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与国际商务会展课程教学实践

2016-07-20 16:43代宁饶军史晓春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探究式学习综合素养

代宁++饶军++史晓春

【摘要】全球教育创新和变革正在进行,中国也不例外。然而,教育创新和质量的改善不仅局限于大众教育领域,而更应该关注于教育的细分领域,并提供可供升级扩展的教育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致力于教育的各类创新与变革。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融入国际商务会展课程的课程设计,旨在拓宽在校本科生基础教育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科学指导和协助,大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够理解跨学科类课程的理论概念并完成项目型任务,并在不断的项目型任务反思中,提升团队在中英双语环境下处理复杂任务的协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认知。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课程设计 综合素养 职业意识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它历来超越国界,并越来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进入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阶段。行业及工作的愈加细分趋向,需要劳动者和从业人员拥有更为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其中包括自主学习、实际操作、团队协作、运作统筹以及更为重要的创新和创意能力等。因此,人们获取和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开展相关工作的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许多发达国家将注意力着眼于各自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中国在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探索的同时,展开了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改革要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传授。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课堂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做事和思考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西方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按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研究性学习也称为探究式学习(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教育,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更为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校课程中,探究式学习被界定为: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这样,就把学校课程实践中的探究活动与教师讲授,学生听讲(tell-listen)的教学实践活动区分开来,并对应起来。有学者提出其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目前我国教育学界对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的本质内涵、特点目标及其教学模式等理论层面的探讨,对高等教育领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和评价的研究尚需完善。即使有关于相关学习评价的研究,也只是对评价方法、评价原则等进行综述,而从学生感知角度的评价相当有限。“我国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远远多于对实践层面的研究。但在具体实施研究课题、需要获得资源和信息帮助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进行探究的学生,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未来高教改革的关键,倡导从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达到培养“具备品德修养与学识完整的人”的目的,指导大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该论文以国际商务会展课程为案例,实施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框架,从四个视角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效:(1)促使学生成为有效处理信息的学习者;(2)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3)在具有意义的背景中建构拓展新知识;(4)学习者有机会利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进行再创造与实践反思。

二、相关研究回顾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课程形态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性。19世纪初期, 带着独立与自由的学习研究理念,洪堡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柏林大学并提倡,“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真正的世界,这一认识过程必然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教条接受过程。”我国学界普遍认同,有学者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提出,自18世纪以来探究式学习的三次发展阶段: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卢梭认为人天性具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这种观点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有杜威、克伯屈等进歩主义者以及康茨、拉格等改造主义者;杜威 (J. Dewey) 认为,最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表现为一种集体式的合作研究。布鲁纳也认为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共同活动。个体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很重要。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欧美诸国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美国的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倡导者。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 Schwab),在杜威的实用主义和布鲁纳的发现法基础之上,提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施瓦布建议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实验,在知识的传授之前而不是之后,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学习。施瓦布的观点启示教师应该以探究的方式将科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则应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要研究学校课程中的探究问题,首先要对“探究”的概念以及“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清晰的界定。在汉语中,“探究”就是“探索、研究”,而“探索”的解释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endprint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流大学纷纷为本科生提供研究机会,让他们积极参加本科生科研项目,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广泛开展本科生研究和推广研究性学习,是进行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阿基米德支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教育改革,改革者的目光焦点从教师的教学转向了学生的学习。我国一些学者研究了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成就动机。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2个问题:

(1)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框架中,学生用已有知识、所学新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做事的能力如何?

(2)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框架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职业意识是否得到了拓展与加强?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中华女子学院21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年龄在20到22岁之间;学生的专业方向为跨文化商务沟通,专业方向前修课程涵盖跨文化商务沟通、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翻译等。全体学生曾参与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其中40%的学生参与过国际会议语言志愿服务工作。

3.数据分析过程和研究结果。国际商务会展课程的前期设计框架依据2008 版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后缺乏用知识和语言做事的综合能力、缺乏职业意识等。在2012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国际商务英语会展”实践类课程,该课程从设计框架、讲授、指导与评估由三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完成,三名教师分别研究方向为课程设计,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共同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研究方法采取定性和混合研究。(见下表)

方法分类 内涵界定

实证研究 定性研究 通过访谈、观察、实物等收集数据,运用归纳的方法分析数据。

混合研究 问题确定,就收集的数据、视频材料等,综合分析、归纳和国内外研究比较。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国际商务会展的学习语境中,激活已有的部分知识,但如何应用理论和新知识完成实际任务具有不确定性和迷茫性行为。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后,应用语言技能和重组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普遍偏弱,对知识的迁移缺乏掌控能力。(2)在完成递进式的四个任务过程中,伴随着任务难度系数的增强,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显著差异,每组内部每个组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合作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讨论与启示

研究式的主要形式包含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研究性学习方法采用25-30人的小班制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够允许教师动态关注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依据课题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等要素,国际商务会展课程设计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常作为协作者而非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在互动中解决复杂和真实的问题时,教师期待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内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生交流、推理、和评估当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应对学生的提问中,要避免成为学生的信息来源,而应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助推者和监控程序的观察者和守护者。对于学生没有认知和评价的视角,教师团队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与全班共同讨论,而非直接给出评价结果,这种做法是突显探究式学习特点——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

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彰显的问题。

(1)学生用英语语言做事能力与专业大纲所要求的个体差异显著。课程依据研究性学习的框架,在国际商务会展课程设计中,设计了四个模块。前两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为: 在国际商务英语会展语境中的学习实践中,在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会展英语新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即跨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前修知识和口笔译语言技能,完成每一个综合性新任务。新知识的学习以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参考书和全球会展网站等为学习资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所有的四个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能应用的技能和现代化网络技术。学生被分成5人一组,在每一个任务中,每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就教师团队的任务制定出实施计划,开展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和任务评估等,每组组长除了呈交任务结果,还需说明组员在完成该任务中的贡献率和组内的现存问题。

在四个递阶式小组任务实践中,英语基本功强的学生,综合做事能力强。在学生的反思报告中,学生陈述“由于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给会展词汇、句子翻译及论文写作等任务带来了诸多困难。” 基于问题的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自身知识疑难问题和回答小组成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探索教师给出的目标任务。从学生反思报告中得出26%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主要问题体现在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不牢固,缺乏自我解决问题意识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endprint

(2)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个体差异显著。课程设计循序渐进,评价方式高度真实地模拟了职场绩效考核方式,相对科学,有效地激励和评定了每组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的贡献率,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真实感受到了职场上优胜略汰的规则。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每完成一个任务后,小组民主选举组长,在第一个任务中,学生对步骤没有规范认知,有3个组的组员提出轮流做组长,但对于组长需承担的责任没有丝毫的概念,在完成第一个任务后,有2个小组的组员对领导力有了全新的概念;在访谈中学生陈述:“首次实行分组绩效的方式完成工作并分组计分,由于与之前的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不同,小组内人员分工并不十分明确,部分同学对这一方式不适应,组长的领导能力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学生还认为 “将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有选择的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可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第四个任务中,每组需要筛选在北京正在举行的国际展会进行深入调研并完成视频制作和论文。完成整个任务的全过程使学生们深刻的理解了国际商务会展英语的课程内容和职业路径,对会展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学要有所思,有所用。学生反思道 “通过展会调研和小组合作实践,懂得了会展需要综合性的人才——善于沟通,有思想,有创意,严谨细致,有激情还要稳重。”部分同学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并希望到会展行业实习并应聘。

学生通过对四个任务中问题的了解、探讨、研究和思辨,学会应用和获取知识、辨别和收集有效信息和数据、系统地分析和解释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的学习方式。学生认为 “了解了会展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运作模式,完善了商务英语的知识结构,强化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效用,一致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会展实践类课程是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方向的必不可少课程。”但学生还认为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研究型学习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离不开团队合作。在面对组内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需要真诚沟通,并肩合作。”基于研究性的国际商务会展课程设计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素养与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有意愿去弥补差距。

五、结语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应当提供给学生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探究型问题,并要求他们进行仔细观察和周密分析,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依据及合理解释。在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指导、鼓励和训练,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论据。”学生通过探究、研习一个特定的专题,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技巧,吸纳新知识,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督察和鼓励下,执行问题探究的步骤,完成问题的探究过程及自我评估,继而达到学会学习、解决问题和协作学习的目标。国际商务会展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探索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和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彰显的问题,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学案例,是一线教师以行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著.严守戢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存召.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2).

[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

[5]洪才.想念洪堡——柏林人学创刊200周年纪念[J].复A教育论坛,2010(6).

[6]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 (5).

[7]Schwab,J.(1964),‘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ry,in Teaching of Scien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

[8]Schwab,J.J.The practical 4:Something for curriculum professors to do.Curriculum Inquiry,1983,13.(3).

[9]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10]鲁保华.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11]Watson,George.(2001).Problem-based learning.Speaking of Teaching,11(1),1-7.

[12]ScienceforallAmericansonline,onlineavailable:http://www.project2061.org/publications/sfaa/online/chap13.htm(April 7,2016).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2-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建项目“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100049806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探究式学习综合素养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从校门迈进职门的角色转换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