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君,庄灿烁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方燕君,庄灿烁*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全面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从客观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着手,剖析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在结合临床医学本科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大环境基础上,探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就业质量;临床医学;本科生
随着高校的扩招、用人单位需求的转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的要求,为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院逐步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评价体系,从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根据反馈意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机制。
就业质量反映劳动者所从事劳动的优劣程度。秦建国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定义为:大学生所能获得的工作优劣及工作固有特征满足大学生要求的程度[1]。就业质量是一个模糊的综合性概念[2],属于主客观相结合的范畴[3],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用多方面的指标来测量。本研究以我院2011—2014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毕业生就业数据相关指标,如就业地区、医院级别、用工性质等,在参照和引用前人总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设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便捷模型[4]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求相关指标,从主、客观层面剖析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大环境基础上,探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3.1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与学业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设计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初次就业)质量评价便捷模型(数学模型),选取3个观测点:单位类型、单位所在区域、聘用性质,权重设定均为1/3。单位类型按大、中、小分别赋分3、2、1;单位所在区域按5线城市划分,分别赋分5、4、3、2、1;聘用性质划分为合同聘用和临时聘用,分别赋分2、1。所有数据利用Excel 2013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观察其就业分值与生源、性别、政治面貌、英语水平、学生骨干经历、德育、临床技能、综合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学位获取等观测点的相关性(见表1)。
表1 各观测点与就业的相关性
由此可见,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与其在校学习成绩、德育表现和担任学生骨干的经历密切相关。目前,用人单位比较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另外,性别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这可能与目前临床一线妇产科、儿科医生紧缺,而女生较适合从事这两方面工作有关。
3.2毕业生专业能力、社会资本和“名牌效应”对就业质量有影响
专业能力是医学生从业的根本,然而人脉关系、“名牌效应”仍影响着学生的择业。与此同时,医患平等关系以及有序、规范医疗市场的构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成为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助推力、润滑剂(见图1)。
图1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3.3用人单位满意度与毕业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的直接使用者,对毕业生的评价较为客观和全面。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用人单位的意见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用人单位满意度具体指标见图2。
图2 用人单位满意度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关系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国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5]。具体建议如下。
4.1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期望能得到一份绝对安稳的工作[6]。当前医疗人才市场中,本科生得到的更多是合同聘用和院内临聘岗位。2014年1月1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各省将全面启动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规范化培训后住院医师很可能会离开原单位再就业,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要做好积累知识再就业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在求职时只考虑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对于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工作机会不予考虑;有的学生就业时不仅挑医院还挑岗位,妇产科、儿科和急诊科由于工作累且责任大,不受学生青睐。这些错误的就业观使得很多学生在求职时出现“过独木桥”现象,导致医学毕业生“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毕业生价值无法实现,社会需求无法满足[7]。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放弃一劳永逸的就业观念,正确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长等做好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在求职中有正确的方向,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修改原有职业规划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求职目标一致。
4.2强化高校责任意识,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主动性
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大学生“引入门,扶上马,再送一程”。以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为目标,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努力使就业创业“指导”变为“指道”[8]。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帮助学生合理制定职业目标,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高校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着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广泛收集能满足毕业生需求的信息,搭建就业双选平台;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小型专场招聘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精英、优秀企业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求职选择。做好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创造条件为困难群众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帮助,切实解决其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尽快实现就业。协同人社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4.3加强创新创业引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15年,一份《2014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引发关注。据悉,该榜单由ATA考试测评研究院与《光明日报》教育部联合发布。该调查旨在“帮助在校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名企选拔校园人才时通用的各项标准,以便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准备”。该榜单还抽样选取了中国企业最关注、最常测评的就业者五大能力进行分析,分别为言语理解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策略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结果表明,求职毕业生在思维策略能力维度普遍较弱,这说明毕业生普遍缺乏解决问题时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提出多种方案能力[9]。我院进行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也发现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
大学生是发扬创新精神的主体,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名家讲坛”、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0]的排头兵,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4.4健全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目前,社会就业仍不公平。调查显示,人脉关系、“名牌效应”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路。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就业市场缺乏监管。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就业歧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中所阐释的就业歧视内容并不全面。比如,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明确或含蓄地要求“985”或“211”院校毕业生,而相关法律中并没有规定针对这一现象该如何制裁。公平正义是人们的生存理念,人类在追求一个尽善尽美的未来目标时,决不应忽视使现实社会在尽可能合理和协调的状态中发展[11]。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规行为如何制裁处分做出详细说明,从法律上对用人单位进行制约[12]。
大数据时代,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统计、分析与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要进一步运用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建立健全就业反馈与社会需求预警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同时,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对就业资源进行整合,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打造公开、透明、及时、公信力强的就业信息平台[13],从而把大学生就业纳入一个法制化轨道,为高校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4.5强化专业知识教育[12]
本课题调查发现,学业与就业有必然联系。两证(毕业证、学位证)获取、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这是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专业知识是人才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医学生大学期间应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稳定专业思想,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没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广博、精深的统一,对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自觉学习本学科最前沿知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高质量就业增加砝码。
如我院进行“精品教育”,实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将以往以学科为主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互相渗透的医学教学模式;实施以问题为中心床边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实施“4+4”全程临床能力培养方案以及浸入式英语教学计划,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引进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实施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同时辅以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和医德教育平台,着力培养与市场要求接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实施“精品教育”后,我院毕业生质量稳步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连续8年在全国200余所医学院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考研率高达36.4%,就业学生中54.39%的在三甲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系统工作。
4.6积极参加各种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资本
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余,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如我院众多特色鲜明的社会医疗实践活动(如宁养医疗服务义工活动、大学生医疗扶贫体验计划、校园健康使者计划、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医疗服务的使命、百姓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完善综合素质,更加坚定献身医学、乐于奉献的信念,增强决心和信心。同时,在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此外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活动中担任领导角色,锻炼组织能力。只有经过长期锻炼,学生才能成为与市场要求接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4.7创新强校,提升社会影响力
学生与学校是共同体,学校的强大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学生的发展以学校为依托。学校要合理定位、找准差距、汇聚资源、办出特色,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格局,在全国同类型、同层次高校中争创一流[14],从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以人才培养定位统领学校办学模式、管理方式、专业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资源配置、评价标准等,突出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这些年,我院坚持“精品教育”方针,引进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并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我院要继续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加大先进医学教育理念、模式引进力度,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与市场要求接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不断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15]。
[1]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72.
[2]傅剑.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统计的新视角——理论、方法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3):36.
[3]国福丽.国内就业质量研究述评:涵义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J].中国集体经济,2008(8):28.
[4]张庆文.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C].广州: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13.
[5]方燕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择业基层的问题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23):166.
[6]李菲菲.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7]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8]罗伟其.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Z].广州: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15.
[9]全国高校就业力排名[EB/OL].http://gd.qq.com/a/20150416/057700.htm,2015-04-16.
[10]孙博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波利好千万别错过[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11/c1004-26672945.html,2015-03-11.
[11]杨燕红.伦理视域下的马克思个体生存观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12]韩婧.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13]范一蓉.试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05.
[14]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Z].广东省教育厅,粤教高函〔2014〕8号.
[15]王惠卿.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结构模型初探[J].莆田学院学报,2014(1):98.
(*通讯作者:庄灿烁)
G455
B
1671-1246(2016)13-0022-03
注:本文系广东省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56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