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2016-07-26 02:28段忠贤郭红霞
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段忠贤郭红霞

(1.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段忠贤1郭红霞2

(1.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和新疆的基础效应相对较高,而广西相对较低;在财政教育投入方面,贵州、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呈现积极效应且较为显著,而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却存在滞后效应;在师资投入方面,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呈现积极效应且较为显著,而宁夏的滞后效应较为显著。

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发展;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关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教育投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根据 OECD《各国教育概览2008》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法国的财政教育经费占 GDP比重已达 5.5%,英国为5.2%,美国为5%,加拿大为4.8%,德国为4.1%。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投入,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重逐年递增,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突破占GDP的4%,但仍属世界投入比重较低的国家。教育投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直以来,教育投入问题不仅是我国每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蔡增正[1]、周英章和孙崎岖[2]、于凌云[3]、范柏乃和闫伟(2013)[4]等采用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显著促进效应,提高教育投入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国外学者Kaganovich和Zilcha[5]、Pecchenino和Pollard[6]、Glomm和 Kaganovich[7]研究显示,公共教育投入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教育投入和保障教育质量,还有利于经济增长。从现有研究来看,尽管关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效应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针对西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更是罕见。

二、模型构建、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为了比较准

郭红霞(1986—),女,贵州织金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确地揭示这些影响因素,本研究充分借鉴了传统的斯柯布-道格拉生产函数:

(1)式中,Y表示总产出,A表示除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K表示资本投入,L则为劳动投入要素,α和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

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且又不能忽略其中比较显著的控制变量,所以本研究将教育投入要素的影响从A中析出。在(1)式中加入教育投入要素,这样就可以把传统的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写为:

式(2)中,S表示教育投入要素,跟M和L要素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据此,同时对式(2)两边取对数得到:

在以往的研究中,考察教育投入要素时大多选取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投入等指标。此外,为了深入考察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又对式(3)作了进一步修正,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从式(4)来看,i表示截面个体,t表示时间,c表示截距项,μ表示随机误差项,α、β、θ1、θ2分别为总产出(Y)对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教育经费投入(F)、师资投入(P)的弹性。经过修正,模型中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还包括了教育投入要素,进而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类生产要素(尤其是教育投入要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式(4)仅是一个基本的面板数据模型,究竟需要运用哪一种面板模型形式,有待通过Hausman检验和F检验进行确定。

在以往研究中,对生产函数中总产出的衡量很多是运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指标,所以本研究运用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总产值测量经济发展程度,也就是总产出(Y)。同时,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8-9],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测量资本投入(K),并选取各地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来测量劳动投入(L)。此外,针对教育经费投入(F)、师资投入(P)等教育投入指标,本研究主要选取西部地区“财政预收内教育经费”“中小学和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来衡量。

自2000年起,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考价值,本研究选取了2000—2013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①本文所考察的西部地区,是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依据,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研究样本,共获取168个样本数据,这些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4年)。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文选取的5个变量数据的对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1.单位根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在回归分析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平稳性,从而产生伪回归的现象,所以很有必要对本文的研究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然而,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很多,较为常用的有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和Hadri检验。本研究为了避免仅采用一种检验方法造成的偏差,保证最终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考虑Eviews 6.0软件的操作性,因此采用了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等方法。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研究变量的原始系列均存在单位根,而序列的一阶差分却平稳,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表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上述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LnY、LnK、LnL、LnF、LnP等变量都存在单位根,且单整阶数都为1,也就说明LnY、LnK、LnL、LnF、LnP等变量间极有可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而这两种方法的原假设均为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本研究以Eviews 6.0为检验工具,对研究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Pedroni检验的7个统计量和Kao检验的ADF统计量都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协整检验的原假设,说明 LnY、LnK、LnL、LnF、LnP等5个变量之间存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表3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

3.模型估计

一般来说,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前,必须先明确影响类型和模型类型。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而在Hausman检验中,其原假设为随机效应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若否定原假设,则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否则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值为137.255 768,显著性水平P值为0,检验结果否定原假设,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理。在明确面板数据模型的影响类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而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主要有3类,即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模型,具体来说需要选取哪一类模型,还需要通过测算以下的F统计量值来判断:

式(5)、式(6)中的S1、S2和S3分别表示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模型中的残差平方和,N表示截面数,T表示时期数,k表示解释变量的数量。对每个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得到S1= 0.281 641,S2=0.816 117,S3=3.247 222,而N= 12,T=14,k=4,由此可以计算出F1=6.658 04,F2=22.640 04。由于F1和F2统计量的值均大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对应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应选取变系数模型进行估计。

运用Eviews 6.0软件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变系数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截距项是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基础效应的重要反映,若截距项不同,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效应不一样,截距越高,表明基础效应越强;反之,截距越低,基础效应就越弱。根据估计结果测算出西部地区的平均截距为2.692,其中相对较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11.892和7.921;最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截距为-2.235。

表4 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在控制变量上,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的经济发展效应较为显著的有甘肃、新疆、陕西、广西、宁夏、重庆、西藏、云南和青海,效应系数分别为1.029、0.864、0.687、0.61、0.604、0.587、0.487、0.426和0.409,且影响效应较为积极,其中甘肃省的影响效应最高(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每增加1%,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就会提高1.029%)。此外,在劳动要素方面,劳动力投入对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效应最为显著也较为积极,影响系数分别为0.861、0.41和0.336,其中西藏自治区的劳动力效应最高(劳动要素每增加1%,西藏国民生产总值就会提高0.861%);而劳动力投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滞后效应较为显著,滞后效应系数分别为-0.632和-0.983。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衡量教育投入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财政教育投入方面来看,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省的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效应最为积极且较为显著,系数分别为0.519、0.366、0.267和0.248。其中,财政教育投入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且最为显著,财政教育投入每增加1%,贵州省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就会提高0.519%。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如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财政教育投入对其经济发展效应系数为负数,但这种效应不显著,表明财政教育投入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效应相对滞后。

师资队伍是发展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表4显示,在师资投入方面,除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的师资投入对经济发展效应最为积极且较为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1.468、1.145、0.560和0.49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影响效应最大,师资投入每增加1%,其国民生产总值(GDP)就会提高1.468%和1.145%。从表4来还可以看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师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较为显著;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影响效应系数有正有负,但是均不显著,表明师资投入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效应不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财政教育投入、师资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效应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较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对较低;在财政教育投入方面,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省等地的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效应最为积极且较为显著,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财政教育投入对其经济发展效应相对滞后;在师资投入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等地师资投入对经济发展效应最为积极且较为显著,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滞后效应较为显著。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人才是核心和关键。人才不仅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事业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西部地区较为紧缺的稀有资源。然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中投入产出比重较高的重要产业。所以,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应把教育放到优先保障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占GDP比重上,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均相对不足。从教育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来看,教育投入不仅具有长期性,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应建立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机制、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机制,进一步强化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发挥教育投入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积极促进效应。此外,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应在保障合理投入的基础上,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向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倾斜。

第二,加强西部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教师队伍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事业;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事业,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人才。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常态下,全面提升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水平,走内涵式发展的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应建立健全覆盖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等分类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师资充足过剩的城市地区,应建立一定的分流机制,将一部分交流到师资相对紧缺的城市或农村;对师资相对紧缺的城市或农村,应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如适当的特殊津贴、工作绩效津贴等。另一方面,从考评主体、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针对不同类别的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不断提高西部地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构建西部地区差异化的城乡教育投入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实现西部地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加之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欠开发,导致西部地区城乡教育发展相对失衡,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和质量严重失调。西部地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应加快建立西部地区城乡教育事业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办学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采取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各种方式,在学校建设、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中央政府应着力采用转移支付的手段,加强对西部相对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包括教育办公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统筹西部地区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2):30-48.

[2]周英章,孙崎岖.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7):39-41.

[3]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 (10):131-143.

[4]范柏乃,闫伟.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空差异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75-81.

[5]Michael Kaganovich,Itzhak Zilcha.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growth[J].Journal of Public Ecomonics,1999(2):289-309.

[6]Pecchenino RowenaA,Pollard PatriciaS.Dependent children and aged parents funding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in an aging economy[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2(2):145-169.

[7]Gerhard Glomm,Michael Kaganovich.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public education in an ecomomy with public pension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3(3):917-937.

[8]王晋斌.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7(10):95-104.

[9]范祚军,关伟.差别化区域金融调控的一个分区方法[J].管理世界,2008(4):36-47.

(责任编辑 钟昭会)

中图分类号:G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6)02-0035-05

DOI编码:国际10.15958/j.cnki.gdxbshb.2016.02.007

收稿日期:2016-0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特征、效率评价及市场机制研究”(71563005)。

作者简介:段忠贤(1986—),男,贵州织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治理、政府绩效与创新政策。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