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2016-07-20 04:09李栋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7期
关键词:班集体初中生习惯

李栋春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双重成长时期的初中生往往已经觉得吃力,再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中遇到一些挫折,如疾病、意外伤害等,就很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其实现在的初中生或多或少都在经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再加上缺乏好的引导,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初中生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做好相关教育工作,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课业知识,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其在心理与身体上共同成长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达到平衡,整体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得以实施。

(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一小部分受智力影响,更大一部分是受性格、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影响,这其中,习惯又占了大部分比例。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个人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培养创造力、兴趣点的关键因素,而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受到阻碍时,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心理负担,导致思维不够活跃,不会学也不爱学,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中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就不易更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德森也表示,健康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达到学习的成功。

(二)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园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整体,少数学生容易在这个整体中受多数学生影响,所以,如果班集体散乱、风气不正,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消极影响的。学生在家中被父母捧在手心,很少经历挫折,在班级中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情绪化,加之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这对班级管理是很不利的。作为班主任,加强心理教育,采用心育的方式对学生各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交际上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能够促使学生对班级、对校园有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加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创造硬环境,即静态的文化心理环境,主要是教育环境的布置。在教室中挂上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能够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利用黑板报,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开辟心理知识专栏,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解决普遍心理问题;在班级图书角中增设适合学生观看的心理方面书籍或是积极向上的励志书籍等。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创建良好的软环境,即动态的文化心理环境,如良好的班级风气、人际关系等。学生在良好的班级风气、人际关系中更容易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也容易发展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应该努力促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例如成立互学小组,关爱小组,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对学生有着生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打开心门,消除顾虑,同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此时潜移默化的教育也能更加容易被接受。

所谓“润物细无声”,通过活动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表现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的长处在学习成绩以外的地方得以展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开展知识竞赛,知识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可以是生物知识、天文知识、历史知识,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才能。或者是开展手工竞赛,如艺术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才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班集体初中生习惯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