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庆友,林丽芳,熊玉凤,谢春梅,姚 岚,韦柳情
雾化吸入次数不同对颈椎病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
秦庆友,林丽芳,熊玉凤,谢春梅,姚岚,韦柳情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次数不同对颈椎病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最适宜的雾化频率。[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3组在术后给予不同频次的雾化吸入,A组、B组、C组分别给予每天2次、每天3次、每天4次的雾化吸入,于术后第3天、第7天记录3组病人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呼吸道症状的VAS评分。[结果]于术后第3天时,3组间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时3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能在术后早期减轻病人的咽部不适,每天3次雾化不仅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咽部症状,且不增加病人的经济成本,是最适合的雾化频率。
关键词:雾化吸入;雾化次数;颈椎病;手术;呼吸道不适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疾病,通过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解除脊髓的压迫,由于麻醉时气管插管和术中对气管的牵拉,会在术后引起病人呼吸道的各种不适[1],目前临床上常常通过雾化吸入来改善病人的呼吸不适症状,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采用何种频率雾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术后病人采用不同的雾化频率,探讨雾化频率对病人康复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4月—2015年6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4岁~61岁,平均49.4岁,均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前呼吸功能测定及胸部X线片均正常,排除呼吸系统疾病,所有病人均经口腔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人口学资料、一般生命体征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3组病人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雾化吸入,吸入药液均相同(即为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104U),每次15 min~20 min,并于术后第5天停用。A组雾化频率为每天2次;B组雾化频率为每天3次;C组雾化频率为每天4次。
1.3指标观察①病人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时记录各组病人喉部黏膜反应分级。参照WHO黏膜反应分级,按WHO黏膜反应0度~Ⅳ度标准对黏膜反应进行分级。0度:无反应;Ⅰ度:黏膜充血;Ⅱ度:斑点黏膜炎;Ⅲ度:有明显疼痛;Ⅳ度:片状黏膜炎。因气管插管会同时损伤咽喉部,故将 0度~Ⅳ度计为 0分~4 分。②呼吸道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记录各组病人的VAS评分,0分为咽部无不适;3分以下为咽部轻微不适但能耐受;4分~6分为咽部不适影响睡眠但可耐受;7分~10分为咽部严重不适且无法耐受。
2结果
于术后第3天时,3组病人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于A组,评分明显下降;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第7天时,3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比较 分
表2 3组VAS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颈椎前路术后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一直都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由于术中对气管的牵拉和麻醉插管的影响,术后病人出现咽部各种不适,严重时甚至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3-4]。对颈椎术后病人进行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是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5-6]。目前,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减轻病人咽部不适的护理手段,通过雾化吸入以保持气道湿润,并使痰液稀释容易排出,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是必要且重要的操作[7-8]。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也一直致力于将合理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雾化吸入过程中,从而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临床效果[9]。但是目前在临床对于使用何种频率雾化一直没有定论,本研究将不同频率的雾化吸入应用于病人(每天2次,每天3次,每天4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第3天时,B组、C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每天2次雾化相比,每天3次或4次雾化能明显降低病人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每天4次的雾化,增加了1次雾化频率,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住院成本,但相比每天3次的雾化并没有明显地降低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可见每天3次雾化是最适合的频率。在术后第7天时,3组咽喉部黏膜反应分级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咽部不适症状通过各方面的干预能使病人自身呼吸道功能逐步恢复,于术后第7天时雾化频率对于病人的咽部症状的改善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术后早期病人的咽部水肿及其局部炎症反应重,每天3次以上的雾化吸入能明显减轻病人局部的炎症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病人的呼吸功能逐步恢复,到术后第7天时病人的咽部炎症情况已趋于正常,此时增加雾化频率对病人的咽部影响微乎其微,同时还加重病人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能在术后早期(3 d左右)减轻病人的咽部不适,每天3次雾化吸入不仅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咽部症状,且不增加病人的经济成本,是最适合的雾化频率。
参考文献:
[1]Plata-Bello J,Perez-Lorensu PJ,Roldan-Delgado H,etal.Role of multimodal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during positioning of patient prior to cervical spine surgery[J].Clin Neurophysiol,2015,126(6):1264-1270.
[2]江华,刘云,杨立井,等.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预警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7):607-612.
[3]郑炳鑫,陈晓亮,马进峰,等.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2):212-216.
[4]程爱斌,尚秀娟.吸入布地耐德混悬液对全麻术后患者气道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675-676.
[5]马春霞,景娥.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6A):2043-2044.
[6]左艳琴,黄素娟,郭雅梅,等.颈椎前路手术92例围术期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2-33.
[7]谢俊玲,熊英辉,华锦嫦,等.颈椎前路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5,36(3):393-394.
[8]李强,陈向阳,冯虎,等.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防治探讨[J].颈腰痛杂志,2013,34(2):124-126.
[9]秦庆友,宋恩鸿,罗宝凤.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术后病人呼吸道症状改善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1C):4160-4161.
(本文编辑李亚琴)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s of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Qin Qingyou,Lin Lifang,Xiong Yufeng,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541001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3501。
作者简介秦庆友,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林丽芳、熊玉凤、谢春梅、姚岚、韦柳情单位: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9.03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7A-2419-03
(收稿日期:2015-09-23;修回日期: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