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元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掀起了高潮,在这次彻底的课程改革和调整中,高中政治课程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97-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我校高中也正式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是一次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我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也积极参加到新课程改革中,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出来与同行交流。
1.要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就会得以体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坚定的信念、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通过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走在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新课改的成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了落实新课标,应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只有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应对新挑战。新教材以生活为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学内容应该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与所选教材;要求教师要有对动态教学资料的敏感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锻炼出多样化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有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要有合作教学的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工具。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与钻研教学业务,进行自我磨砺,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活化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也是課程开发的过程。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不应让教材去驾驭人,而应该利用教材教学生,把教材当作引导学生学习的知识之"舟",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之"桥",当作洗涤学生心灵的情感之"池"。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做到。
3.活化教材,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首先,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研究和吃透教材,挖掘内涵,明确"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设计"怎么讲",否则就会因为"挖得过深"而嫌课时不足,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其次,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合理选取,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飞跃。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新课程高中政治教材已由传统教材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模块改变为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四大模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和涉及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4.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转弯教学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教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激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所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应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捅使用其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问答法、读书法和自教自讲法等。同时,也可以积极运用教具及现代媒体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课堂的内容。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激励情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理论的认识。
5.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性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实际问题和实践的结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其次,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来授课。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以此为切人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对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汪精卫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汪精卫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有法则,学无定法。"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力争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