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星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郑州 450006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刘会星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郑州450006
【摘要】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头颅MRI或CT结果选取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32例,非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对年龄、缺血性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吸烟、慢性酒精中毒均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有明确的危险因素,需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放射科影像诊断学术语,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提出,主要用来描述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域脑白质多发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和高场强MRI的广泛应用,脑白质疏松症越来越多在中、老年人中被发现,且有低龄化趋势。脑白质疏松是人体的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很多患者因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脑白质疏松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等认知和行为障碍,语言功能和视觉及平衡功能障碍。本研究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头颅磁共振检查显示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基本对称的脑白质等或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呈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边界模糊,可累及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及放射冠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明确显示脑白质病变[1];头颅CT表现为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侧脑室体部旁及半卵圆中心脑实质的点片状或条带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双侧基本对称。排除标准:年龄<20岁,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恶性肿瘤、头部放疗后、严重的颅脑外伤、临床可疑的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CADASIL)、脑积水、多发性硬化、贫血等所致脑白质病变者,有严重呼吸、循环、肝肾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者。
1.2一般资料选取2013-08—2015-10在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232例,男138例,女94例;年龄61~88岁。经头颅磁共振或CT检查筛查出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63~88岁,平均(75.6±6.8)岁。非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1~83岁,平均(71.8±5.6)岁。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评价方法详细询问并认真记录所有入选者年龄,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史、一氧化碳中毒史、长期吸烟、饮酒史,并监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2结果
2.1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脑白质疏松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长期吸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脑白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n(%)]
2.2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长期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均为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LA是一种与弥漫性脑缺血有关的神经传导束脱髓鞘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从神经解剖上讲,脑组织血流量分布不均,灰质血流量远高于白质,其次为基底节和小脑皮质[2],大脑皮质血流量可达78~137 mL/(100 g·min),而脑白质血流量仅有15~26 mL/(100 g·min),脑白质疏松症病变主要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内,该区域由深穿支动脉供血,侧支循环较少,且血管的调节能力较差。当各种原因造成脑灌注压下降时,首先波及的是脑白质,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致慢性血管损伤,最终导致缺血脱髓鞘改变,产生白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表明,LA可能与穿支终末动脉的小动脉硬化导致的缺血性损伤有关[3],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白质脱髓鞘、脑水肿、缺血、缺氧和微小梗死,均会导致白质结构异常改变,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和脑动脉硬化是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脑白质疏松症有诸多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其中高血压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欧洲拉西地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ELSA)[4]分析发现,血压的变异性可能与LA有关,长期随访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发现,血压的变异性增加与大血管及微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有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年龄、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史、长期吸烟、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多种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白质疏松症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长期吸烟、慢性酒精中毒均可作为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人们需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积极控制血压,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各种慢性疾病;多参加社交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预防和延缓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
[1]赵春梅.低场强核磁共振FLAI R序列在脑白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03-104.
[2]贾建平.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71.
[3]Grueter BE,Schulz UG.Age-related cerebral white matter disease(leukoaraiosis):a review[J].Postgrad Med J,2012,88(1 036):79-87.
[4]Mancia G,Facchetti R,Parati G,et al.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methodological aspects and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J].J Hypertens,2012,30(6):1 241-1 251.
(收稿2015-12-14)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