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佳祺,关晓丽(.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069;.吉林财经大学 创新创业中心,吉林 长春 307)
东北新一轮振兴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问题、路径与对策
闫佳祺1,关晓丽2
(1.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2.吉林财经大学 创新创业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从我国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困局出发,以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角度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创业活动并不活跃,虽然东北三省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创业的政策,但在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四方面问题:第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阻碍了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第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阻碍了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第三,计划经济体制遗留问题并未很好地解决阻碍了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第四,思维观念相对较为落后保守阻碍了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基于此,从宏观视角和战略思维出发,提出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东北;新一轮振兴;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对策研究
作为共和国长子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高能耗、低产出的老工业时代逐渐淡去,低能耗、技术型的新兴高科技工业时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十二年来,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相对于东南沿海各省市,东北地区仍然处于落后;另一方面,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存量丰富,培养了众多中高端人才,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吸引力相对较弱,人才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十分忧心”,在2014年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时强调:“振兴东北,最终要靠东北自身,要靠创新创业”[1]。
一方面,测量一个地区创业活动主要采用 CPEA (Chinese Professionals and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指数,即按照某地区万人中15-60岁人群所拥有的私营企业数量高低衡量的活跃程度。CPEA高于25的区域属于创业活动高活跃地区,在12至25之间属于创业活动比较活跃地区,在7至12之间属于创业活动不活跃地区,低于7的区域属于创业活动沉寂地区[2]。2014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东北地区整体属于创业活动不活跃地区,其中辽宁省属于创业活动比较活跃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省属于创业活动不活跃地区[3],因此通过创新创业,改变东北困局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中高端人才是指“在某一组织或行业中,对组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技术水平过硬,知识体系完善的管理型、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引进中高端人才是企业得以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60608.0850.004.html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乎企业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撑[4]。因此,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东北自主创业是实现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要条件,是东北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和扩大振兴成果的关键一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文以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全面剖析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现状,寻找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面临的问题,给出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对策建议,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支持。
经过了10余年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如预期。同时,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城市吸引力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凸显,为东北地区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5]。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依靠创新创业解决东北困局,但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存在着包括产业结构、企业性质和经济体制在内的体制因素以及以思维观念为主的人本因素,阻碍东北地区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如图1所示。
(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阻碍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虽然十余年间,东北地区经历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变旧有产业格局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现如今,东北地区主要以原材料工业、重加工业等传统工业为主[6]。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重工业企业产能落后、附加值低且资源产业比重过高,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较为严重[7]。
这就导致了东北地区对自主创业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方面,自主创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强调自主创新和灵活多变,这就造成了新兴企业与东北地区既有企业的融合度相对较差,甚至出现文化格格不入的现象,“工业产业打天下”的东三省对自主创业者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东三省偏于内向封闭的发展模式,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明显不足,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业企业需要一个开放的发展空间,内向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因此,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阻碍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重要因素。
图1 阻碍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因素
(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阻碍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
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是东北地区又一特点,也是阻碍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一大壁垒[8]。五六十年代,东北地区建立起了以大庆、一汽和鞍钢等国企为代表的大而全的“大国企制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特定的时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东南沿海各省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传统国有企业灵活性和创造力不足的弊病凸显,使得东北地区逐渐丧失了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现如今,随着第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东北三省国有经济对经济贡献率仍然在50%以上,经济结构较为单一[9]。更为严重的是,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发展危机。西林钢铁2014年负债总额达到190亿,不得不靠政府提供援助。闻名全国的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每年减少150万吨[10]。同时,对员工生老病死全权负责的大国企制度给东北地区烙下了深深的烙印,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难以一时间得到根本改变。中高端人才面对着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面,难免会对东北地区遭遇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时经济发展状况持悲观态度,对本企业在东北地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是否能够获利表示怀疑。如果东北地区不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进而增加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那么与东南沿海各省相比东北地区仍将缺乏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是阻碍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重要因素。
(三)计划经济体制遗留问题并未很好地解决阻碍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体制在东北地区被执行的时间最长,同时也最为彻底,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已经不适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11]。计划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或制定法律法规取代市场“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调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东北地区仍然保留着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或法律法规调控经济的惯性思维,存在着政府对企业事务全权负责、大包大揽的“包办婚姻”管理模式。此外,“大检查模式”在东北地区同样较为盛行,某些基层干部习惯于固有的“运动式”检查模式,不习惯于通过法律手段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2]。
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政府的作用应该弱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加强调了政府要“简政放权”,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严重错位的“东北模式”并不可取。新创企业需要自由而宽松的发展空间,市场规律是其发展遵循的信条。即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不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放权给市场,新创企业经营者仍然会对东北地区政治环境感到担忧,仍然会对到东北投资、创业有所顾虑。因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并未很好解决是阻碍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重要因素。
(四)思维观念相对较为落后保守阻碍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
东北地区的人们素以民风淳朴,热情大方著称,但情感大于理性、务虚缺乏创新和习惯于“官本位”的思维观念在东北地区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头脑中普遍存在,思维观念相对于东南沿海各省,显得较为保守落后[13]。在处事风格方面,东北地区企业家、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均十分注重感情,追求兄弟意气,一方面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特点,另一方面却暴露了在处理问题时情感沟通大于理性判断的缺点。在创新意识方面,东北地区企业家、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习惯于“务虚”,为了面子,从众心理较为严重,不愿意得罪别人,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而国企所占比例过大,使得东北地区员工缺乏企业主人翁意识。在思考方式方面,东北地区习惯于“官本位”思想和“泛政治化”思维,级别差异较大,习惯于服从,家族主义观念浓厚。
新创企业创始人需要一种精明肯干、务实勤勉、强调创新的品质与精神,利益最大化是新创企业初期的追求[14]。而这种“重商”和“创新”的思维观念与东北地区固有思维模式形成激烈碰撞,有可能被误解为“重利忘义”和“标新立异”,务实勤勉也往往被误解成“不识时务”或“不解风情”。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岁月变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东北地区仍然停留在单调、缺乏创新意识的家族主义思维模式上,仍然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倾向于“政客化”的思维模式。落后的思维观念和急需自主创新精神的矛盾摆在了东北现有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面前。因此,思维观念较为落后保守是阻碍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重要因素。
图2 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路径
正如前文所述,东北地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计划经济体制问题尚未解决和思维观念陈旧落后四大问题。为此,本文将针对这四大问题,提出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路径(见图2)和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依赖性
首先,实现东北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在既有的重工业基础上,发挥传统重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根据“微笑曲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传统重工业产业的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高端优势。第二,基于东北地区重工业比较优势,在发展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实现具有东北特色的新型原材料工业和轻纺工业优化升级,打造国际上有影响、国内闻名、“两北”地区地位显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新型原材料保障基地。
其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果说实现既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改良”,那么发展新兴产业则是“开拓”。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对于东北地区而言,要不遗余力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低能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和高端产业科技,大力扶持新能源和高端产业科技新创企业在东北地区落地生根。第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以及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业的质量,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区战略,吉林长吉图战略、黑龙江哈大齐工业区、延龙图一体化战略,整合原有服务业企业资源优势和新创服务业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的优势,打造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的新型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再次,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对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促进资源合理使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草场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时,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鼓励对具有科学的开发工艺和技术的新创企业的引进,优化开发工艺,强调科学开发、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第二,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决不能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将高能耗、资源利用型产业逐步转化为低能耗、非资源利用型产业,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最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东北地区共有资源型城市20个,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利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旅游业的多元发展和多极支撑,缓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的困局,寻找资源枯竭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加强东北亚跨区域合作,加强对外贸易和技术引进,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城际间交流,优势互补,形成特点鲜明、设施齐备、配置高效、符合生态文明的产业集聚群。
(二)寻求制度创新,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首先,实行产权制度创新,改变东北地区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改变国有经济在东北地区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东北地区经济体制结构布局。第二,发挥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命脉的优势,融合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灵活多样的特点,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调整产权制度,不等于对国有经济全盘否定,而是要实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实现东北地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
其次,实行企业制度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循序渐进地引导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放下“老大哥”的面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变现如今国有企业“大而不强,失之于大”的不利局面,使得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解决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对政府过于依赖、人力资源管理过于单调、企业发展战略不明晰、企业遗留问题一时间难以解决等诸多问题,形成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新常态。
再次,实行市场制度创新,推进市场一体化战略。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商品市场建设工作,实现东北地区市场一体化,完善和创新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种形式的市场经营主体,为新创企业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第二,完善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建设,充分挖掘东北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共同繁荣,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实行文化制度创新,为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和市场制度创新提供软环境保障。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创新固有国企文化,摒弃工作单位负责员工生老病死的思维观念,认识到国企并非“铁饭碗”,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才是“硬道理”。第二,兼容并包,善于接纳新思维、新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多种所有制企业在东北大地上共同繁荣,以兼容并包的心态接纳高科技新创企业作为经济转型振兴新的增长点,乐于、敢于并勇于加入到新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去。
(三)简政放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首先,简政放权,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调解作用。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减少“审批经济”的比重,放权给市场,让市场规律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遵循的信条,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经济发展回归理性。第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在政府行政审批时,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简化必要的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为新创企业注册、融资等程序提供便利。
其次,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求量的激增,但求质的飞越。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在质上深化东北地区市场化的改革,不断调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要追求在推进市场化进程方面出台政策数量的多少,而是要注重政府是否真正做到了简政放权、是否真正放下那只对经济全权管控的“闲不住的手”。第二,回归市场不等于放任自由。正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辅助作用,减少对经济的过分干预,但在出现“市场失灵”时,要及时给予充分的指导与帮助,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再次,减少“运动式”的检查,改变政府为企业操心、替企业办事的“包办婚姻”模式。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尊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律,对地区企业不要过多干涉,不要大包大揽、避免出现政府与市场严重错位的情况,避免造成企业敢怒不敢言的局面。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依靠法定程序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出现人情管理和关系管理的现象,避免充当侵犯企业自由发展的角色,还企业自由发展的空间。
最后,打消新创企业经营者的顾虑,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新创企业经营者对东北地区政策环境表示担忧,对回流创业感到犹豫不决。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向新创企业经营者释放积极信号,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以制度约束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济与管理的行为,还新创企业经营者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二,鼓励新创企业经营者建言献策,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如果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或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选择退出机制,政府不得通过行政手段予以阻挠干预。
(四)改变固有思维观念,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
首先,积极引导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改变情感大于理性的思维观念,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对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积极引导,在人际交往中强调感情,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注重理性,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解决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二,注重“规则文化”的培养,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竞争中,严格按照规则行事,一丝一毫不得马虎,决不允许感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培养良好的竞争文化环境,打消新创企业经营者回流东北创业的顾虑。
其次,积极引导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和员工改变务虚大于务实的思维观念,加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充分认识到空谈无用,实干兴邦的积极意义,发扬老一代东北人勤劳踏实、刻苦肯干的优良作风,为新创企业的引进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积极改变从众心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东北地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企业为了避免得罪人而人云亦云的状况。为此,在制定政策、讨论企业发展经营的方向时,要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要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再次,积极引导东北地区现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改变“官本位”思想,促进多种文化的融合。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兼容并包,促进多种企业文化的融合。由于东北地区国企较多,形成了层次型企业文化,层次型企业文化强调极强的执行力和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而新创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属于灵活型企业文化,灵活型企业文化强调创新[15]。灵活型企业文化与层次型企业的碰撞再所难免,加强两种文化的融合实为东北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王道。第二,摒弃“官本位”思想和浓厚的家族观念,多从企业发展的本身出发,少去考虑官员满不满意,政府高不高兴,在合理和合法的渠道下,进行企业经营和自主创新。
最后,培养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文化。为此,东北地区在新一轮振兴中应该做到:第一,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思维,弘扬创新精神,在东北地区营造一种积极的创新文化。第二,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高科技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完善东北地区创业孵化园和创业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自主创新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吸引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是解决东北困局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关键一环。诚然,东北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计划经济体制问题尚未解决和思维观念陈旧、落后等诸多阻碍中高端人才回流创业的问题。但困难只是暂时的,只有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性,实现产权、制度、市场和文化创新,促进东北地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律,改变固有思维观念,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东北地区才能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发展人才的沃土,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不断推进东北新一轮振兴,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李克强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增强东北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N].人民日报,2014-08-01(1).
[2]张嵩.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11-12.
[3]高建.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0-23.
[4]吴翠花,李慧,张雁敏.高端引进人才社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的构建 [J].统计与决策,2014(17):32-35.
[5]张平宇.“振兴东北”以来区域城镇化进展、问题及对策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1):38-45.
[6]邓健,王新宇.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以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 [J].中国软科学,2015(10):146-154.
[7]王红梅,孟影.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关性研究 [J].经济问题,2011(06):9-13.
[8]陈俊龙,赵怡静.“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J].长白学刊,2016(1):84-89.
[9]李奕陶.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研究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71-274.
[10]窦永斌.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J].经济研究导刊,2012(8):51-53.
[11]刘洋.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J].宏观经济管理,2016(2):47-49.
[12]程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0-52.
[13]马树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政策创新体系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3-24.
[14]杨隽萍,唐鲁滨,于晓宇.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 [J].管理评论,2013(1):24-33.
[15]王飞绒,方艳军.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1):36-43.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6)-02-0023-07
DOI: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6.02.004
收稿日期:2015-11-21
作者简介:闫佳祺(1991-),男,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Homecoming Tal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in a New Round of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Countermeasures
YAN Jia-qi1,GUAN Xiao-li2
(1.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 110169,China; 2.Centre for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Jilin University Finance and Economics,Jilin 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not vibrant,alth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tried to attract talentstoreturnto establish a business.The following fourinfluencing factors stillexist:theheavyindustry structure; thelarge shareof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leftoverproblems of plan economy system;the relativelyconservativeconcepts.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ttracting talents to return home to establish a business.
Key words:Northeast China;revitalization;talents;entrepreneurship;countermeasur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