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系统职教集团背景下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研究*

2016-07-20 07:11戚正楠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职

胡 巍,戚正楠



供销系统职教集团背景下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研究*

胡 巍,戚正楠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办公室,浙江 绍兴,312088)

摘 要:通过采用传记分析法采集国内外100位科学家的素质特征,并且借助经典素质模型建模路径对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进行构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职创新型人才具有26项共性素质特征;二是素质划分为知识要素、思维要素、能力要素和个性动机4个维度;三是4个维度中知识要素起到基础性作用,思维要素和能力要素起到关键作用,个性动机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供销系统;高职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拥有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和基层供销社五个级别的组织系统,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问题等重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物流的主导力量、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悠久,现有本科、高职和中职学校近百所,具备一定的系统优势,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与相关行业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当前,经济发展转变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快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供销系统院校逐步重视集团化办学模式,并且通过多年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供销系统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产业稳步发展,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因而作为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和农村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今后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供销系统职教集团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如何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问题。[1]由此,应准确认识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制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明确供销系统职教集团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从而实现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密切联结农民利益,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目标。

纵观已有成果表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工程,不仅各阶段教育培养会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社会、家庭、文化等因素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都是基于多视角。近几年学者的研究认为,创新素质和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尽管国内对高职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颇多,但是大多数缺乏客观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据,也未能构建出具体素质模型。同时以供销系统角度进行相关研究的成果也较为少见。

一、相关概念

(一)创新型人才

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表述各异,且与国内的概念几乎没有完全对应,[2]同时主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来研究创新型人才。我国则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创新型人才概念,并开始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且大多研究创新素质领域。[3]尽管国内外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在普适性的创新素质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4]

(二)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

作为特定的群体,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类别,但现有研究对其少有明确的定义。然而该高职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进一步拓展,不仅可以采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对其进行基础性定义,而且自身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可以定义为:通过供销系统职教集团一段时间培养后,具备良好的创新型素质体系,在突破原先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独创性成果,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

二、素质要素的采集

(一)方法和数据

将McCelland开发的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为核心的经典素质模型建模路径作为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主导方法。该技术操作流程包括:第一要确定标准并选择符合要求样本,第二要通过行为事件访谈获取样本素质特征的数据资料,第三要分析数据资料后初步建立素质模型,第四要对素质模型进行确认和检验。[5]现有研究结果表明,BEI技术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6]

由于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的总体规模较少,故可获得的访谈样本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使用传记分析法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的主要手段,以保证素质特征采集来源的数量。尽管通过传记分析法采集的创新型人才可能会因为时代背景、技术发展水平、工作领域和研究方式等条件的不同而造成一些差异,但是不同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从事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型素质还是存在较大的共性。

在创新型人才研究领域中,传记分析法是借助个案研究分析和历史文献分析对创新型人物的传记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其将创造性事件认定为单一生活事件,通过阅读创新型人物在生活中所发生过的具体创造性实践来分析描述,从而揭示出创造力个体的共性特征或成长规律。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运用传记分析法对杰出人物的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后表明,该方法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以及无需亲身进入研究情境,使得研究对象不会受到实验情境的干扰,从而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7]

采用以下两个文献作为分析材料: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版),其中收录了春秋战国到清末的77位中国科学家传记。二是《外国100位科技精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其中收录了 100位外国科学家的传记资料。从《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中随机抽取了50位人物作为分析资料,从《外国 100位科技精英》中同样随机抽取了50位人物作为分析资料。样本科学领域分布状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50位中国科学家的科学领域分布

表2 50位外国科学家的科学领域分布

上面两个来源资料均能客观、严谨地记述了这些科学家的创新型行为及相关成就,较好地反映了科学家的创新型素质。因而,能够满足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要素采集的基本需要。

(二)分析过程

为充分发掘各个传记资料中的关键信息,按照非结构化定性研究分析法的要求,对每份资料的阅读次数均在三次以上,并且着重寻找每个样本在具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性。每阅读完相应资料后,根据特定语境提取出最能体现样本特性的素质信息,用概念用语予以命名、登记。

(三)分析结果

经过对 100份传记资料阅读分析,共得出47项素质特征。其中,26项素质特征在30%以上的样本上出现,其余21项素质特征在样本出现的频率不足30%。一些研究表明,素质特征占研究群体样本数30%以上时,可以在一般程度上体现该群体的共性素质特征。故将26项素质特征作为创新型人才素质要素,并按照基本属性将这些素质分别归入知识要素组、思维要素组、能力要素组和个性动机组。具体素质特征在100位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如表3所示。

表3 26项素质特征出现频数结果

9   探索精神  78  78   个性动机组10   求知欲  77  77   个性动机组11   前沿知识  73  73   知识要素组12   执着性  66  66   个性动机组13   理解力  62  62   能力要素组14   分析力  59  59   能力要素组15   自信心  55  55   个性动机组16   推理力  48  48   能力要素组17   实践能力  43  43   能力要素组18   联想思维  42  42   思维要素组19   类比思维  39  39   思维要素组20   注意力  39  39   能力要素组21   冒险性  36  36   个性动机组22   灵感思维  35  35   思维要素组23   责任心  35  35   个性动机组24   逆向思维  32  32   思维要素组25   协作力  32  32   能力要素组26   主动性  32  32   个性动机组

将26项素质要素按照知识要素、思维要素、能力要素和个性动机四个维度进行归类:

1. 知识要素组

包括 4个素质特征,分别为:专业知识(expertise)、理论知识(theory knowledge)、前沿知识(frontier knowledge)、交叉知识(cross knowledge)。

2. 思维要素组

包括 5个要素特征,分别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灵感思维(inspirational thinking)、逆向思维(reverse thinking)、类比思维(analogical thinking)、联想思维(associative thinking)。

3. 能力要素组

包括 8个要素特征,分别为:洞察力(Insight)、分析力(analytical)、推理力(reasoning)、规律探索(rules seeking)、实践能力(practical ability)、协作力(collaboration)、理解力(understanding)、注意力(attention)。

4. 个性动机组

包括 9个要素特征,分别为:探索精神(exploring)、自信心(self-confidence)、执着性(persistent)、严谨性(rigorous)、好奇心(curiosity)、责任心(Responsibility)、求知欲(thirst for further knowledge)、主动性(initiative)、冒险性(adventure)。

以上四个组的26项素质要素构成了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基本要素。

三、素质模型的构建

(一)素质模型的建构及解释

经过上述步骤后,构建出图 1所示的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该模型中,知识要素组里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前沿知识和交叉知识都是高职创新型人才所要掌握的,并为创新活动提供支撑,起到基础性作用。思维要素组中既包括理性和非理性思维,又包含着认知思维,对高职创新人才而言具有较大的共性特征,并为突破惯有思维以及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持。能力要素组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对于创新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职创新型人才进行创新行为的实践体系,能力要素组和思维要素组构成有效进行创新并使其成功的关键环节。个性动机组尽管因人不同且常被忽视,但却是影响高职创新人才的内在因素,对创新行为起到促进作用。

图1 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模型体系

(二)素质模型的验证

为验证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效度,将模型中的26项素质要素编制成评价量表。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分法:1表示“不确定”,2表示“有点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4表示“大部分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其中第10项和第20项为反向评分,并对两项问题进行了重新赋值处理。此次量表调查组分别为:教师组、学生组和企业组,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取得教师40名、学生100名及涉农企业管理人员30名。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工作。

教师组、学生组和企业人员组对26项素质要素的评分结果如下:

表4 教师组对26项素质要素的评分结果

表5 学生组对26项素质要素的评分结果

2   好奇心  0  0  1  12  87 3   洞察力  0  1  8  18  73 4   发散思维  0  0  7  8  85 5   严谨性  0  4  17  15  64 6   理论知识  0  8  10  12  70 7   规律探索  0  10  17  19  54 8   交叉知识  0  2  8  12  78 9   探索精神  0  0  0  8  92 10   求知欲  0  0  2  13  85 11   前沿知识  0  0  2  22  76 12   执着性  0  5  15  28  52 13   理解力  0  0  7  17  76 14   分析力  0  1  8  23  68 15   自信心  0  0  1  9  90 16   推理力  0  5  18  24  53 17   实践能力  0  0  1  4  95 18   联想思维  0  3  20  19  58 19   类比思维  0  2  18  25  55 20   注意力  0  15  19  16  50 21   冒险性  0  0  0  7  93 22   灵感思维  0  0  7  8  85 23   责任心  0  9  28  17  46 24   逆向思维  0  0  7  18  75 25   协作力  0  0  3  5  82 26   主动性  0  3  3  6  88

表6 企业组对26项素质要素的评分结果

15   自信心  0  0  0  0  30 16   推理力  0  0  0  2  28 17   实践能力  0  0  0  0  30 18   联想思维  0  0  2  7  21 19   类比思维  0  0  4  6  20 20   注意力  0  0  4  5  21 21   冒险性  0  0  0  0  30 22   灵感思维  0  0  3  7  20 23   责任心  0  0  0  0  30 24   逆向思维  0  0  0  1  29 25   协作力  0  0  0  2  28 26   主动性  0  0  0  0  30

从表4、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三组被调查人员中大部分认可26项素质要素,且选择数值5“完全符合”的样本数均在半数及以上。由此说明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具有较好的效度。

四、建议与结论

通过对供销系统职教集团高职创新型人才模型构建可以看出,供销系统职教集团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一)政府部门加强支持,进一步整合可利用资源

政府支持对于供销系统职教集团而言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政策优惠和资源整合方面。当前,政府对于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仅起到引导作用,没有形成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导致没有形成实质性结果。针对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为供销系统职教集团和相关行业搭建合作平台,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

(二)教师改进教学行为,进一步加强正向作用力

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成、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建构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将其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以及相关结果转化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这些都可以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育起到正向作用。

(三)开辟多种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既是对学生的知识传输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在第一课堂进行创新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供销系统职教集团内部合作企业、外部创新型企业与机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创新人才合作机制,并以此为学生开辟具备常态化的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实践训练平台。由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实践保障。

(四)完善环境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大间接影响

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处的环境条件对培训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发挥其在职教集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创新的动力,最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间接作用。此外,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形成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开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5-6.

[2] 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对 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9-152.

[3] 朱春玲,刘永平.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中国移动通讯集团调研数据的质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1737-1744.

[4] 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09(7).

[5] 秦杨勇.能力素质模型设计五步法[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6] Boyatzis. R. E. 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the matic analysis and code development[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1998.

[7] 朱晨海,孔克勤.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的扩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2,(6):668-671.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Voc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in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HU Wei, QI Zheng-nan
(College office,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Shaoxing, 312088, China)

Abstract: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biography collec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00 scientis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with the help of classical quality model modeling path,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a quality model is buil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1) The innovative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has 26 comm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 (2) Quality is divided into knowledge elements, elements of thinking,ability and personality motivation;(3) Knowledge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above four dimensions,elements and ability to play a key role of thinking, personality motivation play a promoting role.

Key word:innovative talents; model of talents;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64X(2016)02-0032-06

收稿日期:2016-02-20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一般科研项目“供销系统职教集团背景下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GX1326)。

作者简介:胡巍(1963—),男,浙江绍兴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