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胜 李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文化内涵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初中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转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将会遇到许多阻碍,甚至误入歧途。因而,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一、德育在初中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目前,德育理念的提出已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认可。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对学生进行的德育工作,教师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学生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随着社会各界的努力,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在发生转变。因此,相关部门更应对初中德育工作加强管理,增强对初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让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初中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知识,研究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此外,教师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误入错误的道路。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其进行德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从而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其进行德育,而且,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比如: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尊心、逆反心理较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异常的行为举止,脾气也十分暴躁,如果控制不得当,校园暴力事件将会频繁发生。因而,教师在遇到以上情况时,要冷静处理,友善地对待学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批评,让学生自己总结所犯的错误,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使学生虚心接受教师对其进行的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自卑心理,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关系。
(三)转变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使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导致德育无法深入到初中教学中。因此,初中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行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只有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才会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
(四)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并且,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才是最有力的说服者,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学生也不会心甘情愿接受教师对其的教育。
(五)提升教师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素养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将重要的德育精神和理念灌输到教师的思想中,让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应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能合理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新学期初,学校应制定关于德育的规章体系,加深对教师的监督与管理,让教师将德育实践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总之,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将德育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品德行为,并且,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水平和品德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
(作者单位:四川资阳市雁江一中
四川资阳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