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 胡晓筝
[提要]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创业精神培养是其基础环节。本文介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与优势,阐述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和抓手,提出创业精神培养的实施途径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创业精神;培养;万众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20015)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8日
实施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共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每到就业季都会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积极推进个人创业,既能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又可以减轻就业压力。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和强化创业教育,探索形成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创业精神培养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环节。创新创业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与优势
(一)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遍及全球,把人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等教育走向全球、适应信息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青年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进而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小企业家,既创造社会财富又创造就业机会。在创业教育中,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是核心要求和落脚点。
(二)创业精神培养的优势。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创业精神与生俱来,而创业能力则来自于实践。随着对创业是行为而非特征的认识深入,研究人员逐渐发现,创业及其相关内容是可以被教的,创业教育项目能改变受教育者的创业意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关于市场环境、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以及消费者的行为分析等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销售专业知识,又形成了敏锐的市场观念,这些都是创业者需要了解的。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当然其创业的成功率较高。同时,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教育效果也会相对较好。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
(一)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1、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精神形成的基础过程。创业意识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力、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创业意识集中表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把创业意识作为创业入门和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使大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的意识,根本上就是让大学生愿意从事和尝试创业。当前,创业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创业所需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主观世界和理念性的内容,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的思想、品质、个性和意志等多方面,指导着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是创业者毕生追求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工作作风和生活方式,并始终贯穿于他们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业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社会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不断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
(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创业精神的几个抓手
1、现代营销理念下的创业宗旨。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通过对“以社会需要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创业宗旨的教育。“为顾客服务”是大学生确定创业选项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创业企业运营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为顾客服务、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进行目标市场的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得不到顾客的认可,那创业必然会失败。
2、营销能力下的创业素质。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营销人员素质内容的学习,同时灌输创业者素质要求的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包括市场运作规律、预测与决策的能力、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包括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比如,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维护企业的正当权利;创业者要能够把握经济形势,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3、营销案例下的创业经营与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对学生进行经营与管理教育。如在人员推销过程中,推销员如何约见顾客,如何与顾客进行洽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采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等,这些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同顾客打交道,也需要与客户进行洽谈,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障碍。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实施途径
(一)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课程是落实创业精神培养目标的途径,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作为创业精神培养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目标的达成程度。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支撑。所以,创业精神的培养需要课程改革的跟进,一方面将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纳入部分专业课或基础课内;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专门的创业精神培养的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同学有选择性的学习。
(二)更新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及时更新,增加一些重要案例和相关内容,在细节处着手。如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内容,合理、巧妙的融入创业精神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在教学方式上,学生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出击,亲自动手,既有模拟也有实战,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实践相结合,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另一方面将课程内容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整的创业实践环节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关系极大,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得到创业体验,通过体验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精神,进行创业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结出硕果,这就要求学校和外界一些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创业构筑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其中受到实战训练。
(四)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学生课外活动也是创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可以开展完全以创业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模拟社会创业的实际,增长创业经验。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导入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能力状况,选择正确的创业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柳君芳.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地质出版社,2002.
[2]王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