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潜能学生”学习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2016-07-21 04:42:35孙小芬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效能心理干预数学

孙小芬

(上海市上虹中学,上海 201103)



数学“潜能学生”学习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孙小芬

(上海市上虹中学,上海 201103)

摘要:数学“潜能学生”是指智力正常,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但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时,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开动脑筋,思维上有惰性,缺乏耐心与合作倾向。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对这类学生加以干预,使他们能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规划、监控和合理评价,并激发这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使学习者数学学习效能整体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潜能学生”;心理干预;学习效能

一、理论界定

1.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特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2.学习效能(Learning Efficiency)

学习效能即学习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学业领域中的表现。起源于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心理干预策略

(1)元认知(Metacognition)及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on)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J. H. Flavell在对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即认知系统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不仅包括对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而且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学习方法与各种变量、元认知结合起来研究后提出了“学习策略”的概念。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

(2)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概念包含着一个人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态度的、能力的、情绪的、言语的等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经常会发现低学业成就的学生谈论他们自己的时候表现出格外的敏感,他们中有的人不愿被人议论,有的不愿谈到自己,有的不愿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甚至当谈及对自己的看法时情绪突然不稳定。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在一线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比如一个学生,他很懂事,也明白学习很重要,但其学习情绪很低落,总是认为“我不能”“我做不到”“这太难了”,学习表现低下。这是因为其心理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没能积极地影响和调节学习行为。笔者认为心理干预不只可以实施于专门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干预,以及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对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关注。

2.研究背景

具备以上所列情况的学生都可称之为“潜能学生”。这一称谓是由“学业不良学生”衍生而来的。学业不良是教育活动中的普遍现象,由于各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文化的不同,对学业不良及相近的概念有多种称谓。笔者考察了几个走在研究前沿的西方国家的成果,形成了学业不良的相对性观念,即实际的学习成就低于智力所提供的潜力。后来国内将这类非智力因素的学业不良学生称之为“潜能学生”,这类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为,智力正常,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开动脑筋,缺乏耐心与合作倾向,思维上有惰性,作业完成率较低。从心理深处挖掘出这类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很多一线教师的迫切希望。

长期以来,面对这些“潜力学生”,笔者一边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这类学生应有的潜力,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更深的造诣,一边也在积极探索,采取了很多策略,如手把手地教授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及时捕捉他们的积极情感,不断地鼓励、沟通等。这些策略起到了一定的短期效果,但不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普遍性。上学年,笔者参与“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研究”这一课题,深感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概念理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有一定的启发性,可结合数学学科教学进一步地开展和延续。

3.研究目的和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叶澜教授也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不仅是主体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心理、个性和情绪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实践经验,启发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从根源上查找和分析学生厌学情绪和学习表现低下的原因,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实施过程

1.实施思路

本课题利用笔者任教年级每周两节自主拓展课的时间,根据各班级数学任课教师的反馈,有选择地对八年级16位数学“潜力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观察法,通过心理干预、课堂教学实践等手段,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数学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的自我概念、元认知策略、社会性心理补救三方面进行干预,以增强学习效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能,达到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预期的学习效能。

2.具体安排

课时分配、心理干预和学科教学内容、策略、方法归纳如下,见表1:

表1 学科教学之目标、内容、策略、方法一览表

3.操作程序

图1 操作程序图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数据分析

图2 元认知监测图

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前测计划得分25.191131后测计划得分27.501741前测监测得分39.631957后测监测得分43.132561前测调整得分33.942045后测调整得分35.692249前测总分98.7550139后测总分106.3164151

由表2数据可知,前测元认知与后测数学成绩的相关要小于后测元认知与后测数学成绩的相关(0.319和0.715),这说明元认知是原因变量,数学成绩是结果变量,通过元认知训练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

图3 元认知监控得分图

图4 数学成绩得分图

由图3、图4数据可看到,前测数学成绩与后测元认知的相关小于后测数学成绩与后测元认知的相关(0.561和0.715),这说明通过有效训练,样本中的数学成绩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后测元认知与后测数学成绩显著相关,说明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元认知训练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2.研究结论及问题

(1)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成就动机

研究开展初期,笔者选取了本年级16名数学“潜能学生”和16名非学业不良的学生,他们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且年龄、性别分布亦相同。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行为的自我知觉和智力水平。研究发现,学业“潜能学生”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学习能力都抱有比非学业不良学生更消极的态度。

研究开展过程中,笔者着重对数学“潜能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干预。如帮助学生制订有挑战性但又可控制的目标,给学生提供内在参与性作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发现自己切实存在的长处,使其产生满足感、愉悦感、成功感。最终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出数学“潜能学生”应有的学习潜力。

(2)唤醒元认知意识,增强元认知过程

法国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认为,“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相对来说,知识是静态的,思维是动态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要求其死记应背、生搬硬套,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进其思维品质。

笔者在所任教年级开展了“元认知监控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可以自身发展元认知能力,但“潜能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还相当贫乏。解题过程中,他们对题目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题目中给出的直观条件和具体的问题,却很少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思考和推理过程;完成题目后很少检验,更不会进行自己反思或和同伴讨论、总结自己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怎样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很少认真体会教师的分析思路,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果;很少合理计划和安排做题的时间和策略,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其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反省,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而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自己吸收有关元认知的知识和学习元认知的策略做好准备。

在学习活动之前,着重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学习活动做好具体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保证学习计划顺利执行和积极进行自我检测。教学过程中,着重指导学生应用“KWL方法”和“五步作业法”两种策略方法。 “KWL”是“Know,Want,Learned”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具体是指在解题过程中“知道什么,想要解决什么,学到了什么”。 所谓“五步作业法”即“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运用该策略时需要注意什么?该策略能否推广到其他情境?还有没有更好的策略?”。这两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能力,在解题过程中的有效规划、监控和评价能力,使数学活动成为学习者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笔者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几何论证推理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元认知策略中的“KWL方法”和“五步作业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可见,思维作为一种技能可以被直接传授,但思维不是纯粹的抽象物,思维以知识为加工材料,以产生新知识为结果;以知识为内容,训练思维技能、技巧和策略,以激发思维过程,提高学习效能。

(3)总结经验,继往开来

虽然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学“潜能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效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对有些不能主动配合干预的学生、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和策略。另外,学生学习效能的综合提高,还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U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al “Potential Students”

SUN Xiaofen

(Shanghai Shanghong Middle School,Shanghai 201103)

Abstract:Mathematical “Potential Students” mean the normal intelligence students, who have a certain logic thinking ability, but unsatisfactory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se students generally show inattention, easy to be distracted, passive thinking, not actively use their brains, inert thinking, lack of patience and cooperation when they’re in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take targeted intervention in these students by stages to make them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asks, and make effective planning, monitoring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esid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to overall improve their mathematic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mathematical “Potenti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learning efficiency

作者简介:孙小芬,安徽芜湖人,上海市上虹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效能心理干预数学
课堂管理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探微
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41:12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27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6:00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1:00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39期)2016-06-12 19:21:37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