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真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浅析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其历史命运
齐真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要: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新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变化终究无法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依然光明。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作为这一基本矛盾在各方面、各领域的具体表现的各种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在危机与克服危机、不断创新中发展。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经济中的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衰退更加频繁,危机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多样。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国家干预、新科技革命和私人垄断的加强, 干扰了战后经济周期的运行机制, 造成经济周期形态的明显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减弱, 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相对减弱。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又进一步导致“滞胀”危机的爆发。
发达国家还利用金融资本的国际循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 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来摧毁这些国家的民族经济,从而把发展中国家人民创造的大量财富转移到发达国家,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政治中的表现。二战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当今世界战争的总根源和最重要的策源地。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愿望与美国强权政治和战争政策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即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集中体现。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政策,不仅包含有经济帝国主义、政治帝国主义、军事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而且包含有整个社会制度扩张的内容。其目的是彻底推翻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体系和民族国家独立主权的原则,确立美帝统治下的新的国际政治体系,以摆脱其国内经济危机,维护美国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统治,为垄断资本攫取高额利润服务。这种“新帝国主义”或“后现代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一)信息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全球性扩展。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80 -90 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商品、资本、人员交往方面空前频繁, 这为垄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积累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生产社会化深度的全球性拓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而这正不断地否定和扬弃着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经济全球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首先它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协作高度发展的要求,表明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 其次,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扩张和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最大化, 以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积累为动力的资本全球化过程必然加强垄断资产阶级对全球劳工的剥削,加剧“中心”对“边缘”的剥削和奴役,造成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相对或绝对贫困化,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和影响。面对二战后国家干预等反危机措施使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滞胀”危机,以国际金融资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只有加强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打垮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彻底破坏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才能改变世界范围内利润率下降的不利局面,实现利润率的上升并摆脱经济危机。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工的反扑,这种赤裸裸的资本主义逻辑必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激化和加深,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西方国家采取了种种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措施,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相反,还会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调整都是不断扩大生产关系社会化,新自由主义调整突然反其道而行之,恢复生产关系私有化,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调节已达到资本主义所能容忍的限度了,目前资本主义正在向不理性的方向发展。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迫不断地调整自己,而当这种调整到了一定限度,仍不能解决其尖锐的矛盾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不能不由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取而代之了。
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在对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作相应调整的同时,也在产生合作社、股份制、经济计划、社会福利等促使“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提供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突的“线索”,创造扬弃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体制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此外,全球化造成的世界性生产体系、金融体系、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也为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着必要的条件。当然,这些“社会主义因素”和过渡形式的发展,并不会使资本主义自然而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性质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还必须通过革命来突破这种统治。
资本主义最大的敌人就是资本主义本身。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其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加深的基本矛盾,它必然由于其制度内在逻辑矛盾而在愈来愈猛烈的危机中挣扎, 直至走向死亡,被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参考文献:
[1]姜鲁鸣.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J] .青海社会科学,2000,(2).
[2]马克思恩格期选集( 3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房宁. 从全球视角看当代资本主义[J].求是, 1997,(3).
[4]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J].求是,2001( 3).
[5]赵磊. 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的逻辑[N].光明日报,2009.(1).
[6]张雷声.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历史走向[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7]王俊奇,杨文圣.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新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2003(8).
中图分类号:D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46-01
作者简介:齐真(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