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2016-07-12 08:54夏梦琴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671003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代性传统文化

夏梦琴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671003)

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夏梦琴(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671003)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石也是民族发展的动力,然而在现代性与全球化浪潮之下,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性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本文揭示和分析了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和变迁,探寻其在现代社会结构之下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社会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传承机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理洞经音乐文化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延续和弘扬。

关键词:现代性;传统文化;大理洞经音乐

一、大理洞经音乐概况

洞经音乐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奏唱经书时所诗赞的音乐就是洞经音乐。明初,大量中原音乐文化随移民进入云南,在部分中心城镇,陆续出现了一些雅集型文人乐社,常聚会唱奏从中原各地带来的各种曲调以抒情怀,其中也唱奏一些道乐诗赞,这为之后洞经音乐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音乐文化基础。此后,约于嘉靖中晚期至隆庆年间,大理地区的文人在成都得到了此时已刊印成书、并由朝廷诏颁天下各大道庙的正统《道藏》中的《文昌大洞仙经》,回乡后便开始用乐社中的各种音乐曲调来演唱经书中的诗赞,并逐步形成规模,此后这种祭仪音乐形式便被称为“洞经音乐”。1大理洞经音乐蕴含了一定的宗教色彩,也是多元民族文化汇聚的产物,与大理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白族民间的一些传统活动及仪式上几乎都有洞经音乐的存在。洞经音乐具备神圣与世俗两种特性或者说娱神和娱人两种职能。一方面,由于洞经及洞经音乐常与相关的祭祀活动相联系,洞经文化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宗教色彩,使得民众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其存在依赖,希望以其为媒介向神灵传达自身意愿。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生活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洞经音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大理洞经音乐发展至今,其神圣性有所消减,世俗性和民俗性有所增强。白族是一个具有多元信仰的民族,在信仰体系之下形成了许多非制度性的规范。另一方面,洞经音乐的世俗性增强,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大理的新型支撑产业,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洞经音乐的谈演及传承场域逐步从民间走向市场,曾经的文化资源也逐渐朝文化资本转变与过渡,其发展及传承事实上也是社会或集体扬弃式建构的过程。

二、大理洞经音乐传承要素分析

就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所涉及的要素而言,包括传承方式、传承主体、传承活动,各部分之间协调运作才能使其传承活动得以很好的开展并延续。

(一)传承方式

传承是历史性和共时性共同作用的活动,文化传承的形态是“传”-“承”-“整合”-“传”的循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师徒传承、家庭传承、仪式活动传承。师徒传承是指师父带徒弟,一代一代加以传承。洞经音乐文化不同于无字无书的口传文化需专门寻访前人求得教授和继承精髓隐秘的文化内容,也不同于特殊技艺技巧类的文化需要师从专人以求要领或秘方,因此师徒传承的方式并不常见。现在大理许多地区有意成立洞经音乐文化传习馆,开启了一种一对多的教育传承方式。

家庭传承也叫代际传承,家庭被作为重要的传承场域,其传承基本上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传授而继承下来,成员之间特意的教授和习得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传承的实际效用在过去并不十分显著,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首先,家庭成员更希望子女靠知识改变命运,最后为社会所用。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民众对洞经音乐的认知,普遍将其视作封建迷信,并且洞经会平日酬劳又十分微薄。因此,大部分家庭鲜少向自己的下一代家庭成员灌输传承之必要。目前,随着文化自觉观念和文化自豪观念的普及和深入,大部分家长虽然不会直接鼓励自己的子女学习洞经音乐,但会向其传达其中的悠久历史及所蕴含的劝善箴言。

相对而言,目前以第三种方式即仪式活动传承较为普遍,主要通过存在于家庭、家族、村落、社区中的宗教仪式活动和禁忌加以展现。每逢宗教会期、婚丧嫁娶、安龙奠土、祭祖安神、本主寿诞等民间活动都会请洞经会前往演奏或举行祭祀仪式。同时,伴随着大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洞经音乐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被逐渐开发和推广,政府和一些地方精英经常会组织一些洞经音乐展演活动。这些仪式和表演活动现场作为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场域聚合了大批的民众和游客,洞经音乐文化的内涵在此得以释放和彰显,仪式和表演的过程也是教化和传播的过程。较之传统的传承方式如师徒传承、家庭传承,此类方式的辐射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传播力也更强。当然,也不能单纯为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要就改变大理洞经音乐原有的形式和内容,混淆其本质以及真正需要被传承的内容。

(二)传承主体

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体即掌握洞经音乐文化记忆、技术,并且具有较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猛烈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岌岌可危的情势,保护传统文化成了至上而下势在必行的任务。受此影响,传统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传承主体及民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对自身文化有了认同和自觉。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作为白族地区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正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传承主体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崛起,我们希望传承主体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实现社会结构内部更大程度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传承主体是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角色,他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将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人们,在现代与传统的边界被标识和强化的过程中找到了其文化的精华之处,文化自豪感成就了他们的自觉性,也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才成为了该文化得以传承的内在驱动力。

(三)传承活动

为促进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大理各地区部分民众组织了一系列传承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民间自发组织,一种是政府组织,还有一种是由地方精英引导和支持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传承活动,各个洞经会在日常生活之余会集中到某个成员家中进行练习和探讨;民间一些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社会民俗活动等都是洞经音乐传承活动的有效体现。另一种是政府组织,政府倡导和号召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大理政府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洞经古乐展演活动。但其经济扶持力度并不明显,并未设立专项资金作为发展基金。以上两种类型的传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资金和活动场地方面仍然存在困难,使得传承活动不能更深入地进行。因此一些地方精英有目的地引导和组织了大量活动,他们提供场地和经费,娱乐游客的同时也为洞经会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多元化传承活动的开展,对彰显该文化的要旨和价值具有突出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现代传承模式分析

随着大理地区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市场化的带动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除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影响之外,还产生了经济层面的驱动,同时,传承主体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也在此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因此,关于大理洞经音乐的现代传承模式实际上是文化、经济以及心理层面三重驱动。

文化层面上,从文化忽视到文化自觉的转变有极大影响。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蕴含着大理地区的多元宗教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抢救和保护此类文化赋予了传承主体无比光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由文化自觉所引申出来的文化自豪感,成为了传承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在此过程中,大理的地方精英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现代化民族社会生活中,民族精英在承继其传统体系的基础上,分工更加细化,可以更加明确地划分为: 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和文化精英,他们具有共同或类似的文化背景,或以其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对民族生活施加影响,或利用自身资源及某种权威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或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左右民众的意识,或以其传习的文化符号维护着民族的文化秩序。2大理的一些地方精英,他们同时具备思想影响力和资本影响力,二者的共同作用为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强大动力。

经济层面。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该产业形态已经逐渐成为支撑大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历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了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本,大理洞经音乐受此影响也逐渐往舞台化的形式发展。通过这类型的表演,洞经音乐协会能赚取一些演出活动费,根据活动规模的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是洞经音乐传承的物质支撑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大理洞经音乐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进而成为发展旅游目的地经济的重要元素,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是心理层面的驱动,前文已经谈到伴随洞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传承主体的社会认同及自我认同也经历着一番变化。洞经会的最初成员大多是有所名望的文人雅客,发展到现在,成员主要是热爱音律的人士,多数是退休后才加入的。这部分人在结束了长期的职业或务农生涯之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出现一定消解,身份意识和角色感失去归属。加入到洞经会,学习并传承具体的洞经音乐文化不仅是单纯出于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更多的是能够从中找到关于身份角色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身份转变带来的自我认同的缺失,新的身份也赋予了其新的成就感。这种身份重塑的过程使他们寻找到身份的归属,以及新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

四、结语

现代性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或是民族前进的有力助推,传统是存在于特定时空下的文化符号,科学与信息促进了社会不断向前行进的脚步,但传统与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核心。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理解为社会结构与个体或群体能动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体与社会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当社会基本要素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主流发展形势,个体或集体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实践的过程即是对社会要素进行建构的过程,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3洞经音乐的传统生存土壤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关的社会功能、价值和地位也随之出现变化,找到这些变化的实质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探讨其文化活力并进而分析其传承动力。厘清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传承当中各传承要素的意义与影响、传承方式的变迁过程与原因、传承活动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现代化传承模式的形态将有助于探析该文化的具体传承机制。从而掌握大理洞经音乐文化传承的规则与方法,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的发展,实现其更长远的发展。

注释:

1.吴学源. 云南洞经音乐述略[J].中国音乐,2002(1):47.

2.杨筑慧,民族精英与社会改革—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5):18.

3.安东尼•吉登斯 著,李康 李猛译,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67.

作者简介:

夏梦琴,大理大学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性传统文化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日本近代汉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初探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