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6-07-28 11:10柯盈盈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人文

柯盈盈,林 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护理;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何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护理教学当中,成为近年来高职护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2]。我院护理教师开拓创新,在心肺复苏章节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取得良好效果;并以“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流程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做详细介绍,为同行提供参考。

1教材分析

课程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惠珍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章节,以《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作为参考。该教材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章节前后均有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案例及思考题,符合高职生认知特点。此外,根据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选择“心搏骤停”和“基础生命支持”两个小节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其中“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为重点掌握技术;而“高级生命支持”和“心搏骤停后治疗”等章节则要求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课后自学。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二年级学生。认知方面,已经学习了解剖和生理学知识,能较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情感方面,学习了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初步具备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人文素质;学习方法方面,结合他们喜欢动手、形象思维较强等特点,开发多元信息化资源,让学生学会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模拟实操、团队合作式学习。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心搏骤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2)解释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3)解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正确实施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3.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收集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训练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2)在抢救生命的模拟情境中训练临床思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同理心。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培养科学求实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3)培养视病人如亲人、救死扶伤的护理人文价值观。

教学重点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难点则是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以及技术要领的有效实施。

4教学设计方案

“心肺复苏”项目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共4学时。具体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演示、实训和拓展4个阶段。以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讲解演示、分组教学等教法和自主探究、模拟实操、团队合作等学法,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微课、心肺复苏反馈模型、微格训练等一系列信息化资源与手段,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等目的。教学设计框架见图1。

图1 教学设计框架

5教学过程

5.1导入环节

5.1.1教师准备(1)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心肺复苏教学资源素材;创建心肺复苏随身课堂的微信公众号;拍摄心肺复苏相关微课视频和操作视频。(2)将学生5人一组,30人为一小班,进行分班教学。(3)发布预习任务:将授课内容拆分为6个预习任务,分别是什么情况下需要心肺复苏?如何判断心搏骤停并呼救?如何实施有效按压?如何开放气道?如何进行人工呼吸?何时停止心肺复苏?在课前一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发布。

5.1.2学生准备 课前一周,学生根据预习任务,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课等教学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同步课程、教学视频、知识拓展模块,随时随地查看教学资料、新闻素材和课程通知;课外自行到护理实训室利用心肺复苏模型进行操作练习。课前3天,小组抽签领取课堂演示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深入讨论,并准备课堂演示资料。这种结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5.1.3课堂导入 课堂上,教师以微课创设的情景问题作为引入——若在公众场合有人突然晕倒在地,你该怎么办?同时结合正反面新闻素材,让学生明白掌握现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急救意识。

5.2演示环节

此为理论课的核心部分。

5.2.1学生演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的各个预习任务进行逐一演示讲解,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比如,第一组学生讲解任务1时,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和3D动画等),向全班讲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实施心肺复苏,从而引出心搏骤停的概念和病因等相关内容。在讲解任务2~6时,各组学生融合理论与操作,对心肺复苏的重点操作手法、操作要领进行分解、演示,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点评、纠错、示范。

在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重难点突破。比如,(1)针对心肺复苏基本原理这一难点,教师播放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3D动画,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2)对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这一重难点,采用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PWW教学法,也就是学生边看录像边实践的方法[3],教师在分步骤示范操作时,通过教室的同步录播系统,把操作要领播放出来,学生跟随录像同步操作。这样,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更利于技术动作的同步学习和掌握。(3)讲解操作步骤的顺序这一重点时,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各个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然后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师的电脑做操作流程的拼图游戏。通过游戏互动,加深学生对各步骤顺序及内在联系的理解。

5.2.2教师示教与总结 教师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完整操作流程示教,并做阶段小结,指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提炼操作要点。

5.3实训环节

5.3.1分组实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心肺复苏模型上操作,教师在旁指导。每个心肺复苏模型都配有便携式结果报告显示器,能同步反馈学生操作效果,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部位、按压比例、吹气潮气量、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有效率等。这种即时反馈系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操作技能,掌握技术要领。实训中,教师也结合即时反馈系统进一步指导学生,确保每个人技术过关,有效突破操作重难点。

5.3.2微格训练在操作手法、姿势方面,采用微格训练[4]方式来强化。实训过程中,组员互相拍摄视频,这样学生可以随时回看分析,及时调整操作手法,熟悉操作技能。实训中期,抽取一名学生的视频在全班回放,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强化实训。课后,教师收集学生微格训练视频,截取常见错误手法,制作成集,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反思学习。

5.3.3真人模拟 除了利用模型练习以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真人身上进行无伤害的模拟练习,比如触摸颈动脉、开放气道、心脏按压定位、复苏后体位摆放和沟通训练等,通过真人互动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5.3.4课程总结 实训课尾声,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规范的操作技术,此时教师以影视片段中的心肺复苏情节,带领学生“一起来找茬”,进行课程总结。通过形象有趣的影视片段,再次强调要点,引导学生反向思考,培养评判性思维。

5.4拓展环节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思考题:院内外心肺复苏的异同点?高级生命支持包括哪些步骤?如何体现对复苏后病人的人文关怀?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以翻转课堂形式实现课内知识的延伸学习。此外,创建课外素质拓展平台,鼓励学生制作心肺复苏知识小册子或操作视频。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急救技能培训,担任小导师,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去。

6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3方面。(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课后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心肺复苏测试题;(2)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后一周拍摄、上传心肺复苏操作视频,并附两份有效结果报告;(3)人文素质方面,设计以人文案例为导向的操作考核,评价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结果显示,63%的学生心肺复苏测试题成绩达良好以上;操作考核平均87分,心肺复苏有效率达95%以上;51%的学生在人文素质考核中成绩良好,教学效果满意。此外,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心肺复苏术的看法,以及对实施心肺复苏术的人文考虑。

7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恰当运用动画、视频、在线测试、电子游戏、微课、微信、微格训练等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终端等数字化资源,延伸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学生经过导入、演示、实训、拓展阶段的递进式学习,启发了评判性思维,培养了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然而,信息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1)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2)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外学习投入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适用于课堂内外的学习监控、反馈、评价体系。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王雪,李敏.信息化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58-159.

[3]张正宝,王民明.PWW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0):35-36.

[4]谢秀君,王彦,杜小静,等.微格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6-87.

G424.2

B

1671-1246(2016)13-0061-03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心肺人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人文绍兴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