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实践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21 01:29:02王媛媛
护理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护理教育教学方法

王 玥,王媛媛



角色实践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玥,王媛媛

摘要:[目的]分析角色实践法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学科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校2013级护理1班的72名学生作为试验组,以同级同授课教师的2班7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模式,教师完全掌控课堂设计;试验组是由学生采用角色实践法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及综合应用能力测评。[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应用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角色实践法,能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力,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关键词:护理教育;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角色实践法;综合应用能力

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内科护理学无论在课时的分配上还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目的数量上,占全部专业课程体系的30%~40%,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学科难度大、抽象烦琐,因此成为护理学界公认的“难教难学”的核心科目[1]。角色实践是社会成员了解角色的义务和权利、提高角色认知水平、掌握角色行为模式的过程,教学过程需参照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要求、社会环境进行主观能力、自我分析、行为理念和模式的调整,角色实践的核心是角色规范和价值观的学习[2]。有研究表明: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主体性,从不同侧面表达了角色实践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导入的理论讲授法,辅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护理教学中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对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积极作用[3]。但是,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完全掌握的难度大,只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真实体验以及运用到临床实践的目的,使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受到制约[4]。为了加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研究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实施角色实践法教学,并运用统计学和现象学研究方法,调查学生参与角色实践法教学的感受、观点,以此为基础分析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校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在第3学期,角色实践法的实施对象是2013级护理专业全日制三年制大学专科的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为试验组,共72人,全部为女生;2班为对照组,共72人,全部为女生。1班和2班的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年龄18岁~22岁(19.50岁±0.18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生源背景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角色实践法的定义以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观念和模式、主观能力等的调整,进行特定角色的实践学习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手段、程序的总和。学生以“教师角色”作为本课程角色实践法教学的角色选择。

1.2.2教学方法在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第3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课程。对照组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以案例分析导入、结合临床分析病例且讨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各系统疾病有基础认识;试验组采用角色实践法进行教学,根据内科护理学课程的9个教学系统将试验组72名学生分为9组,每组8名学生,学生以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每组学生组长以抽签形式选择9个教学系统中的1个系统单元,先进行集体备课,每组8个组员每人仍以抽签形式选取本系统单元中1个疾病进行个体备课,授课对象是试验组1班全体学生。

1.2.3教学内容安排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教学、病例导入、疾病护理总结,以授课教师作为授课主体。试验组学生做好实施角色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准备,即由学生确定授课目标及内容、授课时间、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工具的选用,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多媒体示教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学生是授课的主体,体验教师教学角色的完整过程,授课教师在学生授课结束后的下一次课利用30 min时间对上一节学生授课予以补充、评价,并请试验组听课学生为上一组的授课给予评价和提出意见建议,也为本组授课提供借鉴。

1.2.4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院教务处进行统一标准的期末考试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综合应用)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纸质试卷测试形式,综合运用能力考核通过将学生置于一个完整的内科病例情景模式中,按护理程序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完成护理“病人”的整个过程,且操作考核中人文沟通关怀也是指标之一。评价标准占综合运用能力考核比例为:护理程序各步骤有序完整占20%,疾病认知占10%,操作过程占20%,人文沟通占15%,应变能力占15%,健康教育占10%,仪表仪态占10%。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理论成绩与综合应用能力得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评价比较±s) 分

3讨论

3.1角色实践法能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护理程序、疾病认知、人文沟通和应变能力方面的提升,使学生获得了对角色过程的真切体验,熟悉了角色实践的全过程,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力,并对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3.2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角色实践法进行教学需不断优化在角色实践实施时间安排上,可以通过了解各课程的进度对本课程的具体安排加以协调,避免在时间节点上的冲突;为保证学生拥有足够时间完整地完成教师角色实践过程,可以在每位学生充分备课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讲、讨论,从小组中选拔最优者,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充分的点评,使角色实践教学法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郑矜,王文雷,王丽红,等.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浅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1(19):3128-3129.

[2]李泽楷,李平,田晓迎,等.角色实践法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196-197.

[3]王蕾,陈松兰.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87-88.

[4]吕永恒,陈琪,黄光胜.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12-13.

(本文编辑李亚琴)

Application of role practice in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e,Wang Yuanyuan

(Ha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nhui 236800 China)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532。

作者简介王玥,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36800,毫州职业技术学院;王媛媛单位:236800,毫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9.033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A-2418-02

(收稿日期:2015-10-18;修回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学护理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科技视界(2016年10期)2016-04-26 23:11:35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0期)2016-04-26 11:59:27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