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基于语料库的双语对应短语单位研究
——以“精神”一词的英译为例
李晓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提要】本研究在中英语料库界面下,以高频词“精神”的英译为例,从对比短语学视角考察双语词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层面的对应情况,探索实现双语对等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高频序列“名词+精神”的英语形式对应为二项搭配序列、单个词及搭配框架语;汉英对应单位不仅形式各异,并且搭配词选择多样,语义趋向不尽相同;然而,由形式和意义相互共选而构成的更大的短语单位均指向相似的交际目的,功能层面的对应是最高程度的双语对等。
【关键词】对应短语单位,精神,语义趋向,功能
1.引言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进行的关于“翻译对等”、“双语对应单位”的研究探索和发现颇具变革意义。Sinclair (1991)提出成语原则(Idiom Principle),即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意义单位不是单个词项,而是词语序列(lexical sequence)。Sinclair (1996)进而提出语言交际中的意义单位由节点词(node)、搭配(collocation)、类联接(colligation)、语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五个要素共同界定,构成扩展意义单位。成语原则和意义单位模型的阐释为语言交际意义单位的探索及跨语言对应单位的确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此后,诸多研究在双语视角下对意义单位模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Tognini-Bonelli (2002)根据扩展意义单位模型,探索英-意“功能完整意义单位”,强调功能层面的对应是确立双语对应单位的必要条件。Tuebert (2005)在双语和翻译视角下,提出意义单位主要是短语,在目标语中对应的“翻译单位”也主要是短语。Xiao & McEnery (2006)探究英汉翻译对等词的搭配行为及语义韵,对于英汉双语对应单位的探索是一项极具启发意义的研究。
语料库研究范式下的对比短语学已发展成为日渐丰富的专门学科(卫乃兴 2011)。在对比短语学和跨语言交际研究领域,确立双语对应单位、探索翻译对等已成为愈益重要的研究方向。迄今为止,英汉双语对应单位的研究亟待系统、严密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验证数据的支持,从而为英汉双语交际中意义单位的探究开辟新路径和提供可靠的语料库证据。鉴于此,本文通过讨论汉语高频词“精神”的英译,探索在英汉两种社会文化语境中如何确立双语对应短语单位。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解决两个问题:
1) 汉英对应短语单位在形式、意义、功能上有何特征异同?
2) 双语对应短语单位的确立包括哪些重要因素?
2.2语料
在对比研究中,可比语料库能够提供源语与目标语中的语言使用标准。本研究采用的可比语料库分别是当代美语语料库(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和现代汉语语料库(MCC,Modern Chinese Corpus)。同时,本研究自建了2000-2014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双语语料库,用于部分对应单位的对比和讨论。
2.3研究方法
日常交际中常见各种与“精神”有关的表达,如“中国人的精神、民族精神、乐观精神、团队精神、十六大精神”等。“精神”在MCC中高频出现5264次,将“精神”作为研究出发点易于发现大量复现的组合关系并总结规律。研究步骤如下图所示:
首先,根据共现频数信息,在MCC中获得“精神”高频复现的典型搭配序列“名词(N)+精神”(N代表名词,下同),篇幅所限,本文只聚焦该搭配序列并选取名词和“精神”的共现频数大于等于10的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根据双语词典《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惠宇 2004)提供的对应信息,初步拟定汉英对应表达。再次,将“N+精神”及其英语对应表达作为语料库索引的节点项,分别在MCC和COCA中检索并对比二者在形式、意义、功能层面的对应情况,最终确立双语对应短语单位。
3.研究结果与讨论
语料库对比数据表明,“N+精神”在汉译英过程中没有直接产生结构迁移,而主要有三种英语
对应形式:
1)二项搭配序列, 如national spirit
2)搭配框架语,如the spirit of the times
3)单个词项,如patriotism
显然,汉英两种语言呈现出显著的形式对应差异。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讨论“N+精神”对应二项搭配序列、搭配框架语和单个词项时的语义对应特征。
3.1二项搭配序列
“N+精神”在MCC中的高频复现说明该二项搭配序列在汉语中是较程式化的固定词语组合,在语言使用中强烈地遵循成语原则,作为整体进行提取与理解。根据双语词典信息,“N+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对应“ADJ+spirit”(ADJ代表形容词,下同),即源语中的前置名词修饰语对应目标语中的前置形容词修饰语,源语中的中心词“精神”对应spirit。然而,我们在COCA中的检索结果表明,有些“ADJ+spirit”搭配序列并非高频出现,如enterprising spirit (5次),courageous spirit (4次),optimistic spirit (7次),patriotic spirit (14次)。这说明源语中的二项搭配序列在目标语中不仅形式发生变化,二项组合的搭配力和稳定性也随之改变。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汉英二项序列的搭配行为规律,从而确立适切的双语对应型式。
研究发现,汉英二项序列的左侧毗邻语境中常见形容词共现词,这是由二项序列本身的名词性质决定。共现形容词及其语义对应的汉英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汉英二项搭配序列的形容词搭配词的语义对应
表1显示,汉英初似对应的形容词搭配词语义既有相似或重叠,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二项序列对代词形容词(划线部分)的吸引,不仅是结构要求,更是语义期待的结果。“民族精神”与national spirit在左侧语境中常吸引表达某国国民的代词形容词,限定特定国家的民族精神。“开拓精神”、“创业精神”和“pioneering spirit”的代词形容词皆体现特定群体具有的精神品质。然而,“冒险精神”与adventurous spirit的代词形容词语义不尽相同,adventurous spirit吸引表达“某个人的”人称所有格,而“冒险精神”吸引群体类代词形容词。显然,adventurous spirit突出个人的冒险精神,带有个人主义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二项序列强烈期待描述类形容词,而英语二项序列趋于吸引程度形容词。表1中,“斗争精神”的前置形容词表明坚定的决心和英勇的斗志,与“战斗精神”共现的形容词也主要描述情绪高昂、斗志坚强,这不仅是对语义内容的具体描述,也表明说话者颂扬这种精神的积极态度。而fighting spirit的前置形容词强调程度上的激烈;同时,典型搭配词Japanese给这一短语赋予民族特性。“创业精神”与entrepreneurial spirit的共现形容词几乎没有呈现语义重叠或语义趋近。
汉英二项序列对前置形容词的语义期待既有相似又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展语境来观察语义对应情况。在形容词左侧语境中,汉英二项序列强烈吸引语义趋近的动词共现词,我们将动词共现词大致划分为5个语义范畴,如下所示:
1)“表现”、“反映”类
表现、显示革命精神show,display,reflect,represent revolutionary spirit
表现、显示、反映民族精神display,express,exemplify national spirit
表现、显示、反映斗争精神showed,displaying fighting spirit
2)“振奋”类
振奋、激发 革命精神awaken,keep ...alive revolutionary spirit
振奋、激发 民族精神galvanizing,inspiring,awaken,set in motion,lifts,elevate national spirit
3)“宣扬”类
宣扬 民族精神celebrate,honor,initiate national spirit
4)“具备”类
具有、具备 民主精神possessed of,have,imbued with democratic spirit
5)“培养”类
培养 创造精神nurturing,foster creative spirit
上述分类表明,汉英二项序列在选择相同类联接“V+NODE”(NODE即节点项,下同)并表达相似语义时,汉语的词汇选择相对固定,而英语词汇表达呈多样化趋势。在更大的语境中,动词搭配词的语义趋向有助于解读出说话者对上述精神持有认可和称颂的积极态度。有些汉英二项序列的动词搭配词语义趋向各有特点。
第一,语义趋向表明意识形态或政治主张异同。例如,“民主精神”与“学习、培养、贯注”共现,而democratic spirit的动词共现词包括manifested(表现),expressing(表现),validate(合法化);同时,democratic spirit的语境中常见“反对、违背”的表达,如 against,contrary to,at odds with,gone against,offends。这说明,在更大的宏观语境中,汉英说话者对待民主精神持有不同的态度倾向。
第二,语义趋向表明文化差异。例如,“创造精神”与creative spirit均吸引“培养”类动词搭配词,但creative spirit的动词搭配词语义范畴包括:“表现”类(recapture,represent)、“激发”类(exercise,tap into,magnetize,unleash)、“赞赏”类(admire,value)、“抑制”类(stifle,crush,confine)。这说明,在英语语言文化环境中,创造精神受到鼓励与重视。“冒险精神”的动词搭配词本身具有否定含义或动词搭配词左侧常伴随否定表达或情态词,如“缺乏”、“不鼓励”、“没有”、“要有”、“怎么能有”。常与adventurous spirit共现的动词是有captures,have,has,got,had,keeping with,这显然与“冒险精神”的动词共现词语义相悖。adventurous spirit的右侧语境中常见“具体行动”类表达,如,to accept occasional setbacks,to take risks,to enjoy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wonders of the world,finding in obstacles opportunities for self-overcoming,overcoming harsh environments。不定式或现在分词强调凭借冒险精神来实现无人尝试过的艰巨任务。动词语义趋向对比说明,冒险精神在汉语文化中的缺失,而在英语文化中普遍存在,并且是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必备品质。
综上所述,汉英二项搭配序列在组合轴上与相同的类联接“V+ADJ+NODE”共选,尽管源语和目标语中的二项搭配序列内部结构不同,但吸引相似的外部结构,在形式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对应。在类联接“V+ADJ+NODE”中,英语二项序列的搭配选择比汉语序列的选择具有更多的可选项,语义范畴似乎更大,但也存在很多语义趋近或语义对应。但在更大的语境中,汉英二项序列、搭配词、类联接、语义趋向共同构成的短语单位表达相似的态度意义,此时可以确立在形式、意义、功能上对应程度极高的双语对应短语单位。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式多样的搭配词到有规律可循的类联接及语义趋向,最后获得趋同或一致的交际目的,这些形式和意义的选择都受到交际目的或态度意义的制约。因此,汉英二项序列的功能对应是最终且最高程度的对应。
3.2搭配框架语
搭配框架语(collocational framework)(Sinclair & Renouf 1988)是由居于两端的语法词及嵌入中间的实词组成的词语序列,如a/the spirit of。根据双语词典的对应信息,“N+精神”可对应搭配框架语a/the spirit of+N。然而,COCA中的检索结果表明,有些搭配框架语使用频数颇低,如spirit of patriotism (7次),spirit of creativity(4次),spirit of courage (4次),spirit of fighting (2次),spirit of dedication (1次),spirit of struggle (1次),spirit of dedication (0次)。
进一步观察发现,“N+精神”与对应的搭配框架语在左侧语境中均强烈吸引动词搭配词,且动词搭配词呈一定程度的语义对应。如:
“体现”类
体现、表现、反映、展现时代精神
reflect,convey,capture the/ a spirit of the times
“振奋”类
振奋、激发民族精神
mobilize,fired spirit of the nation
“符合”类
符合时代精神
keeping with,set in tune with,go with,harmonized perfectly with,fit,echo the/ a spirit of the times
如上所示,“时代精神”与spirit of the times皆习惯性吸引表达“体现”类动词;同时,在表达“符合时代精神”的语义时,spirit of the times的搭配词选择较多。“民族精神”与spirit of the nation皆期待表达“振奋”、“鼓动”类动词。由此可见,尽管源语和目标语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但在更大的语境中可能出现在相同的类联接中,构成更大的短语序列,表达相同的语义。
同时,我们发现“N+精神”与搭配框架语a/the spirit of+N还出现在其他类联接中,如表2:
表2
上述两个节点项皆吸引相同语法范畴的词语,但构成组合顺序不同的类联接,即“V+N+CON+创造精神”和“V+spirit of creativity+CON+N”(CON代表连词,下同),这种组合顺序的差异受汉英语法结构的影响。“创造精神”与spirit of creativity皆吸引并列连词及名词,由此组成更大的短语序列,强调创造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尽管汉英表达形式存在差异,在更大的语境中总会呈现相似,并且这些形式均为表达相似的意义和功能服务。
另有例证表明,“N+精神”和搭配框架语在类联接或语义趋向方面均不十分对应,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形式各异,语义趋近。“牺牲精神”与spirit of sacrifice分别出现在类联接“V+ADJ+牺牲精神”和“V+N+CON+spirit of sacrifice”中。尽管形式迥异,二者皆与表达“国家利益、国家主体”的词汇习惯性共现,如“牺牲精神”的共现词:“战士们、敌人、群众化、群众、团体、国家利益、中国、勇士们、民族”;spirit of sacrifice的共现词:Democrats,Republicans,independents,president,country,American,civil rights and feminist movements,revolution,leaders,community,Republicans,taxes,Bill Clinton。这些表达构成的语义趋向带有政治语域特色。再次说明,即使形式各异,但语义上的相似和趋同决定了初似汉英对应在更大的语境中能够成为双语对应短语单位。
第二,典型搭配各异,凸显不同语义。“冒险精神”的动词共现词和否定表达构成“缺乏”的语义趋向,而spirit of adventure动词共现词的语义趋向包括:1)表现、显示(shows,recapture,captures,capture,embodies,epitomizes,radiated);2)受到……激励(motivated by,inspired by,driven by,sustained by)。“冒险精神”常与因果关系连词或“没有……就没有”结构共选,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spirit of adventure的语境中常见“艰巨任务”类表达,尽管形式多样,这些短语表达突出了克服艰难、勇于探索的魄力和行动。“冒险精神”与spirit of adventure都是探索前所未有的任务时所需的品质,但二者的语义趋向各有侧重。
第三,语义趋向不同,态度意义相似。“乐观主义精神”的动词共现词包括“需要、洋溢、充满、颂扬”,体现说话者对乐观精神的积极态度;spirit of optimism则吸引draw upon,radiates,possess,cultivate,recover,embody,characterized by。同时,spirit of optimism语境中常见消极表达,说明在恶劣环境中乐观精神的必要性。尽管二者语义趋向呈现差异,但说话者的交际目的皆是强调乐观精神的重要性。这说明,搭配词、类联接、语义趋向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共选规约,最终为交际目的及态度意义服务。
综上所述,“N+精神”与搭配框架语在形式上不对应,二者在更大的短语单位中呈现形式异同;在语义层面,二者的语义趋向也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相比之下,“N+精神”与英语二项搭配序列似乎在形式和语义层面存在更多对应。
3.3单个词项
通用语料库对比数据表明,“N+精神”在形式上的对应单位不仅是词语搭配序列或搭配框架语,还可以是单个词项。在形式上,“N+精神”与对应词汇在更大语境中呈现相同的类联接,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V+ADJ+NODE
与类联接“V+ADJ+NODE”共选的汉英对应包括:乐观主义精神 vs.optimism,爱国主义精神 vs.patriotism,创业精神 vs.entrepreneurship,勇敢精神 vs.bravery,奉献精神 vs.devotion,献身精神 vs.dedication,时代精神 vs.zeitgeist。这些对应在相同的类联接中呈现语义趋近。例如,zeitgeist在COCA中出现328次,高频吸引的形容词搭配词包括 cultural(文化风貌),changing/ shifting(瞬息万变的时代精神),current/ prevailing(当下思潮、流行思潮);zeitgeist的动词搭配词有 “capture,hit”(体现),be in tune with/ resist(符合,不符合)。“时代精神”与zeitgeist不仅类联接相同,并且动词搭配词语义趋近,因此二者可视为双语对应单位。
2)N+CON+NODE;NODE+CON+N
另一高频出现的类联接为“N+CON+NODE”或“NODE+CON+N”,即节点项与相同词性的名词及连词构成并列序列。由于语义趋近或语义相悖,这些名词与节点项强烈共选,构成语境同义期待或反义期待(见表3)。
表3 节点项与名词搭配词的同义期待及反义期待
如上所示,大多数共现名词与bravery语义接近或表达积极的品质,少数名词是其反义词,形成鲜明对比。然而,bravery与上述名词构成并列序列或出现在“V+ADJ+NODE”的类联接中时,未必对应“勇敢精神”,可能对应“勇敢”或“勇气”。如:
V (show,admire)+ADJ (incredible,extraordinary,exceptional,conspicuous,reckless,foolhardy,foolish)+bravery
又如,“创造精神”与originality皆强烈吸引并列连词及相同词性的词语,构成形式对称、语义更丰富的短语序列。
主动性和创造精神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
自主权和创造精神genius and originality
主观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vitality and originality
热情和创造精神wit and originality
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freshness and originality
革新和创造精神uniqueness and originality
智慧和创造精神originality and imagination
富于幻想和创造精神originality and invention
探索勇气和创造精神originality or novelty
在语义层面,“N+精神”与英语对应词项既有语义趋同又体现各自的文化特殊性。在类联接“V+ADJ+NODE”中,“献身精神”与dedication的形容词搭配词语义各有特点。“献身精神”的形容词搭配词语义范畴包括:1)描述具体的内容、目的(为祖国为人民事业的、为人民的、舍己救人的、宣传真理的、忘我的);2)高度赞扬(无畏的、崇高的、前仆后继的、巨大的、必要时的、真正的)。dedication的形容词搭配词强调强度和时间上的“不可动摇和坚定性”,如fierce,absolute,extraordinary,unswerving,selfless,relentless,single-minded,unwavering,tireless,fanatical。汉语的形容词搭配词描述具体的献身精神,英语的形容词搭配词强调献身精神的程度,但都表达了说话者赞扬和认同的态度。
“奉献精神”与devotion的类联接不尽相同。在类联接N+CON+devotion和devotion to+NP中,名词搭配词表明devotion是对宗教的爱与奉献,如:
N (love,faith,loyalty,courage,honor,affection,piety,obedience,reverence,generosity) +and+devotion
devotion to + NP(duty,cause,craft,principles,Jesus,Christ)
在类联接“N+CON+奉献精神”中,名词搭配词(先锋模范意识、思想、热情、自力更生)表明“奉献精神”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与行动,这说明“奉献精神”与devotion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上述讨论表明,“N+精神”与英语对应词项形式对应,语义趋同;有时,二者的语义差异反映了思维方式及文化的异同。
3.4“会议精神”与文化特殊性
在被调查的序列“N+精神”中,名词搭配词皆表达群体或个体具有的性格或品质特征;另有一类名词搭配词与“会议、政策、制度”的语义相关,如“基本精神”、“指示精神”、“会议精神”。为调查这类表达的英语对应,本研究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以期观察对应信息。
在平行语料库中,“党的……大精神”高频出现,英语对应为:
a) the spirit of the ...Party Congress(2000-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b)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Party’s ...National Congress(2004-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为调查spirit,principles与congress的共选行为,我们先把congress作为检索词,在COCA中观察得知,congress与spirit共现8次,没有构成表达“会议精神”的短语序列,例证如下:
1.opportunities now to work with the Congress in a bipartisan spirit,are really very good.
2.nsive action he’s got to come to Congress in the spirit of the First Article of the
3.een my favorite bill passing the Congress and the spirit of Promise Keepers sweepin
4. best summed up the spirit when Congress enacted the 1985 Food Security Act
在COCA中congress与principles共现12次,皆不构成表达“会议精神”的短语序列。由此可见,the spirit of the Congress和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Congress均不是表达“会议精神”的适切英语对应。
在2000-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会精神”出现9次,分别对应spirit (3次)、guiding principles (3次)和guidelines (3次)。步骤同上,我们在COCA中观察得知,congress与guidelines共现22次,其中有3次二者构成连续短语序列,但与动词set, formulate,submit共现并不能译成“会议精神”,见下列索引数据:
1.full force of law but sets guidelines for Congress to follow in later spending.
2.agency which formulated the guidelines for Congress and which regularly makes modifi
3.submit proposed changes in the guidelines to Congress by May 1.Those changes will take
再将spirit,guiding principles,guidelines分别作为检索词。在COCA中观察得知,spirit只有一次与congress共现,扩展语境如下:
COSSACK: Bob Franken,what are the plans that are being developed at the Capitol now?
FRANKEN: Well,the major plan is tomorrow,where there will be the memorial where people are invited to come in and pay their respects.The president will be here.They are going to honor these two men who,in effect,are being viewed as policemen who protected the honor of Congress,who protected the spirit of Congress.This is an unusual government building.It’s more like a park; it’s quite festive here.People are allowed to almost come in and touch their government.
由语境共现表达Capitol,memorial,government building,festive可知,the spirit of Congress并非“会议精神”的含义,而是表达在国会大厦举行纪念仪式时,警方维护国会荣誉、保护国会氛围,因此spirit在这一语境中表达“氛围、气氛”之意。
再看guiding principles的名词搭配词,其语义范畴可大致概括为“具体的政策、规定”、“抽象学科”。当guiding principles与“具体政策、规定”类表达(policies,Drug Demand Reduction,curriculum,Simmons & Company International)共现时,一般对应“指导原则”;与“抽象”类名词共现时,可对应“精神”,如,“后现代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由此可见,guiding principles在COCA中没有与“会议”类名词共现的情况。
最后,我们观察guidelines的搭配行为发现,guidelines与“政策、标准”类名词(见下列索引行中斜体部分)共现,如下索引所示:
1.According to its 10 October 1993 “Guidelines of German Policy on Latin America”
2.All suggestions should be within the guidelines of Board-adopted policy and intent
3.conduct the load test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of FMVSS 207 for Seating Systems
4.Following basic guidelines of motor learning principles
5.meets the guidelines of Content Standard 9 of the
6.The academic guidelines of Proposal 48 were bitterly fought
上述划线部分表明,guidelines趋于吸引“根据”(according to)、“执行”(conduct)、“遵循”(follow,meet)类表达。在平行语料库中,“党的……大精神”、“……全会精神”高频吸引动词“贯彻”和“落实”,这与guidelines of+N的搭配词语义趋近。
对比证据表明,guiding principles和spirit在语义层面与“会议精神”不对应,但“会议精神”与搭配框架语guidelines of+N的语义趋向相似,二者可确立为汉英对应短语单位。由此可见,“党的...大精神”、“全会精神”是中国政治语域中特有的程式化短语,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因此在英语中无法找到语义完全一致的对应表达。
4.结语
本文有别于从单个词出发的语言对比研究。一词多义的高频词往往显示出多种语义趋向,更难于在目标语中归纳常态对应的翻译单位(卫乃兴 2011)。鉴于此,我们将高频词“精神”的典型搭配序列“N+精神”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单位从词汇层面扩大到复合词,在双语视角下能够发现和对比以单词为单位所发现不了的形式和意义共选规律,最终发现由节点项、类联接、语义趋向构成的更大的短语单位。“精神”具有普遍的内涵意义,然而一旦组成“N+精神”的序列就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我们在更大的语境中发现,这一序列与其他形式和意义通过共选机制形成更大的短语序列,在不同的语言语境中触发各自特有的文化定势。Stubbs (2001: 215)也指出:“复现型式体现了评价意义不仅仅具有个体性、独特性,而是在语言社团中被广泛享有。”
本文探讨了双语视角下的短语级对应单位。研究发现,“N+精神”存在三种英语对应形式:二项搭配序列、搭配框架语和单个词项;与这三种形式的语义对应则既有相似特征又体现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一旦到达功能层面的对比,汉英对应则呈现趋同或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态度意义。双语文本的对应事件表明,简单地把“精神”等同于心理词典的对应词spirit或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结构迁移,都可能产生歧义。我们认为,通过可比语料库的验证数据,确立意义和功能相似的对应短语单位,对双语对应意义单位的认识、跨语言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和语言教学可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参照。
参 考 文 献
Sinclair,J.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J.1996.The search for the units of meaning[J].Textus(9): 75-106.
Sinclair,J.,& A.Renouf.1988.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A].R.Carter & M.McCarthy(eds.).VocabularyandLanguageTeaching[C].London: Longman,140-160.
Stubbs,M.2001.WordsandPhrases[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Tognini-Bonelli,E.2002.Functionally complete units of meaning across English and Italian: Towards a corpus-driven approach[A].Altenberg,Bengt and Sylviane Granger (eds.).LexisinContrast[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73-95.
Tuebert,W.2005.Evalu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A].E.Tognini-Bonelli and G.Del Lungo Camiciotti (eds).StrategiesinAcademicDiscourse[C].Amsterdam: Benjamins,185-204.
Xiao,Z.and A.McEnery.2006.Near synonymy,collocation and semantic prosody: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J].AppliedLinguistics(1):103-129.
惠宇主编,2004,《新世纪汉英大词典》[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卫乃兴,2011,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短语学研究[J],《外国语》(4):32-42。
(李晓红: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后/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料库数据驱动下的多维度学习者英语语块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号:10CYY042。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2588号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48(2016)02-0037-08
收稿日期: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