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学
【摘 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广西教学改革现状出发,提出了课堂教学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对教师更新观念,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以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究式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37-02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和练习,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总是在课堂中唱主角,而学生则成了课堂中的录音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共同探究知识的形成。而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本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释疑解难的尝试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现状剖析
近几年,我国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广西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并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升学考试的压力也从未减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如课堂教学依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套题训练,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升学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的能力发展无从谈起。一些教师偶尔也开展探究学习,但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较多,且多用于公开课上,等公开课上完了,又重新回到了传统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难以提高。为此,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是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课堂教学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多想办法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动手操作,敢于动笔尝试,善于动口表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的合作探究,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自身的能力,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该进行系统操作,有方法有策略地实施。
(一)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始于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想弄懂的问题,就会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例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充分利用“1+2+3+……+100=?”提出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100米接力赛安排方法共有多少种,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排列数公式……面对这些来自身边的问题,学生充满好奇,一探究竟的心情一览无余。大家先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深入思考,然后彼此进行探讨,气氛热烈。因此,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诱导,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教学,学习兴趣也日益高涨。
(二)多为学生创造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广泛的参与,学生只有亲历亲为,才能深刻地感知知识的形成,透彻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地,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都能从中学到一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以往的教学,笔者发现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融入探究讨论中,但也容易出现一些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这些学生看似在讨论问题,但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是在闲聊。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参与探究学习。所以,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广泛参与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参与探究是一种经历,体会到能参与就能有收获,多参与就有大收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笔者觉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标准和达到的要求应有所差异,但我们都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平等的参与条件和充分的参与机会。例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以小组合作或分组竞赛甚至互相设问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每个小组均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优先由学困生和中等生发表见解,再由优等生补充。这就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然而然也就会开动脑筋思考,动起手来操作,拿出笔来计算,最后陈述探究的感受和收获。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大量参与的空间和机会,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也就养成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意识。还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探究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着指导性作用。教师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做课堂的主宰,而是首先把主要任务放在创设科学、典型又生动的问题情境,营造民主轻松又热烈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全力把学生推上课堂中的“主人”的位置,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探究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怀疑学生的能力,害怕学生解决不了问题,过多或过早的给出思路和方法甚至结果,从而剥夺了学生本来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探究学习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须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和参与的方式。教师可以一边巡堂一边观察学生的表现,仔细倾听学生的交流语言,看看他们所用的公式或图形,关注他们探究的思路,判断学生的探究是否卡壳或是否陷入困境。当确实出现了这种局面,教师可以以一个共同研讨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探究,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达到抛砖引玉,拨云见日的效果。
(四)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顺利完成需要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然而,学生在参与讨论和合作探究之前,必须得有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基础。这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只有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来完成。学生也只有勤于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探究学习向纵深发展,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正弦定理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总结正弦定理公式,学生合作探究能够较快的总结出来。可是在讲完例二后,要求学生探究“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的个数如何判断”的时候出现了问题,矛盾突出在分类讨论过程中,有的不能对角A的范围进行讨论,而有的不能对边BC的长度a进行讨论。这时笔者看大家意见不统一,提示大家通过尺规作图来寻找到正确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真思考,规范作图,交流探究,最终取得了突破。独立思考是探究学习的思想源泉,我们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
(五)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善于倾听汲取他人观点
探究学习是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将自己的观点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刚开始时,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不妨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把观点表达清楚,再引导他们尝试着用规范的、严谨的数学语言讲述一遍。例如: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中,在探究之后,让学生总结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有一名学生这样说的:“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显然,这个学生对定理的认知还是不错的,但表达语言上完全是日常交流的通俗语言,从数学语言的角度来讲缺乏规范性和严密性。于是笔者就提醒他:能不能将这两条直线满足的要求简练的概括出来?这位学生思考了一下终于将定理完整的表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走上讲台,把小组探究的方法和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出来。学生若能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条不紊的表达出来,就足以显示他对问题理解的深刻性,同时也更能增加课堂教学的“颜值”,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学习,与人交流和分享。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长处也许正是自己的短处。
(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巩固反思,归纳总结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其中必然会有顺利也有波折,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学生在探究之后进行巩固反思和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巩固反思,学生可以强化探究过程,积累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则能将探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取得的各项收获上升为理论。例如: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中,要求学生通过尺规作图,画出y=2x和的图像,根据自己所作的具体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总结出一般形式的函数y=ax的性质。之后安排了三个练习:(1)函数y=2·3x是指数函数吗?(2)指出函数 的定义域?(3)求函数 y=ax-1经过的定点?三道习题逐层推进,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概念出发思考问题的习惯,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在结束课堂教学之际,则引导学生反思:“你是怎样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反思,再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加深了对各种探究方法的理解,获取了更多学习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究作风。
(七)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当下,社会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能促使学生思考,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的问题,以此开拓学生思维,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品质。为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师甚至可以故意设置陷井。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探究学习中,请学生判断“f(x)=x2-1,x∈[-1,3]”的奇偶性,当大家都觉得是偶函数时,就有学生质疑“当x∈(1,3],时,-x不在定义域内”,从而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进行了自我完善。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应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和推广,使其能够尽快服务教育,服务学生。广大教师也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掌握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决落实,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使探究式学习日益完善和成熟。当然,教师在组织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还应与其它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在提高效果的同时不失灵活性与生动性,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石强.试论高中数学的探究式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2014(4)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