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瞿立新 唐晓明 杨青
基于校(社)企合作模式下的连锁门店店长培养研究①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瞿立新 唐晓明 杨青
摘 要: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商业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而连锁门店的店长是其中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最为紧密。鉴于此,本文积极探索连锁门店店长的培养模式,对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经理人 人才培养 连锁门店 大学生培养 大学生就业
连锁经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商业企业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连锁门店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中国以来,起初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迅速发展,伴随经济的提速,连锁门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个大中小城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年初对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和企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得出2014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达3.73万亿元,其中,连锁百强总销售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为206415个,其中,连锁百强门店数为107366家,同比增长4.2%;连锁零售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73%,其中,连锁百强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72%。这些数据明显说明连锁零售企业,尤其是连锁百强企业在我国流通领域的份量。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连锁经营急需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且,目前国内连锁门店店长的需求大于供给,据2014年中国连锁行业人力资源调查显示,规模以上经营门店店长年薪为15万元左右,部分外资及一线城市店长年薪达50万,门店店长能力和素养直接决定了连锁门店的成败。
店长,本文所指的是连锁门店的代表者、责任者、规划者、指挥者、鼓动者、控制者、教导者和分析者,也是对公司总部政策及经营标准、管理规范、经营目标的执行者,更是门店店员与公司总部的协调者。店长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等,而店长的素质是门店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1店长的角色定位
连锁门店店长,是公司连锁分店的代表者和负责人,之所以称为店长,就是因为与普通员工有着较大差别,他既代表公司整体的形象,也是连锁分店的代表,连锁店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求店长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强化管理,达到公司经营效益的目标;同时,店长还是连锁分店营业额目标的实现者。店长管理的分店,是从营业利润中来证明店长的能力,在实现营业额目标的过程中,店长需要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实现目标;连锁门店店长还是门店的指挥者,一个门店代表一个小集体,指挥者就是店长,店长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还要指挥其他员工来充分发挥才能,店长要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来影响员工,而本身不受其他员工影响和控制。
1.2店长应规避的品行
基于上述研究,连锁门店店长在具备相应品行和素养的前提下,有些品质是绝对不能存在的,并且要坚决回避的。经过对长三角地区一些连锁门店店长、总公司责任人、门店店员的访谈,总结了九点店长应该规避的行为。分别是,公司最忌讳店长在产生突发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大局,自作主张或是跨过直接领导越级汇报;门店产生问题,特别是在店长决策不当产生问题后,逃避责任甚至推卸责任;空闲时间与店员闲聊,抱怨公司现状甚至批评公司;否定店员的工作业绩,不愿意接受店员比自己厉害的现实;当门店取得成绩时,独自邀功;不会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对待门店店员,不愿意其发展,害怕被超越;讨好上级,报喜不报忧;决策力弱,不愿意严格管理,只做老好人。
1.3店长工作的内容现状
虽然连锁门店售卖的商品和服务不同,但是,连锁门店店长工作内容总结下来大同小异,主要基于连锁门店店长的胜任能力大小,负责一个门店所有的日常项目和决策。店长首先要负责门店的人事统筹管理、门店制度和工作执行;跟踪门店每日各项数据,定期向总公司反馈补货信息和滞销促销、退货,做好数据统计;做好季度报表总结,规划下季产品供销计划;安排每日店员工作任务;每日门店账目的清楚和款项的到位;安排仓库的盘点和数据统筹;传递公司每日信息,传递店员正能量,带领团队做好品牌宣传和活动推广;尤其做好大客户服务工作,指导店员在服务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品质,推广人性化服务;定时给店员进行学习培训,注意团队精神的培养,关注、提升员工的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及时与公司沟通门店情况,完成门店业绩,保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2.1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本科教育有一定差异。高等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以及对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来实现的就业教育,它更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直接能为企业所用,节省企业培养成本。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中较大比例的学校将教学和人才培养趋向于“理论型”、“学历型”人才,忽视了“实践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得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动手能力差、再培养能力弱,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适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高职院校在多方挑战的市场中,迫切需要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做好人才口对口输出。从目前发展的状态来看,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评价主要是高职教育名不符实,直接问题就会反馈在招生和就业的困难上,要改变现实状态,务必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2.2市场紧缺门店店长的迫切需求
连锁门店是连锁企业的脸,是连锁企业的基层核心,而店长更是连锁门店的关键,连锁门店的业绩和团队在很大程度上由店长的素养和能力来决定。但是,从市场整体状况和企业需求状况的调查发现,连锁企业很难招到适合自己门店的店长。确实,高校扩招后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相当可观,大学生的数量足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连锁企业需要的店长,是既能熟悉业务,也能解决实际问题;既能领导团队,也能出色地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依靠课堂理论知识较难完成工作,店长胜任力不足。从各大网站报道的情况看,零售业店长人才缺乏,十万年薪也难找店长,更有企业出到五十万高薪聘请店长。东部发达城市不少商贸零售企业、服务企业都遭遇“店长荒”的苦恼,而且,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店长的职业归属感不高,流动性也较大,而且,店长会带动店员的流动,形成无形的商业竞争。在猎聘网2016招聘信息网站搜索可见,招聘店长的最新信息多达2887条,开出的薪酬都在十万元左右,而且很多招聘信息上都有“高薪”“急聘”等字样,开出高薪的企业对店长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要求店长既要有一定年份的店务管理经验,也要拥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人脉。从营销管理角度理解,对于商贸流通业和商贸服务业企业而言,店长是门店能否盈利的关键,在影响门店营业额的“人、财、货、店、客”五个重要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盈利与否的关键还是由“人”来完成,而人又是由店长领导和培养的,店长的紧缺也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企业挖空心思“挖人”“抢人”,对此我们不妨尝试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对高职院校大规模有潜力的毕业生培养,从基础岗位开始,加强企业归属感和工作综合能力,挖出人才的“第一桶金”,走在人才资源的前列。
2.3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迫切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一起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安排学生实习,共同管理毕业生就业,教师可以到企业实习实践,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到学校参与教学,做好“双师”教育,利用校企不同的资源、环境,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从当前连锁门店发展态势和门店店长供需失调的矛盾来看,实现校企合作下的连锁门店店长培养是最有效的途径。对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以进行专业改革、教学改革、人才输出改革,培养出更多社会直接需要的、欢迎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将人才抢夺开始在起跑线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企业理念和发展方向分阶段植入,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节约企业人才的培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得到教育,节约了学习时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双效保证,一毕业就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实习一段时间以后还能成为连锁门店店长。
3.1提高连锁门店店长人才培养的认识深度
校企合作模式下连锁门店店长培养,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点,以培养优秀门店店长为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教学计划、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学习环境与企业文化、企业氛围相匹配,达到真正现代化学徒、订单合作形式。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模式也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蓝本,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无不规避学校独演独导角色,都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才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连锁门店店长培养,对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都有较大帮助和改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改变学校纯理论授课模式;企业较早进行人才储备,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提高新进员工的岗位、企业归属感;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训,能够较早进入岗位角色,提早规划职业生涯,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练兵,大大减少入职前的迷茫期和徘徊期。校企合作模式下,连锁门店店长培养使得学校、企业、学生形成共赢三角体。
3.2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动态化互促培养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学生和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实现课堂教学以及实训的改革。教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该首先把“满堂灌”“讲授”的上课方式变为“因人而异”、“引导”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这也要求教师借助校企合作来不断加强自己“双师型”的训练打造,到企业顶岗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顺利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课后,教师还需要掌握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情况,不断夯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被动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较高的积极性来全程参与课堂活动,尤其注意团队任务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企业实时与学校、学生沟通,随时改进实训方案,企业可以安排专家进行直接的人才培养,也可将企业金牌店长安排到实践课的讲授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对行业的认同感,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教学效果提早安排学生入职或实习。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连锁门店店长培养,教师、学生和企业要做到三方互动、联动,学校和企业、学生长期系统交流,为人才培养效果夯实基础。
3.3科学考量学生综合技能
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该制定较为规范的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实训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确保联合培养有序顺利进行,还要涉及科学考量学生综合技能的评价体系,有效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质量门店管理人才。企业在接受店长储备人才时,不是全盘照单接收,而要把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相挂钩,对于那些专业知识过硬,岗位技能过强,综合素养扎实的学生,提早安排门店实践,通过实践考评结果,提早安排入职。对于各项素养稍弱的储备人才,可以实行专业分流或岗位分流,做到人才培养百分化,综合技能实力化,校企合作规范化,三方互动效果化,合作不服于表面,真正长期共赢。
3.4政府要做好相应的规范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连锁门店店长培养发展还不成熟,管理没有形成规范,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健全,但是,没有政府的帮助校企合作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因为这种互动式的合作模式需要三方付出努力、做出调整,政府应该与行业协会一起推动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的责任和义务。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综合考验门店店长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金来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联合培养落到实处。
在现代商业连锁飞速发展的现状下,校企合作下连锁门店店长培养,能够为企业培养更有实力的储备人才,使社会资源达到最大效用的使用和配给,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早地融入社会,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为社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有极大收益。
参考文献
[1]朱希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 (1).
[2]雷五兰,张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3]谭璐,谢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商业门店店长培养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2(2).
[4]吴崑.中国连锁门店店长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3(4).
[5]颜莉霞.现代商业环境下连锁门店店长的职业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商贸,2014(21).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c)-187-03
基金项目:①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1374 8018H),项目类型:校企合作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