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王庄财政所 姚建春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问题探讨
姚王庄财政所 姚建春
摘 要:会计政策选择分为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宏观概念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指的是由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机关通过制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等方面所做出的规范,包括程序、原则、方法等;微观概念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宏观会计政策为指导,经过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选择最能恰当地反映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 内涵 手段 建议
1.1 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与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有关的一系列会计行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对象,包括会计原则、方法等具体内容;二是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三是会计政策选择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比如相关法律准则。
1.2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在一般会计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或企业市场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一般分为调增利润、调减利润和利润平滑三大类型。
1.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盈余管理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盈余管理必须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为盈余管理的对象是公认的会计方法、会计准则这两种空间因素,以及这两种空间因素时点选择与控制的时间因素。也就是说,会计数据本身是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二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是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三是盈余管理改变的仅仅是企业的实际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对企业的实际利润不产生影响。四是盈余管理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企业管理层或实际控制者既是盈余管理的主体,又是盈余管理照顾最多的一方,盈余管理的受害者将会是小股东和底层雇员。
1.2.2 盈余管理的动因
一是内部原因,包括筹资动机、避税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以及债务契约动机。筹资是盈余管理的直接动因,主要经过了首次发行阶段、配股阶段和增发新股三个阶段;盈余管理中的避税动机是十分明显的;政治成本动机指的是企业受到会计数据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也就是说,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受到严厉的政策限制,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是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足两大方面,这就为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1.2.3 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通过盈余管理可以采用利润前推的方法提高当期利润,进而帮助企业暂时度过危机。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若盈余信息不真实,则会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盈余管理对某些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三是滥用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失真,财务报表变成数字游戏,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和客观性。
1.3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共性,因为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其结果也会影响到盈余,与此同时,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也有很大的差异——管理当局的动机,会计方法只是盈余管理的方法之一,盈余管理还可以采用诸如安排交易方式等非会计方法,这种非会计方法就超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2.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难以被外界发现的被企业青睐的方法,包括调整持股比例、合理调节资产总额,进行盈余管理。
2.2 折旧政策的变更
折旧政策在那些固定资产金额所占比重较大的工业企业中应用最多,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所以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要通过加速折旧来加速资金的回收。
2.3 存货计价方法变更
存货分为对外销售和内部消耗两个部分,这两者共同影响会计利润。存货计价方法虽说是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因此,当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更的时候,就会对会计信息的公布和现实资产与会计账面的差异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各期纳税和现金流量的分配。
2.4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是以控制相关费用为手段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它是一种比较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能够让企业发挥更大的自主空间。但是这种方法在让财务较好的企业实现利润平稳发展的同时,还会让财务不好的企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祸害。
3.1 完善治理结构
一是还原监事会的原有职能,充分发挥其独立性。首先,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监事会履行监督功能上;其次,监督财务报告、进行内部控制是监事会的职责,这一职责就要求监事会成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能力和会计方面专业技能,充分发挥监督外部审计、监督财务报表、监督内部控制系统这三大职责。二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是监督管理层的最高内部控制机制,代表着全体所有者的利益,并掌握合并收购、重大投资等重大决策权。因此,要建立独立的董事制度,发挥董事会内部的相互制衡作用,以保证其独立公正。三是建立业绩和报酬相对应的长期激励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进而减少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规范作用,调动员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3.2 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信息披露的滞后性为盈余管理留下了充足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财务报告形式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给信息披露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大多是定期披露和流动披露相结合,通过年报、半年报、季报等形式开展,基于这种情况,定期披露就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简明易懂,尽量披露出诸如公司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会计原则、会计信息等重要信息,这样一来,披露的信息越多,就会让可用于盈余管理的私人信息越少。
3.3 改进和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屏障,因此,加强审计是十分重要的。改进和加强审计监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加大外部审计机构的法律风险。因为法律是企业的外部保护壳,所以要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逐渐从法律层面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使他们遵守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情况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公布出来,增强其风险意识。
二是改善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因为管理当局是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也就是说,审计是由管理当局聘请审计机构来完成的,并监督管理者自身的行为,所以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交易中的平衡关系,代理人相互监督的现象取代了实际监督者的地位,使得外部审计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改善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是强化注册会计师设计的独立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让注册会计师真正独立执业,没有了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就会做出错误判断,进而让审计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程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切实履行社会职责,也是防范过度盈余管理的关键所在。
3.4 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能够更好地引导、控制会计系统作用的发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解决现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造假等不良情况,当前,我国很多学者对盈余管理各持己见,难以界定盈余管理是否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明确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与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提供政策性的建议;从公司角度来说,要做到遵法守法,建立监督制度、激励制度、独立董事等,奖惩分明,对违反法规、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严肃处理。
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共性,又有差别,虽然会计政策选择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其结果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余。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各自的作用,取之合理则企业发展,取之不合理则企业倒退。
参考文献
[1]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孙峥嵘.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及市场反应[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马娜.我国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