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柳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以“真”动人的人物创作
——《易胆大》人物创作分析
刘柳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80年代魏明伦创作的川剧《易胆大》为分析对象,分析作品《易胆大》中人物创作,以真实梨园艺人的故事为基础,以封建社会为时代大背景,“真实”丰富的人物性格设定,悲剧喜说的方式展现满台荒唐戏,一把辛酸泪!
关键词:易胆大;人物创作
从近代戏剧的时髦剧开始,戏剧的人物审美逐渐从以前高高在上的正反角色变为现如今贴近真实的多元化人物形象。在戏剧人物创作的时候除了一定的技法之外,更多的是遵从人物内心的发展,确定人物性格,并以此推动人物情感变化。而在情节设置上,引人入胜,悲喜夹杂,体现出作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和剧情创作时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关注。
《易胆大》作者魏明伦曾写下一篇易胆大的创作散记名叫多存芝麻好打油,从名字的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易胆大》的创作并不是编出来的,而是来自生活中的芝麻,最后浓缩成了一碗浓香的芝麻油。
剧中主要刻画了艺高人胆大易胆大,色胆大如天的麻五爷,笑面狼骆善人,性格风格不同的三个人物形象,而在女性角色上,作者主要描述了忠贞不渝的花想容,催命婆娘麻五娘,武辣小旦易大嫂,这六个性格迥异人物组成了《易胆大》这出旧时代梨园戏子对社会反抗的悲喜川剧。
易胆大这一人物形象本身来源于民间传说,角色同时在拥有梨园子弟的狭义,也更多了一份人情味,多了一份“真实”,但却无一不透露出了梨园子弟的心酸,剧本基于故事之上的人物刻画使得展现易胆大形象得时候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真实。
剧中女主角花想容的设置则具有更多梨园女艺人的真实身影,除了有李小钟生死忠于自己的爱情,还有李淑卿遭遇。李淑卿作为川剧第一代女演员,色艺双全,却被金堂县恶霸宣某看重,欲强行纳妾,却被戏班师友保护,千方百计想要逃走,但却逃不出旧社会的天罗地网,最后宣某被羞辱,李淑卿跳坑惨死。而剧中花想容便是这样一个角色,最初九龄童被害之际,花想容便像生死相随,被师兄师嫂劝说为夫报仇,其间表现出得对命运的挣扎表现出一个旧时代的弱女子对生的呼唤对正义的渴求,而花想容的结局作者结合了李淑卿和李小钟的结合,几度巧妙逃脱,希望能为自己生活争取一丝希望,但最终却如李小钟一般不得不向社会妥协,发出“世上善人何止一个”的讽刺,留血书殉情。
剧中的另一个典型形象便是恶霸麻五爷,从麻五爷的穿着上我们便可以从视觉直接感受这是一个黑社会流氓,但是作者魏明伦没有直接上来就表现麻五爷的恶霸形象,而是逐步推进,从开始逼九龄童唱八阵图,到后面逼花想容唱吊孝思春,逐步的用麻五爷得形象推动剧情得发展。同时在剧中麻五爷的另一个设定便是胆大,传说麻五爷独创舍身岩胆大如天,成为了一方恶霸。与麻五爷角色相配合的角色便是麻五娘,麻五娘作为龙门镇特产的“宝贝”,三天不骂人走路没精神,其放肆无知的性格成为了麻五爷名副其实的催命婆娘。作者在剧中设定这样一个鲜明的角色确是形成了悲剧喜演的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这个人物设定,不断用与实际形象有着巨大反差的夸张腔调来感叹自己的花容月貌无人能及, 肆无忌惮的语言和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贯穿人物行动的始终, 增加人物的喜剧色彩,引发观众频频哄堂大笑。①最开始的麻五娘和易大嫂的对峙,麻五娘无脑的说出“麻五爷色胆大如天”确是叫人十分无语,但是以麻五娘性格这样的表现又是十分自然的。而最后在麻五爷诈死时,麻五娘吊孝思春唱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的话语,直接将麻五爷气死,而最后她赴骆善人之约也成为了花想容逃跑的助力,这样的一个无知叼妇却成为了整个剧的调味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这种中性的小丑式的角色是《易胆大》中的一大亮点。
另一个角色展现的笑面狼骆善人,骆善人清水袍哥的设置最后的变化也很好推进剧情的发展,从骆善人的人物形象刻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但是他却做事及其有目的的一个人,前期帮助易胆大复仇不过为了除去麻五爷巩固自己在龙门镇的地位,而之后的强纳花想容为妾又是一种乱伦无知的行为,甚至为了麻五爷的财产连麻五娘都不放过。如此分析便可以看出骆善人才是《易胆大》中不折不扣的奸佞小人却扣着一个清水袍哥帽子。
作者用丑化和夸张手法表现具讽刺意味的反面人物,而这两个恶霸都接连死去,都成为剧情从悲到喜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具有强烈喜剧效果。②
武辣小旦易大嫂的的原型来自于黄佩莲,著名旦角黄佩莲在成都陪地头蛇裘子昆打牌,裘子昆趁机调戏黄佩莲,黄佩莲自幼习防身拳术,将裘子昆打到逃之夭夭,之后裘子昆要报复,黄佩莲认当地黄大爷为义父整治裘子昆。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创作不具权威,勇于挑战,也不妄武辣小旦的称呼。
《易胆大》悲喜剧式的情节发展,使剧中人物形象丰满,从一开始的逼死九龄童的悲情,和中间复仇的荒诞,每一个角色都展现了其丰富性格的一面,但在最后作者悲剧式的结尾确是让观众对人物情感多了一份复杂,梨园戏子用生命搏斗却敌不过封建社会对它们的摧残,历史的局限性使得封建时期的梨园戏子的悲惨命运无法得到真正的救赎,一如《霸王别姬》中陈蝶衣的形象,努力自强都敌不过社会对它们的摧残,最终却也只能选择陨落的悲剧,而在易胆大中最后一场的为乐极生悲,获得一次的胜利,却还是敌不过封建社会上千千万万个“善人”的摧残,不堪重负的悲凉之情一泻千里,八字血书使最后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为剧中的人物最终套上了枷锁,悲剧效果便由此而生。
注解:
①袁子茵, 悲剧喜演 杂糅并进——川剧《易胆大》中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关注,《戏剧丛刊》,2013,p23.
②同上.
参考文献:
[1]魏明伦,易胆大,《剧本》,1981。
[2]魏明伦,多存芝麻好打油——《易胆大》创作散记,《剧本》,1982 。
[3]纪双鼎,关于“现代化”和“戏曲化”的尝试——访《四姑娘》和《易胆大》的作者魏明伦,《人民戏剧》,1981。
[4]袁子茵, 悲剧喜演 杂糅并进——川剧《易胆大》中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关注,《戏剧丛刊》,2013。
[5]王绍军,现代戏曲人物创作方法论,《戏剧艺术》,2007。
中图分类号:K8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10-01
作者简介:刘柳,女,汉族,湖南,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