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践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大胆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将教学活动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当前,初中生渴望了解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迫切希望能接触社会,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特别是对社会热点十分感兴趣,以期参与到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来,以丰富自己思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大胆打破应试教学“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只有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才能更加主动地探究并充分认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积极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扎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教师来讲,不是降低了教学标准,而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情况,从而依据学生兴趣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进而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高效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一课时,教师应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而是借助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他们加深对好习惯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好习惯对人的行为、习惯及性格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及思想素质的高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处于主导地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只有确保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其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程专业知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其能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转变成多维度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专业知识十分丰富,才能对教材结构及各个章节知识的关联性进行全面解读与准确把握,才能正确分析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才能大胆创新并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组织出开放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亲自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环节,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将教学重心从应试教育中的“教师”转移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提升品德水平。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以小组协作方式为学生组织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就“自立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讨论,使得他们在对生活实例的讨论中更加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就显得有些乏味,这也是应试教育中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依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将教材中空洞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实践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并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尝试与父母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就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过程进行讨论,从而使得他们掌握更多的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并深刻体会平等沟通的作用与意义。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并借助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努力为学生组织出开放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从而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终促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从应试教育成功转向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