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霞 周文华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每组30例, 第一组生理盐水40 ml加顺铂40 mg胸腔灌注, 1次/周, 共4次;第二组生理盐水40 ml加复方苦参注射液40 ml胸腔灌注, 每4天1次, 共7次;第三组生理盐水40 ml加顺铂40 mg胸腔灌注, 1次/周, 共4次, 同期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12 d, 间隔4 d后再连用12 d。疗程结束后评价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第一组患者有效率为56.7%, 第二组患者有效率为53.3%, 第三组患者有效率为76.7%, 第一组与第二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一组与第三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及顺铂均能较好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二者联用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顺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98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由胸膜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 胸膜的恶性肿瘤可以是原发的, 也可以是胸膜转移瘤, 恶性肿瘤刺激胸膜渗出增加, 阻塞淋巴管导致胸液回流受阻, 大量的胸腔积液可压迫肺、心脏、胸腔大血管引起呼吸、循环障碍, 胸腔穿刺、引流虽可缓解压迫症状, 但胸水很快又会长出, 反复穿刺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 患者会因衰竭死亡, 因此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极差, 传统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有胸腔注射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等, 大多疗效差或副作用大, 均不太满意;全胸膜切除或胸膜固定术疗效确切, 但创伤大, 患者很难接受。作者单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或联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39例, 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55.9±8.4)岁, 其中胸膜间皮瘤8例, 肺癌侵犯胸膜或胸膜转移35例, 乳腺癌胸膜转移20例, 胃癌胸膜转移6例, 食管癌胸膜转移5例, 卵巢癌胸膜转移9例, 结直肠癌胸膜转移6例, 子宫内膜癌胸膜转移1例,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影像学及胸水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每组30例, 入选患者均为恶性胸腔积液初治病例。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行胸水B超定位, 于局部麻醉(局麻)下向胸腔置入深静脉导管(以下称小导管)代替胸腔引流管, 经小导管抽胸水, 第1次抽胸水一般≤800 ml, 夹管2 h, 而后接引流袋缓慢持续引流,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有胸闷、气促、咳嗽等不适则夹闭引流管并做相应处理, 第2天再接引流袋缓慢持续引流, 尽早、尽量排净胸水。如需夹闭小导管则夹管前经小导管注入生理盐水5 ml/次, 并在注入生理盐水的过程中快速夹闭小导管, 保证生理盐水留在小导管中, 防止胸水进入小导管致胸水中的纤维素沉积堵塞小导管。胸腔积液基本排干净后, 第一组患者经小导管注入生理盐水40 ml加顺铂40 mg, 而后夹闭小导管, 嘱患者反复翻转体位(15 min翻转1次, 共2 h)使药液和胸膜腔充分接触, 24 h后重新接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 药物灌注1次/周, 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则做相应处理, 4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第二组患者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0 ml加复方苦参注射液40 ml, 方法同第一组, 每4天1次, 7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第三组患者同第一组一样胸腔灌注顺铂注射液, 40 mg/次, 1次/周,
共4次, 同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加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 1次/d, 连用12 d, 间隔4 d后再连用12 d, 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WHO胸水疗效评价标准, 胸水完全消失, 维持>4周为完全缓解(CR);胸水减少>50%, 持续>4周为部分缓解(PR);胸水减少<50%, 或持续时间<4周为无效(NC)。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按WHO化疗药物分级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第一组患者CR 6例, PR 11例, NC 13例, 有效率56.7%;第二组患者CR 8例, PR 8例, NC 14例, 有效率53.3%;第三组患者CR 10例, PR 13例, NC 7例, 有效率76.7%。第一组与第二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 第三组与第一组、第三组与第二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良反应
2. 2. 1 三组均无Ⅲ、Ⅳ度消化道反应, Ⅰ~Ⅱ度消化道反应第一组发生率为43.3%(13/30), 第二组发生率为6.7%(2/30), 第三组发生率为40.0%(12/30)。第一组与第三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显低于第一组和第三组, 第二组与第一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2 三组患者均无Ⅲ、Ⅳ度骨髓抑制, Ⅰ~Ⅱ度骨髓抑制第一组发生率23.3%(7/30), 第二组发生率0(0/30), 第三组发生率20.0%(6/30), 骨髓抑制发生率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组无骨髓抑制发生, 第二组与第一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3 第三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 1例未经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 1例予抗过敏药物处理后消退。全部患者无肝肾功能不全、心脏毒性反应及神经系统副作用发生。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一旦发生, 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全身衰竭而死亡, 预后极差, 平均生存期约
4个月[1]。胸腔穿刺和引流可缓解胸水引起的压迫症状, 小导管引流创伤小、操作安全、方便, 作者采取向小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能较好的预防胸水中纤维素沉积堵塞小导管。胸水引流过快易引起低血压、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各专业文献均建议第1次抽胸水一般≤800 ml, 但并没有特别说明两次抽胸水的间隔时间, 认为低血压及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主要与引流的速度有关, 对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缓慢引流的方法, 有时第1天总引流量达2000~3000 ml, 患者也极少出现上述并发症。
控制好恶性胸腔积液能较好地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但目前各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疗效并不十分满意, 顺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 是常用的腔内灌注化疗药物, 顺铂胸腔内灌注后胸腔内的药物峰值浓度是静脉给药途径的20倍,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静脉给药途径的12倍[2], 单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50%~60%[3], 顺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肾毒性和骨髓抑制等, 体质差的晚期肿瘤患者往往很难耐受。
复方苦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 其组方为苦参、白土苓,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 为肿瘤科常用中药制剂[4, 5]。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等[6], 相关研究证明复方苦参碱及其有效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向正常细胞转化[7-9]。
综上所述, 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内灌注与顺铂胸腔内灌注疗效相当, 但不良反应要小的多, 患者耐受性良好。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加顺铂胸腔内灌注能明显提高疗效, 可用于体质较好的晚期肿瘤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整体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 主要问题是缓解期短, 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Heffner JE, Nietert PJ, Barbieri C. Pleural Fluid pH a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nral effusions. Chest, 2000, 117(1):79.
[2] 余果, 王莹.微创置管胸腔内注射顺铂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四川医学, 2010, 31(8):1129-1130.
[3] 张虹, 王居平, 封继宏, 等.康莱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9, 20(3):278-280.
[4] 田娟, 王维皓, 高慧敏, 等. HPLC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3):
222-224.
[5] 李芮, 杜健鹏, 侯仰韶, 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GC-7901, HepG2和BEL-7402肿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 18(1):8-10.
[6] 王兵, 伍国俊, 徐钧, 等.氧化苦参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用肿瘤杂志, 2000, 15(5):597.
[7] 代志军, 高洁, 仵文英, 等.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中药材, 2007, 30(7):815-819.
[8] 司维柯, 韩风, 秦建平, 等.苦参提取液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细胞化学观察.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1997, 6(2):198.
[9] 张百红, 岳红云, 李新民, 等.苦参碱抗癌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研究与临床, 1999, 11(6):402.
[收稿日期: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