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品质提升中入脑、入心

2016-07-10 11:37余小刚雍晓燕徐能
人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家长活动

余小刚 雍晓燕 徐能

[编者按]

“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关于教育的共识性话语。

一方面,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以时间推进而可以终止的永恒话题,所谓“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质量描述的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断递进的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质量问题是一种即时性品质话题。所谓“货比三家”,代表着人们对一种事物的心理趋向和价值判断。

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更多反映了时代语境下,社会对教育品质的期许。

作为教育的当事者,真正要清楚的是教育质量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

事实上,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教育的质量观就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于我们的视野。其中的“三个坚持”可以说代表了国家对教育质量的提纲性解释,而“坚持德育为先”,无疑是国家对教育质量的纲领性定位。

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时,我们必须明确,真正要提高的,绝不仅仅是学科教学质量,而是基于德育为先的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了四川省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德育的实践案例,以期给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教育提供一个鲜活样本。

本着落地、落实、落细的理念,将“立德树人”工作做实、做精、做深,四川省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探索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育人机制。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担当

锦官新城小学(以下简称“锦小”)连续10年在国庆当日举行德育主题活动——“爱国,从升旗礼仪做起”。

一个普通的升旗仪式,如何能演绎成全校学生、教师、家长自发参与的盛会?让我们回溯到2006年4A。

为了让学生对国旗以及升旗礼仪有充分了解,锦小利用周末让学生查询关于国歌、国旗等方面的知识,再利用晨会由大队辅导员给全校少先队员上了“堂“国旗,我为你骄傲”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为孩子们讲述关于国旗的故事、升旗礼仪以及《国旗法》。各班班主任也进一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们对国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紧接着,学校对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

1.您的单位有无升旗仪式?

2.您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升旗礼仪吗?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您对锦小升旗仪式中的誓词有何更好的建议?

……

调查问卷第二天就反馈到学校,在问卷中,家长们诚挚作答:

“当遇到正在升旗时,应该停步、肃立,行注目礼。”

“作为一个公民,这份誓词应该拥有的精髓是:重塑一个在世人面前伟大的华夏民族,而非仅仅建设一个在世界仁强大的中国。”

“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感到无比光荣,为我是个中国人而自豪。”

……

家长们的回应让人欣慰!教育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变得如乐之唱和。

趁热打铁,学校又发放了第二份调查问卷,征集升旗礼仪和学生誓词。根据当年的统计,79%的家长赞同新的誓词,63%的家长认同新的宣誓动作:右手郑重地放在左胸前,贴于心脏。家长们说,新的宣誓姿势,显得更庄严。孩子们将手贴于心脏,所说出的每一句誓言都是由心而发,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地深入其心,更加显示了对祖国的忠诚。

为激励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学校还鼓励孩子们去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用数据来说明,用照片来证明,用文字来表达。采访中,孩子们发现相当多的人没有参加过升旗仪式,更不用说国旗的含义、升旗的礼仪了。这样的结果,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他们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升旗礼仪,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升旗仪式中来。

乘着这股热情,学校立即召开校级家委会,共同策划开放性的全校升旗仪式。会上,家长们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了升旗仪式中的学生誓词: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将忠诚于我的国家。

我自豪,我是锦官小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我是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

……

同时,家长代表们共同商定了升旗仪式的方式:让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国旗护卫队,成为升旗手。仪式向全社会开放,邀请社区、街道办事处、友邻单位的人员一起参与。

2006年5月15日星期一的清晨,由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酝酿的开放性升旗仪式,第一次在学校操场正式举行。这次升旗仪式上,家长们郑重地担当起了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个特殊的群体——社区代表、友邻单位员工第一次走进校园,与学生、老师一样庄严肃立,参加升旗仪式。

学校同时决定:每年10月1日,风雨无阻,面向社会开放升旗仪式。

2006年10月1日清晨,全体同学、家长、部分市民在国庆当天参加了学校升旗仪式。成都市蓉城国旗护卫队的武警战士们,也第一次移师校园,在2000余人的共同瞩目下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短短半个小时,全体家长深入体会到教育活动设计的精心,全体来宾进一步感受到学校教育活动蕴含的大爱。

翻开学校每年国庆升旗活動资料,开篇的四个字格外醒目——“风雨无阻”!详细附后的《国庆升旗仪式流程图》《国庆升旗仪式雨天方案》《国庆升旗仪式安全预案》,更是让人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和“精雕细琢”。

这也是一份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担当!

将教育还原到社会生活中,这是一次成功的德育活动的深化变革。这改变了当前许多德育活动“目中无人”“有心无力”的通病,昭示着一种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重实、重精、重坚持的育人追求,不仅引领学生,也引领了家长和市民,一步步走人德育深处。

经历国庆升旗仪式的洗礼,孩子们心灵上的波光随处闪耀,无论是风景名胜、文化古都,还是商场、广场、社区……孩子们走到哪里,就把国旗的知识宣传到哪里,就把国旗送到哪里,带着他们的虔诚,用他们的行动,将爱国热情传播得更远,让爱国行为深入人心!

在常规中谋求新意与效益

2015年10月15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锦小学生来到超市采购食材。对照《购物实践活动预算采购表》,同学们一一采买主食、副食。“我来拿商品,你在表上记录,他来推购物车。”“阿姨,请问……”“先看一下生产日期吧!”“算算还剩多少钱。”“买了这个,我们就吃不完了。”“小强今天嗓子疼,我们把这个辣的换掉吧。”分工合作、知礼明礼、懂得节约、为他人着想,生活技能与课堂知识并用,孩子们很快就购买好第二天秋游要分享的食物。

这一切都得益于连续开展了15年的“十元购物课”。

2001年1明,学校组织秋游,午餐由学校食堂做好送去,结果学生们并不满意,一个个悄悄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零食。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随后的活动总结会上,学校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去买食品,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给学生们上一堂“财商教育课”。

按照计划,每位学生只有10元钱的午餐费。学校把经费划拨到各班,班主任按人数把钱交给各组组长,组长则组织小组成员调查商品价格、制定采购清单、学习计划开支,然后再到自选商场进行采购。

活动刚开始,孩子们很高兴,煞有介事地制订起采购计划。然而一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制订,却激起了“千层浪”。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想要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喜好互相迁就,着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个孩子10元钱,一个小组也就几十元钱。如何能吃饱吃好,还不能浪费、不能超支?一个新问题又让孩子们开始困惑。

“怎么用啊?才10元钱!”

“买什么啊?钱那么少!”

“我们估算“下,大概买些什么,会用多少钱。”一个平时生活能力较强的孩子说。

在一旁“静观”孩子们争论的老师心领神会,带着孩子们开始制定预算采购单。从最初的众口难调,到最后的达成共识,在“让”还是 “不让”的选择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学着谦让,学着体谅,学着关注他人的需要。

活动结束当天,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活动总结与评价,评出“最佳合作”“最佳计划”“最有礼貌”等优秀小组。

购物活动课程坚持了几年后,老师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原计划的商品被其他顾客或同学先买完了,就不得不调整计划,这时候如何协调全组口味,重新填写“购物计划表”?

每次采购的食物都分为“主食”和“副食”,但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是主食,哪些是副食?孩子们不易区分。

购买过程中,老师们往往要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善后工作,比如帮着减去超支物品或者亲自返回商场再添购。问题是,孩子们重视过这些问题吗?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为此,数学组专门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大组教研”活动——“购物实践活动的问题与改进”,对“十元购物课”进行优化:落实商品价格调查环节,年级统筹商品信息,扩充选择范围。在计划表上增加“临时新增商品”栏,为学生变更计划作预设。提前联系商场,对学生需求量大的商品备足货源,避免现场缺货产生秩序混乱。

购物过程中,数学老师由以前的课堂指导变成全程参与,协助班主任解决现场问题。完成商品采购后,学生当场对照收银条进行核算,完成计划表。

如今,每年两次的“十元购物课”,成为学校生活教育课程中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进行节俭能力、预算能力、理财能力、合作能力的全面培养。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到实际购物的操作过程体验,孩子们一步步学会节俭、学会统筹和计划、学会商品的选择、学会与队员沟通、学会在矛盾产生时谦让和包容。

孩子们的变化,老师看到了,家长也看到了。五年级(3)班一位家长告诉老师:“一天我和孩子去逛街,准备给她买件衣服,她却拉住我说:“妈妈,这种款式的衣服我已经有了,而且还能穿,我们可以暂时不买。听着这话,我真是感慨我的孩子长大了呀,也懂得节约了。”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替别人着想。开展“十元购物课的初衷,是想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理财,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懂得“节俭的含义。”李俊霞校长对到校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如是说。

其实,学校里大量存在的是常规活动,这些常规活动看似琐碎至极、平常至极、简单至极,做这些事情不难,但要想做到位、做出新意,就难了!学生在学校生命质量高低的差距恰恰在此。

春游、秋游、运动会、眼保健操、升旗仪式……这些任何学校都会开展的常规活动,只因注入了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充分关注,在坚持不懈、不断提升中,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和充足的活力。在经年坚持、深度开发中,这些活动案例和经验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学校独有的德育课程。

办学15年,教师团队形成丁乞个共识: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有体验才有情感,有情感才会深刻,有深刻才有质量,有质量才有品位。常规育人工作最见真功夫,最显魅力,最具价值。任何有效的德育活动,都必须浸润在学校的育人常规中,在常规中谋求新意和效益。

学校历史由孩子们书写

如何在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的同时,让每一个生命主动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

2009年春季開学,五年级(3)班的何家傲同学,看到同学们在更换午休被时都在使用塑料袋,于是给校长写了“封信:“同学们更换午休被使用塑料袋,不仅容易损坏,而且不健康,更可能成为白色污染,渐渐侵蚀我们绿色的家园。建议学校统一制作、发放环保的布口袋。”

学校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倡议全校孩子参与环保袋设计,最终,同班同学支思宁、夏钰婷、周育戎、贾贝茜联袂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被学校采用。

2009年3A 17日,校园环保袋在全校集体朝会上登场:象征着生命之色的绿色布袋上,鸽子在自由翱翔,大树小草充满生机,小朋友笑脸如花。“环保从我做起,美丽从我开始”,短短的温馨提示语,道出了孩子们强烈的校园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坚持环保、创造美好家园的决心。至今,学校使用的环保布袋上,依旧印有这5位同学的名字。

从一个小小的布袋,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2010年10月13日,锦小第一届少先队代表大会成功举行。136名学生代表正七嘴八舌地对32份提案展开讨论,提案内容涉及学习、课堂、午休、校园环境等。

少代会上,这些10~12岁年龄的孩子胸佩代表证,分散到8个组讨论。每个组设召集人、书记员。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逐字逐条讨论提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整个场景,像足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时的范儿。

大会闭幕后,由每班一名代表组成的“少代会主席团”郑重其事地把《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第一次少代会提案讨论意见》放在了学校管理者的案头。学校召集全体管理人员专题办公,对每一份提案仔细阅读,一一回复。

三年级(1)班张城玮同学提出,为了避免下午放学时同学们在校门口等家长时打闹追逐,影响学校秩序,建议在学校门口用一个书架放一些课外书供同学们阅读,这样学校门口就会安静多了。

少代会代表的意见:我们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但是建立书架需要一定的经费,所以请学校领导批示。

校长对此提案的批示:很好!请后勤主任安排办理购买物品事宜,再由教导处与大队部思考管理办法。

学校两年一届的“少先队代表大会”,正是给学生们一种“书写历史,的特别的人生体验,让他们在这一刻学会担当自己的选择,学会自主管理,担当起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做自己的主人、做校园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孩子们既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活动体验,更参与到精致教育的品质创建中来。

至今,学校已成功召开了三届少代会,收到提案100余份,和学校各部门合作,共同解决了60多个提案提出的问题,包括“关于书法教室改造”“值周生礼仪训练”“运动会增加比赛项目的建议”等内容,真正展现了孩子们当家做主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风采。

当教育回归孩子之时,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也会回馈教育。

在锦小,“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学校放心地将一些活动交给家委会去办,各个班级家委会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家校资源整合利用,一盘棋合力育人。僅2015年2月至6月,家委会的家长们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开展的校外活动就有:“情系山区,爱心传递”“拥抱自然——让我们都变成孩子”“有趣的生命课堂”“悠悠泥土情·快乐陶艺行”“美味伴我行——菊乐奶业体验之旅”“丛林中的超级小战士”“爱心售卖之秋游”……家长俨然也成了学校德育活动的主人。

“正是由于学校开放的态度,使得家长们得到鼓励,更乐于热心参与,更乐于积极支持和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家长们也更能够理解学校,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成长为越来越优秀的家长。所有人越来越趋向共同的目标。”校级家委会主任委员小雨妈妈感叹说。

关注师生中的每一位,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

关注过程中的每一环,把简单的事高质量地重复做,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关注校园中的每一角,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童年驻足、一生守望的心灵家园。锦小的德育实践,正在走人深处。

猜你喜欢
德育家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家长错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家长请吃药Ⅱ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