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时政教学的优化

2016-07-13 09:15刘芬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政教学思政课程农村初中

刘芬

摘要: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便是思政课,是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径,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步发展和中考思政考试方法的更新,在思政课中融入时政教学极为关键。农村初中时政教学要想提高,首先将面对教学理念滞后,缺乏教学设施,教学信息比赛等困境,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时政教学,是当前农村初中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因此,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为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及时扩充教师知识与信息源,重视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开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等是有效加强时政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政课程;时政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9-01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教育推行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理念正逐渐退出教育舞台,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不在热衷"读死书,死读书",而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有机结合实践与书本的知识,是当前教育的关键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是全社会的共识,思政课在学生诸多学习学科中,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途径,课堂上透彻的讲解任何一个案例,虽然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好坏,但却降低了学生是非分辨能力,更让学生在考试中不知如何解答主观题与开放探究题。这类现象都是因为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导致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无法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当前农村初中时政教学优化做以下解析。

1.农村初中时政教学现状

1.1 学校方面。从学校方面看初中时政教学,农村学校各项教学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极大。城市学校的思政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来了解时政信息。但反观农村中学却难以实现这些,首先,农村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和网络普及方面都不及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改的深入,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时政学习的效果。

1.2 家庭方面。从家庭生活环境看农村初中时政教学,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学习时政的氛围。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从早到晚都忙着务工务农或做生意,无暇分心去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即便抽出闲聊时间,也仅是某些与生活相关的琐碎小事。学生无法从父母方面获取与时政相关的知识,因而学生也逐渐对时政学习毫无兴趣。

1.3 学生方面。从学生方面看农村时政教学,学生对时政学习的重视度严重不足。由于受家长、教师、学校的影响,学生往往只重视主学科学习,将时政思维副科忽略时政学习,认为时政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其次,由于某些农村初中施行寄宿制,所以,学生在校几乎没有去了解时政新闻的时间。

2、农村初中时政教学优化措施

2.1 转变观念。农村初中时政教学落后状况要想有效改善,首先,是要引起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学校不可将时事政治视为副学科。在教学时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力量,只有引起教师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精心收集素材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作为学生第一受益教师的家长,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关心时政。而作为时政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时政材料,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学习。其次,针对农村时政教学上级教育部门还应配套实施,提供农村时政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

2.2 理实结合。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抽象乏味,只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初中生不爱听这是必然的。为确保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全面发展能力,提高自身觉悟,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实际,并让学生利用已学理论对这些实际进行解释,将理论用到实际中,能起到事半功倍时政教学的效果。例:实时的从中央电视台等固定栏目中,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报道》《东方时空》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我国基本国情、改革开发以来的成就以及党中央近期方针政策。抄摘其中好的內容,为时政教学做足准备。以便学生在时政中学到知识,又受到集体与爱国主义的教育。

2.3 教师方面。初中思品教师应高度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常看报、听新闻及上网了解时政等一系列良好习惯,同时高度关注《感动中国人物》、《社会与法》等电视节目。利用多条途径及方法培养自身时政敏感性,但要值得注意观看节目并非单纯观看,而是要善于在众多新闻报道中捕捉有效的信息,使其能够联系到书本知识,其可通过知识点进行分析。时政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过通常而言被分为两大类即课内、外型。课内活动形式譬如上述提到的时事播报策略,亦可称之为课堂报道型,另外还有评论型和活学活用型。

3.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

社政中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初中社政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解题能力也决非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开始把时政引入平时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能力。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的引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例如:在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国土与人民》一课中的众多的人口一节,引入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设问学生当时有没有人口普查员到家普查,及时更新书本中我国人口总数及相关的数据。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权利义务伴我行》可以引入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浙江省"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吴菊萍的颁奖辞: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又如: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五一"期间,发现醉酒驾驶者,将对其进行刑事拘役,醉驾者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2011年5月9日著名音乐人、达人秀评委高晓松醉酒驾车一案,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人民币。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人,能及时的劝阻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要酒后驾车。通过课堂内时政新闻的引入,即能给枯燥的课堂加点酱、醋、油、盐等调料,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社会为以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长菊.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4,(49):122-123.

猜你喜欢
时政教学思政课程农村初中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时政课堂的有效性
中学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