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
摘 要: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语文是工具学科、基础学科,一个人无论将来做什么都离不开语文。未来世界所需要人才是“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人才”,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重要因素组成的,其中教师这个重要的要素起主导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就是说,教师要根据作文教学要求和内容,想方设法地进行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完成作文训练的任务。
课改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的情况下该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写好作文必须有丰富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素材积累不可小觑。
八年级人教版春季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都是回忆性散文,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些文学作品能促使人追求那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例如《藤野先生》写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我的母亲》截取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塑造母亲的形象,这些典型材料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闪光的、难忘的,表现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更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列夫·托尔斯泰》抓住了人物传记描写的特点,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正是借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凸显出他心灵的美丽。《我的童年》是回忆自己苦难的童年生活,揭示童年生活对自己的深述影响。走进文本,让学生从阅读中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谈发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学生对课文内容会把握得更全面,更透彻,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真正把握人物的本质与灵魂。
阅读本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联系自己的相关实际,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基于对文本的感悟与拓展,第一单元学完后,我布置了一道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写作前先进行点拨:成长是学会去爱,成长是逐渐变得成熟,每个人的成长其实只有自己才体会得最深刻,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一切问题,勇敢地追求,享受成长的过程。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捕捉那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提炼,注入真情,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的作文,不仅能完整地写出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几件典型事例,事例内容真实,语言饱含真挚的感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在平实的叙述中让读者感悟成长的快乐,对成长路上遭遇风雨的思考,对学业成败的体验。其中有一篇作文《成长的家乡,成长的我》,让读者在与时俱进的家乡风貌变化中体验新时代的农村生活,展望勤劳致富的美好前景。我特意作了讲评,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走进文本,读懂内容,积累素材,选择事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倾诉自己想要说的话,自然流畅地把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这样的写作训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写作因此而变得比较轻松。由此,我体会到真正地走进文本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乃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写人叙事类作文。平时要以生活体验为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这样就会有“要写”、“乐写”的积极心态。语文课本所选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是浓缩的标本更需要研读,丰富阅读体验。打开书,才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灵;拿起笔,才能捕捉心灵的光芒。
不会读书就不会写文章。读书要读出内容、读出感悟,知道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这样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取舍。而且没有在阅读中掌握的大量词汇,写作吃力是一定的。因此,写作文必须有模仿阶段,在模仿中创新,没有模仿,就没有好的作文。同时,背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但这种背诵不是背文章分析之类,而是背诵经典原文。好的故诗、词、文言文背几十篇,好的文章背一些,写作一定没问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教学提倡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样作文教学也应遵守这一教学原则。作文指导课要做到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入境—遵路—悟神。入境,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文教学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这里的遵路,不但要遵循作文的写作思路,更主要的是遵循老师的学路——在观察情境中教作文,悟神就是要领会,悟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达到功到自然成的境地。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以表达胸中的积蓄为目的,读得多,使胸中蕴藏不断丰富、充实,积蓄越多,写作的基础自然雄厚。”多年的作文实践,使我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情境是学生写作的大课堂,让学生在这里推敲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发展学生的感情记忆,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使学生的作文不会再为无话可说而烦恼,是教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除了教材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摘抄的形式将好的片断积累下来,并写上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和素材,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