹢动词﹢其他词类”的语序。这样的答案只是排列生词而已,他们没有考虑到介词功能和汉语结构的特点。

F、G、H是关于“动作的给予对象”(Z-5),学生们倾向于使用“给”这个答案,因为“给”有“动作的给予对象”的用法。“中国给日本大熊猫”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表达赠送的礼物时,一般不用“给”而用“送”、“赠送”等。此题涉及的是国家之间的赠送,要使用正式的语言,正确的答案是“中国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要强调“对象”,一定要用引出动作的接受对象的介词“向”,此问题的偏误是学生使用“赠送”或“送”的给予动词时,没有使用介词。

(2)“往+形/动+里”(Z-7)的偏误

A*向好方向想

B*往好方向想

C*朝好方向想

D*想向好里

E*想对好里

F*想往开心点

G*想得轻松

H*想好的方向

这是一道日译汉的翻译题,日语“良い方に考える”,正确的翻译是“往好里想”。这道题考察的是“往”的独特用法Z-7(往+形/动+里)。此结构里的形容词、动词限于少数几个单音节的词,且口语色彩比较浓。学生对Z-7用法的偏误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方向名词的误代,学生考虑的是关于方向的名词或介词,如ABC的答案;另一种是误代与错序,从D到H的错误是动词在前、介宾短语在后,或者使用了不正确的方向介词。

(二)偏误原因分析

上文我们通过对84份问卷进行分析,了解了不同水平日语母语者关于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习得情况及偏误类型。下面我们在此基础上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母语迁移;②回避策略;③过度泛化;④教材诱导。

1.母语迁移

在学习外语时,由于母语负迁移而容易引起偏误,这就是语际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日语母语者往往混淆使用方向介词“向、朝、往”,原因是“向、朝、往”翻译成日语时,都翻译成“に”。日语里的“に”的功能有三种:①格助词;②并列助词;③终助词。而格助词“に”包括方向、目的地、对象、位置、场所、目的、原因、结果、时间、条件等多达十四种意义和用法。其中和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有关联的主要是两个义项:①表动作的结果、动作或动作的对象存在的地点,相当于汉语的“到、向、在、于”;②表示动作、态度的方向,相当于汉语的“给、对、到、向、朝、往”。正因为“に”的用法很多,所以汉语的方向介词“向、朝、往”都可以翻译成日语的“に”,在没有正确了解和习得它们之间的意义差别时,学生极易出现偏误。从上文分析的“向、朝、往”分别被介词“到”“对”“给”“在”误代,“向、朝”被介词“往”误代,以及“向”被介词“朝”误代来看,它们的误代原因是由于“向、朝、往”对应的日语词都是“に”从而受母语日语影响的结果。

(1)方向介词“向、朝、往”被介词“到”误代。这是因为汉语的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都是“に”,介词“到”翻译成日语是“まで”,而在日语中,表示方向的介词“に”和表示目的的介词“まで”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汉语那样有严格的区分,有时候是可以互换的,所以日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日语母语的干扰,混淆了它们之间的用法,导致误代问题产生。

(2)方向介词“向、朝、往”被介词“对”误代。汉语的“对”翻译成日语是“~に対して”,日语的“~に対して”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对象,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方向。比如说,在问卷测试中“他们(向/朝/往)远处看(Z-1)”、“他(向/朝)空中开枪(Z-2)”以及“他向学校捐了一百万元(Z-5)”中的方向介词都可以翻译成日语“~に対して”。所以学生遇到所要表达的介词意义是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Z-1)、动作的指向方向(Z-2)以及动作的给予对象(Z-5)时,都用与母语日语里有此功能的“~に対して”的汉语对应介词“对”。这也是母语干扰导致了误代的问题。

(3)方向介词“向、朝、往”被介词“给”“在”误代。和方向介词“向、朝、往”一样,汉语介词“给”和“在”对应的日语词也是“に”。也就是说,在日语里由一个词“に”承担的多项表意功能在汉语里要分别由“向、朝、往”和“给”“在”等不同的介词来承担,这些不同的介词彼此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能随意相互替代。在碰到汉语里需要表达相应的介词意义时,受母语日语“に”的多表意功能影响,学生往往忽略了汉语“向、朝、往”和“给”“在”的表意功能上的区别而将它们彼此互代,因为相关的表意功能在日语里都是由“に”承担,彼此之间不用加以区别。由于“给”和“在”一般要先于“向、朝、往”习得,因此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回避策略。

(4)方向介词“向、朝”被介词“往”误代与“向”被介词“朝”误代。尽管都是方向介词,但“向、朝、往”有表意功能上的区别。方向介词“往”不能用于表达动作的指向方向(Z-2)、动作的指向对象(Z-3)。另外,方向介词“往”与“朝”都不能用于动作的言谈对象(Z-4)、动作的给予对象(Z-5)。由于汉语的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都是“に”,与上文③所述情况相似,受母语的影响,日语母语者不易掌握方向介词“向、朝、往”用法上的差异,因而出现各种误代的偏误。

2.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是偏误来源的交际策略之一。回避方式是以旧学的代替新学的;以简单的代替复杂的;保持沉默,不说话。学生回避的可能是难音、难词、复杂句式,甚至是整个话题。回避错误是隐蔽的,不容易被发现。

在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测试题中,也出现了由于回避策略造成的偏误。

在日语中表示“对象”的日语介词是“~に対して”或“~に”,对应的汉语介词是“对”与“给”,而“对”和“给”是相对比较初级的介词用法,学生相对来说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和“向”相比,学生采取回避策略,更倾向于选择“对”与“给”的答案。

再如,在上文我们曾分析的一个测试题“中国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学生大多选介词“给”而回避选介词“向”。“中国给(送)日本大熊猫”和“中国向日本赠送大熊猫”这两个句子翻译成日语时完全一样,都是“中国は日本にパンダを贈った”。这两个汉语句子的差别在于使用介词“向”的句子强调了“给予的对象”,意思是中国赠送大熊猫的对象是日本而不是美国等其他国家。日语母语者在此采用回避策略,使用简单的用法代替高级的用法,即倾向于使用“主语+给/赠送+近宾语+远宾语”的结构。

3.过度泛化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成年人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强,在他们学外语的时候,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运用已学到的外语规则,这就造成所谓“过度泛化”的偏误。

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也会出现过度泛化的情况。和日语语序结构“主语+宾语+动词”不同,目标语汉语的语序结构是“主语+动词+宾语”,学生容易把“主语+动词+宾语”语序模式泛化应用于所有汉语句子结构,将一般置于动词之前的介词结构处理成宾语,从而发生语序偏误。比如:

偏误:*这辆火车开南方。

正确:这辆火车向南开。

此外,日语母语者因受到其他语言(大多是英语)的影响也会引起“过度泛化”的偏误。例如下列情况就是收到英语的影响所致:

偏误:*他们看向远处。(Z-1)

英语:He looks into the distance.

偏误:*他开枪向空中。(Z-2)

英语:He shoots into the air.

偏误:*我眨了向他眨眼。(Z-3)

英语:I wink at him.上述的偏误语序结构与英语的语序结构完全一样,都是“主语+动词+介词+方向或对象”。由此可以看出日语母语者因为受到了英语的影响,导致了介词语序的偏误问题。之所以日语母语者容易受到英语的影响,是因为日语母语者的第一外语是英语,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很长,所以会不知不觉受到英语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大多是用英语进行解释,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少受到英语的影响,产生一些偏误。很多学生看到汉语与英语的“S+V+处所宾语”结构类似,就误认为所有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结构都差不多,将这种错误泛化开来。

4.教材诱导

诱导偏误是指由于教材编写或教师施教不当而造成的偏误。我们发现,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出现的偏误,教材编写不当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出版的汉语教材对方向介词“向、朝、往”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解释偏少。如《汉语语法教程》中只有基本的介词功能的解释,没有各个介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解释。《HSK常用虚词例释》中有详细的解释,但是没有解释方向介词“向、朝、往”之间的区别。《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中对“向与朝”和“向与往”进行了比较,但没有关于介词语序的相关介绍,也没有关于“VP+向/往+NP”结构中动词受限性的说明。此外,关于“往+形容词/动词+里+VP”结构也只有举例,没有解释。这样的编写现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方向介词“向、朝、往”的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太有利。

日本出版的汉语教材都很重视比较方向介词“向、朝、往”三个介词的用法的差异,但是却都缺少对相关介词结构特点的介绍,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语序偏误。此外,关于介词“向”的多种意义和用法,比如表“言谈对象”、表“抽象的对象”、表“给予对象”等,以及“VP+向/往+NP”结构、“往+形/动+里”结构,这些教材都没有涉及。

总之,中国和日本教材和工具书关于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编写状况不当,也是造成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产生众多偏误的原因之一。

五、结语

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的对应词均是格助词“に”,而日语里的格助词“に”包括方向、目的地、对象、位置、场所、目的、原因、结果、时间、条件等多达十四种意义和用法。正因为日语里“に”的意义和用法众多,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

本文对不同汉语水平层次的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测试的内容涉及“向”的6个意义和用法、“朝”的3个意义和用法、“往”的3个意义和用法。调查结果显示,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出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遗漏和杂糅四种,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涉及母语迁移、回避策略、过度泛化和教材误导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陈田顺,庄来荣.HSK常用虚词例释[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逢洁冰.介词“对”和“向”的意义及用法考察[D].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13.

[3]高晓芳.“向NP+VP”结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4]候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培玉.介词“向”“往”“朝”的功能差异及解释[J].汉语学习,2007(3):26-32.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马喆.“往+A+里+V”格式的功能演变及主观化进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39-44.

[9]孟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介词“对、向、给”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10]潘望.现代汉语“V向+NP”格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9.

[11]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12]肖任飞,陈青松.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172-174.

[13]杨寄州,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4]袁欣.“往+A+里+V”格式及其相关格式考察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2008.

[15]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6]张俐.介词“向、往、朝”功能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2001(5):87-89.

[17]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8]岡部謙治.この中国語はなぜ誤りなのか[K].东京:光生館,1994.

[19]郭春贵.誤用から学ぶ中国語[K].东京:白帝社,2001.

[20]イ·ヨンリ.中国語の文法核心[K].东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9.

[21]興水優,島田実.中国語わかる文法[K].东京:大修館書店,2009.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6)03-0099-07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吴剑锋(1972— ),男,安徽岳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理论与应用、汉语语法学、汉语语用学及汉语国际教育;齐藤奈绪子(1968—),女,日本东京人,硕士生。

The Errors of the Japanese L1 Speakers'Acquisition of Chinese Prepositions of Direction xiang,chao,and wang

WU Jianfeng,SAITO NAOKO
(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When the three Chinese prepositions of direction xiang,chao,and wang are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into Japanes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are lost.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all the three prepositions of direction xiang,chao,and wang is ni.When Japanese L1 speakers use these prepositions,it is easy for them to confuse the differences in usage and meaning between them.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Japanese L1 speakers face in learning the prepositions of direction xiang,chao,and wang.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dentify and categorize four kinds of errors which are substitution errors,sequential errors,omission errors,and lastly miscellaneous errors.It is argued that the main error reasons are as follows:interlingual errors(L1 transfer and L1 interference),avoidance strategy,over-generalization,and induced errors.

Key words:acquisition;error;Japanese L1 speaker;preposition of direction

猜你喜欢
习得偏误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让学生在转换中穿越语言的丛林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英语报刊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