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心 怡 张 荔
上海交通大学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倾向及语言特色
——基于关键词和高频词组的语料库研究
陈 心 怡张 荔
上海交通大学
【提要】《道连·格雷的画像》一经出版就备受争议,不少批评者谴责小说的非道德性。国内外不乏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极少有研究采用语料库进行分析。本研究参照Fischer-Starcke(2009)研究所采用的语料库文体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奥斯卡·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五个关键词life,love,soul,portrait,sins和两个高频词组I don’t know what以及I am * I的搭配和类联接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王尔德的语言特色,而且发现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地流露的道德意识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料库,王尔德,语言特色,道德意识
1.引言
早期的语料库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习得、翻译或非文学领域文本的分析,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才开始有不少的研究者将语料库运用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和解读(如Mahlberg 2007a;任培红2008)。《道连·格雷的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作为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王尔德艺术审美特征的作品,因其牵涉到道德伦理层面而作者却又未明确表态,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圣詹姆斯公报》(StJames’sGazette)即作出回应,发表了题为“逞能时代的研究”(A study in Puppydom)的短评,批评王尔德及这部小说的非道德倾向(Mason 2011)。国内外不乏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极少有研究采用语料库进行分析。在关于王尔德的研究论文中,大部分的中国学者沿用了西方早期对王尔德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主题研究、思想探索、写作分析、作品比较等方法(刘茂生 2008)。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分析方法,寻求王尔德研究的突破口,进一步探讨王尔德的道德意识。语料库分析方法为研究小说的主题及文学意义提供了新视角,它可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词汇特征、语言风格、内容主题、情节发展等。由于文本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组能有效地揭示文本的主题及作者的语言特色(Fischer-Starcke 2009),本文分别选择《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组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这部小说的道德倾向及王尔德的语言特色。
2.理论基础:语料库文体学
文体学即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学语篇(Widdowson 1975),Toolan(1988)支持此观点并称文体学即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而语料库文体学(Corpus Stylistics)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它由语料库和文体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的手段提取文学作品中的隐藏信息。近些年,语料库文体学被接受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的一部分(Fischer-Starcke & Wynne 2009),并由此产生大量相关研究(如Burrows 1987; Louw 1993; Semino & Short 2004; Stubbs 2005; Starcke 2006; Wynne 2006; Mahlberg 2007a,b; O’Halloran 2007a,b),其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研究作品的语言特征,如词语、词组、语法结构、搭配等;二是研究作品的主题和文体结构;三是研究作家的写作特征及风格。
语料库文体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用语料库对作家风格进行分析的研究(Milic 1967)。根据Fischer-Starcke(2009),语料库文体学的第一次重要突破来自雅各布森(Jakobson 1958),他通过分析文本的句法结构解读文本的诗学功能和语言范式。第二次重要突破来自韩礼德(Halliday 1971),他论证了凭直觉使用的语法特征如何影响文本传达的思想和内容。韩礼德借用了雅各布森通过结构和形式分析文本的方式,揭露了语言范式隐晦传达的含义。以后多数语料库文体学研究往往是分析词汇和语法在文本中的使用(如Burrows 1987;Burguess 1999; Hardy & Durian 2000)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词汇及语法特征,特别是文本中的关键词或词组,能够有效揭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走向(Toolan 2009)。此外,早先的研究文本一般较短,主要集中于诗歌或长篇作品的部分章节(如Burrows 1987;Burguess 1999; Hardy & Durian 2000;Tribble 2000)。直至近些年,才开始对长文本进行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如Stubbs 2005; Fischer-Starcke 2009)。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对使用语料库分析文学作品持反对意见。Miall(1995)认为,使用电脑处理的方法分析文本会导致读者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个体感知的匮乏,而这种个体感知往往是基于读者的个人经历和知识储备,这些对于理解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an Peer(1989)认为,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忽视了文本的一些文学要素,如隐喻、象征等手法。
即便如此,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取代传统的文学研究手法。事实上,将语料库语言学与传统的文学批评相结合而非割裂开来,反而能对传统文学批评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研究者发现肉眼观察不到的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从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Fischer-Starcke 2009)。
3.王尔德及其小说的研究背景
在国外,据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对王尔德的研究不乏名家,如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907)、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908)、乔治·莫尔(George Moore 1918)、福斯特(E.M.Forster 1938)等,且他们主要研究王尔德的童话、戏剧和评论,而对《道连·格雷的画像》这部小说却避而不谈。到20世纪60年代,受新批评的影响,对王尔德的研究也逐渐进入文本和形式批评的新阶段(张介明 2005)。后来又出现了以王尔德本人为题材的戏剧、电影和文学作品,主要介绍其传奇故事和后期因同性恋入狱受审的经历,人们逐渐开始把王尔德及其悲剧与维多利亚时代及文化联系起来,形成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
在国内,王尔德的作品是中国新文学初创时期第一批被引入的外国作品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尔德研究在中国以译介为主,在译介的基础上形成了王尔德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主要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但研究仍十分匮乏;从四十年代后期直至八十年代,王尔德在中国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0-2000年,出现了王尔德研究的第二个高潮,对王尔德及其作品的研究趋于辩证客观,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也开始运用于王尔德研究中(刘茂生 2008)。
在关于王尔德的研究论文中,大部分中国学者对王尔德的研究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尽管语料库也被用于分析王尔德小说作品的主题词、情节及翻译文本的对比等,但就目前所掌握的研究材料来看,国内还未有学者通过语料库分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组来探究小说的道德倾向,本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照Fischer-Starcke于2009年发表在《国际语料库语言学》杂志的研究论文,通过分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关键词和高频词组来推测文本隐藏的作者的态度及文本的内涵。文中分析过程中所需的王尔德小说的电子版主要在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wilde / 及http://www.
ebrary.com/corp这两个网站上下载。通过Antdonc(2014年版本)做似然估计,关键词数的极限值设为100,出现频率至少在10次以上,产生的单词成为本研究的关键词分析对象。另外,将词长设为4个单词的词组,通过kfNgram (Fletcher 2002)找出本小说中的连续性及非连续性词组。词组学相关研究表明,五个或六个词构成的短语通常有着明确的语义韵,因为短词组往往比长词组更不受语义、语用、句法的限制,而三或四个词构成的词组则基本不存在此问题(Fischer-Starcke 2009)。
此外,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相比,使用语料库分析文本有其优点。它通过客观存在的语言模式来主观地分析文本,同时避免了分析对象的主观选择性,为分析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
5.结果与讨论
5.1关键词
关键词揭露了文本或语料的主题,因为这些高频出现的单词在内容或结构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分析文本中属于同一语义场的高频词能揭示文本传达的关键信息(Fischer-Starcke 2009)。
在以下的分析中,《道连·格雷的画像》小说文本的自建语料库(之后简称Picture)将分别与参照语料库Oscar4(自建)以及BNC语料库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两个关键词列表。选择两个参照语料库不仅能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而且能比较不同的参照语料库对关键词列表产生会有哪些差异。由于Fischer-Starcke在研究中采用的ContempLit语料库在国内不易获得,本研究采用BNC语料库替代ContempLit语料库。两个关键词列表是以下分析的基础,表1展示了不同语料库的内容、大小以及选择该语料库的目的。
表1语料/文本信息
语料库名称内容大小目的Picture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大约78,775词分析原文本的词汇特征Oscar4王尔德四本著名小说《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坎特维尔的幽灵》,《W.H.先生的肖像》和《小王子》;不包括《道连·格雷的画像》大约39,097词识别《道连·格雷的画像》区别于王尔德其他小说的词汇特征BNC20世纪末尾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口语和笔语语料库大约100,000,000词识别王尔德小说特有的词汇特征
Picture语料库与Oscar4语料库对比产生了170个关键词,其中有13个是专有名词。Oscar4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所产生的关键词特征如表2,BNC作为参照语料库所产生的关键词特征如表3。
表2Picture—Oscar4关键词特征
类别关键词名词/话题词life,soul,women,portrait,love,youth,joy,pain,sins动词want,would,know,own,see,do,think形容词horrible,dreadful,delightful,mon-strous,conscious
表3Picture—BNC关键词特征
类别关键词名词/话题词life,soul,portrait,love,passion,beauty,sins,secret,wonder,romance动词cried,had,answered,seemed,mur-dered,passed形容词horrible,dreadful,curious,charming,hideous,wonderful,afraid,monstrous,exquisite,delightful,horrible,horrid,strange
从两个表格的相似性来看,life,soul,portrait,love,sins同时出现在两个参照语料库所产生的名词中,所以这五个话题词在很大程度上暗含了这部小说的主题信息。从两个表格的差异性来看,因BNC语料代表20世纪末英语语言特征,王尔德的语言较多使用了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语言涵盖的主题相对广泛,包含了善恶美丑各方面。然而,在王尔德生活的19世纪维多利亚统治的时代,王尔德小说的内容可以说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自这本小说出版以来,它不断受到英国报界的抨击(Mason 2011)。直至近年来,也有不少评论家开始持相反的观点。《王尔德的道德观》(TheMoralVisionofOscarWilde)一书中,有评论家声称:“令人吃惊的是,王尔德持久名誉并非基于他的唯美主义观点或纨绔主义,而应是他的道德观”(Kohl 1989: 12)。
表4话题词出现频率
话题词出现频率life229love111soul69portrait52sins27
表4 显示了两个参照语料库得出的话题词的出现频率。显然,这五个词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这本小说是一个主人公追求永恒的美貌和即时的享乐的故事,画像即主人公灵魂的载体,每当主人公犯下罪行,画像承担主人的罪行而变丑。有趣的是,love和sins这两个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了关键词中,而且love出现的频率远高于sins出现的频率。根据Sinclair(1991)的观点,语料库文体学的分析基于承认语言出现频率与语言重要性之间的对等性,出现的频率越高则表明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love这个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比evil占有更大的比重,这似乎与早期评论家所持观点背道而驰。可以说,受维多利亚时传统道德观念的耳濡目染,传统的道德观念隐藏在王尔德的潜意识里,在艺术创作中,王尔德将道德作为艺术创作的颜料(Benson 2013),无意识地显露出来。
首先,让我们看life一词的搭配,life在整部小说中共出现229次。life的左一位置是所有格代名词的情况共计60次,第三人称单/复数所有格代名词如his,her,their及’s频繁出现,表明话题谈及的内容并非说话者本人的。而冠词the 和a在life的左一位置出现得相对较少,表明谈及的内容并非泛指或特指。our从未出现在life的左一位置,说明谈及的内容也非说话者及听话者共有的,但是说话者谈及自身的频率较高,可以从my与life的共现频率得知。由此可见,说话者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更关心自身而非他人的利益。
表5 位于life左一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限定词
通过观察life的词语索引行可知,该词的搭配有一些共性。在故事发展的开端,life倾向于更有积极含义的词汇搭配,例如例1中的第一句,表明主人公对将要体验的未来的美好期望。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与life搭配的词也变得越来越消极阴暗,例如deception,evil,hideous等,表明主人公性格的转变。而且为了强调主人公犯下的罪行,与life搭配的动词也更具有破坏性,如exhausted、wrecked、destroyed等。
接下来分析soul的搭配和索引。一些动词及其变体例如give*,cure*,see* and hide*经常与soul搭配(见表6),可见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拒绝接纳自己的灵魂。从soul的索引行(例2)来看,王尔德还使用否定词nothing用加强语气,使用 give away、loathe、trouble等趋向动词或心理动词以及hideous、monstrous等表示负面情绪的形容词以表示主人公不愿面对性情转变的事实。从语言搭配的角度可知,主人公的身体和灵魂联系并不紧密。而两者的关系越疏远,主人公越有可能犯下罪行。主人公犯下的罪行越多,灵魂则变得越丑陋,主人公的生活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远离趋向性的动词及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与soul的搭配关系表明主人公开始厌恶自己的作为并感到可耻,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揭露了王尔德在潜意识里有一根衡量道德的标杆,这根标杆不断地纠正主人公的过错,对小说后续的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引作用,这也反映了这部小说的道德内涵。
表6 soul的谓语
例2.soul的索引行
下一个主题词是love,它属于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love出现的111次中,love作为名词出现了64次。(通过兰卡斯特网站的CLAW WWW tagger对Picture语料库进行词性标记,然后计算其出现频率。标记文本也被用于下文的分析中。)在所剩的47个以动词形式出现的情况中,love宾语的出现情况如表7。宾语him比her出现得更频繁,you比me出现得更频繁,表明了爱的秤杆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后来的悲剧。而且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love这个词在小说前半部分出现的频率更高,特别是当主人公道连和西贝尔相识相爱的时候。在小说的后半部分,love出现的频率急剧下降,一方面说明了道连对西贝尔的爱消失了,另一方面说明了道连性格的转变,从一个天真单纯的年轻人转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享乐者。Love一词是这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构成元素,这体现了王尔德并非为了艺术而摈弃了道德。
表7 love的宾语
图1 love的索引条数
下面的索引行是portrait一词的代表句,其搭配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一开始,portrait与描述美的事物的词汇搭配,如finest、wonderful等。接下来当道连因西贝尔糟糕的表演而失望透顶并抛弃西贝尔时,画像发生了转变:grows old(变老)、alters(改变)、bears the burden of his shame(承担他的罪行)。后来当道连使西贝尔自杀,画像变得面目可憎,面上甚至有一滴血迹,画像是对道连罪行的警示。于是portrait一词开始与一些象征严重后果的词汇搭配,如fatal,terrible。而当道连不再能忍受画像对他的道德谴责而决心面对自己承担的后果时,画像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道连手上那把挥向画像的刀却插进了他自己的身体里。最终,道连必须承担自己所犯下罪行的后果,而他所喜爱的画像从最初的完美无瑕变成最后的面目可憎,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正好地展示了这部小说的道德内涵。
例3.portrait的索引行
最后,分析sins的搭配。通常这个词具有消极的语义韵。在这本小说中,尽管大多数与sins搭配的词都是具有消极含义的,但是能发现sins也与一些具有积极含义的词汇搭配,如splendid和beautiful。因此,sins 在这本小说中既有积极语义韵又有消极语义韵。语义韵的搭配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王尔德艺术观和道德观的冲突,作品的措辞反映了王尔德内心的挣扎。另一方面,也表明王尔德在语言运用的时候,不墨守成规,敢于采取新的突破和尝试,使得语言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4.sins的索引行
作为一名极具争议的公众人物,一方面王尔德受到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鼓吹进步、技术和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又受到尼采的后现代主义影响,认为价值观念不可信(Garnier 1997)。受到两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他要向个人现实的需求与公众规范的压力妥协,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王尔德并非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王尔德一方面厌恶上层社会的虚伪和维多利亚道德的伪善,希望美可以独立于功利、道德和礼教,有意识地塑造了自己的唯美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社会规范和文学特征的影响,在潜意识里流露出其艺术创作的道德观。他的作品始终蕴含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五个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对这本小说进行了详细且非主观的解析。研究表明,道德被王尔德用作文学创作的原料,他在追求唯美主义的同时不自觉地遵守传统道德,他的小说是他的道德观和艺术观的融合。
5.2高频词组
词组学是分析不同长度或语法范畴的词汇链,以获取文本或语料中的词汇或语法信息(Fisher-Starcke 2009)。N个连续的词汇组成的词汇链被称为n-grams,而某一单词有变化的一组词汇链被称为p-frames(Fletcher 2002)。关键词揭露文本的内容,高频词组则揭露文本的结构。通过了解一部小说高频词组的结构特征,我们得以了解小说内容、主题等(Fisher-Starcke 2009)。在以下分析中,4-grams的最小出现频率设为7,4-frames的最小出现频率设为8。
表8Picture语料库中23个最常见的4-grams及4-frames
由下表可见,尽管4-frames和4-grams在结构上有些许区别,但两者之间还是有所重叠(见表9),其模式也有相似之处(见表10、11)。然而,通过与前部分关键词的分析相比,这些词组又揭露了文本的词组特征。因此,文本的词组分析与关键词分析能够互补。例如,表10、11都有表示时间、空间、质或量关系的词组。福斯特(Foster 1927)表示叙事性是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决定的。因而从这部小说包含表示时间、空间、质或量的关系词组,可以确定这部小说的叙事性。此外,两种高频词组都包含人称代词,说明小说叙述以直接引语为主,且小说人物之间联系紧密。描述知觉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如seemed和hesitated,以及形容词如afraid和sorry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愧疚感和不适感。
表9Picture语料库中重叠的4-grams及4-frames
4-grams4-frames idontknowwhat 13youdontknowwhat 6seemedtohimto 12seemedtohimthat 7thathehadbeen 7thathehadnot 5thathehadpassed 4…*dontknowwhat 19seemedtohim* 19thathehad* 16…
表104-grams的模式
模式示例表示时间、空间、质或量关系isoneofthe,therewassomethingin,fromtimetotime,infrontofthe,forthefirsttime,upanddownthe符合i***and*i**模式idontknowthat,iamgoingto,idontwantto,iamafraidi,iamsosorry,ishouldliketo包含人称代词he、she、it、you或其他专有名词hefeltasif,hegotupand,todowithit,thathehadbeen包含描述知觉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seemed,hesitated,afraid,sorry包含语法否定词not/noidontknowwhat,idontwantto
表11 4-frames的模式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小说的文学含义,下文将详细探讨4-grams中的短语 I don’t know what以及4-frames中的短语I am * I。
词组I don’t know what具有若干显著性特征。首先,所有的词组都出现在直接引语的口语表达中,这反映了对话是这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与表示不确定性和试探性的标记词搭配的词组有9例,这些标记词使得该词组的本身的否定含义减弱,意思的传达变得含蓄,不那么直接了当。其三,与say搭配的词组有7例,说明小说中人物的互动很多是通过对话交流来完成的。其四,在下列13个例子中,7句是由道连本人说出口的,这反映了道连内心的挣扎和其隐藏的道德意识,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王尔德的道德意识,反对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例5.I don’t know what的索引行
此外,I am*I的索引行如例7。小说中I am*I共出现23次,除去那些断句形式的“I am.I”,还剩余17次。该词组与描述感知和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搭配最频繁,如pressing和delightful。其次是与否定词或语法否定词,如never,don’t,cannot、nothing的搭配,共8次;该词组也同情态动词如must,may搭配,表达说话者对讨论议题的主观意见或假设。说话者似乎清晰地了解自己个人的需求或情感,但是他未使用明确的方式表达。这表明说话者知道自己如果直接表达出个人的需求或情感可能有所不恰当,或对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使用这个短语避免做正面的回答,以求减少话语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说话者意图遵守礼貌原则,以不伤害他人的感受为前提。该词组的搭配也表明小说主要是围绕人物的情感、精神状态及对话展开。小说人物的对话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作者的语言习惯,通过短语的搭配倾向,我们发现王尔德时常使用模糊限制语使得表达更加温和,具有试探性。因此,王尔德的道德意识反映在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例6.Iam * I的索引行
6.结论
通过这部小说关键词和高频词组的搭配和类联接的研究发现,道德在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地流露出了他的道德意识。王尔德强调艺术与道德无关,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但在其艺术创作实践中,他时刻都未离开道德伦理的范畴。此外,王尔德这部小说的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色:一、他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的塑造;二、对话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三、他倾向于在人物对话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不确定性和试探性,遵守礼貌原则;四、他常使用否定词或语法否定词;五、他敢于冲破语言规则,尝试运用特殊的语言搭配,例如赋予积极语义的词以消极的语义韵;六、道德被用于其艺术创作的颜料,为其艺术作品增添了色彩。
与传统文学批评手法相比较,本文展示了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能性和优越性。语料库语言学的手段能解释肉眼无法感知的语言范式,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内涵和王尔德的道德倾向。从伦理道德角度重点研究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内涵在小说中的反映,使我们能更系统地理解王尔德小说创作过程,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这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饱受争议的作家和他的小说。
参 考 文 献
Benson,P.2013.Wilde and morality[J].PhilosophyNow(65)(January/February 2008): 28-30.
Burguess,G.J.A.1999.A Computer-Assisted Analysis of Goethe’s Die Wahlverwandtschaften[J].TheEnigmaofElectiveAffinities.Lewiston etc.: Edwin Mellen.
Burrows,J.1987.ComputationintoCriticism:AStudyofJaneAusten’sNovelsandanExperimentinMethod[M].Oxford: Clarendon Press.
Cohen,P.K.1978.TheMoralVisionofOscarWilde[M].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Fischer-Starcke,B.2009.Keywords and frequent phrases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 corpus-stylist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rpusLinguistics(14):4,492-523.
Fischer-Starcke,B.& Wynne,M.2009.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R].Proceedings of the corpus linguistics conference (CL2009).University of Liverpool,UK.[2016-01-06].http://ucrel.lancs.ac.uk/publications/CL2009/abstracts.htm#272.
Fletcher,W.H.2002.kfNgram[CP/OL].Availableat: http://www.kwicfinder.com/kfNgram/kfNgram-Help.html(accessed August 2009).
Foster,E.M.1927.AspectsoftheNovelandRelatedWritings[M].Cambridge: Edward Arnold.
——,1938.Feast of tongues[J].Spectator,CL XI,29 July.
Gagnier,R.1997.Wilde and the Victorians[A].Peter R.(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OscarWilde[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8-33.
George Moore,1918.LettertoFrankHarris[M].Pearson’s Magazine.
Halliday,M.A.K.1971,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A].Chatman,S.(ed.).LiteraryStyle:Asymposium[C].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30-365.
Hardy,D.E.& Durian,D.2000.The stylistics of syntactic complements: Grammar and seeing in Flannery O’Connor’s fiction[J].Style(1): 92-116.
James Jorce.1908.Oscar Wilde:Il poeta di Salome[J].IPiccolcdellasera,24 Mar.
Jakobson,R.1958.Clos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A].T.A.Sebeok(ed.).StyleinLanguage.Cambridge[C].MA: MIT Press,350-77.
Kohl,N.ed.and trans.1989.OscarWilde:TheWorksofaConformistRebel[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uw,B.1993.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 M.Baker,G.Francis and E.Tognini-Bonelli (eds).TextandTechnology:InHonourofJohnSinclair[C].Philadelphia,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57-176.
Mahlberg,M.2007a.Corpus stylistic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studies[A].M.Hoey,M.Mahlberg,M.Stubbs & W.Teubert(eds.).Text,DiscourseandCorpora.TheoryandAnalysis[C].London: Continuum,219-246.
Mahlberg,M.2007b.Clusters,key clusters and local textual functions in Dickens[J].Corpora(1): 1-31.
Mason,S.2011.OscarWilde:Art&Morality[M].Teddington: Echo Library,5.
Miall,D.S.1995.Re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literature by computer[J].YearbookofEnglishStudies(25):199-212.
Milic,L.1967.AQuantitativeApproachtotheStyleofJonathanSwift[M].The Hague: Mouton.
O’Halloran,K.A.2007a.The subconscious in James Joyce’s “Eveline”: A corpus stylistic analysis which chews on the ‘Fish hook’[J].LanguageandLiterature(3):227- 244.
O’Halloran,K.A.2007b.Corpus-assisted literary evaluation[J].Corpora (1):33-63.
Semino,E.and Short,M.2004.CorpusStylistics:Speech,WritingandThoughtPresentationinaCorpusofEnglishNarratives[M].London: Routledge.
Sinclair,J.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rcke,B.2006.The phraseology of Jane Austen’s Persuasion: Phraseological units as carriers of meaning[J].ICAMEJournal(30)87-104.
Stubbs,M.2005.Conrad in the computer: Examples of quantitative stylistic methods[J].LanguageandLiterature(1):5-24.
Toolan,M.1988.Narrative:ACriticalLinguisticIntroduction[M].London:Routeledge.
Toolan,M.2009.NarrativeProgressionintheShortStory:ACorpusStylisticApproach[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Tribble,C.2000.Genres,keywords,teaching: Towards a pedagogic account of the language of project proposals[A].L.Burnard & T.McEnery (eds.).RethinkingLanguagePedagogyfromaCorpusPerspective[C].Paper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Volume 2.Frankfurt: Peter Lang,75-90.
Van Peer,W.1989.Quantitative studies of literature: a critique and an outlook[J].ComputersandtheHumanities(23):301-307.
Wilde,O.2001.ThePictureofDorianGray[M].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Widdowson,H.G.1975.StylisticsandtheTeachingofLiterature[M].London:Longman.
Wynne,M.2006.Stylistics: Corpus approach[A].Keith Brown (ed.).EncyclopediaofLanguage&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C].Oxford: Elsevier,223-226.http://www.pala.ac.uk/resources/sigs/corpus-style/Corpora_stylistics.pdf
Yeats W.B.1907.Introdution[A].TheCompleteWorksofOscarWilde(vol.III)[C].New York:A.R.Keller & Co.,Inc,IX-VVI.
刘茂生,2008,《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培红,2008,基于语料库的《呼啸山庄》检索分析[J],《文学与艺术》(4)。
张介明,2005,《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陈心怡: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荔: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48(2016)02-0076-10
收稿日期:2016-02-26
通讯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