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而优、小而美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2016-07-10 11:37杨东平
人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杨东平

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提出“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人学”。说明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已经明确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农村后20%没有能力进城上学的弱势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是普及义务教育、实行就近人学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小规模学校在数量上有所回升。以教学点为例,2013年全国共有教学点8.3万个,教师31.1万名,学生380.1万,平均每个教学点有45.8名学生,3.7名教师。在甘肃省,农村学校中100人以下的学校7892所,占农村学校数的92.37%;其中10人以下的学校3700余所,5人以下的学校1800所左右,1名学生的学校尚有219所;该省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在乡镇以下农村学校任教的达11.5万人,占教师数的51.13%。可见,小规模学校虽然学校规模很小,但总体的体量很大,覆盖的学生很多。由于过于分散和偏僻,小规模学校普遍处于小而差、小而弱的状态,是农村教育底部攻坚、提升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育现代化的维度上看小规模学校

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需要确立正确的认识:小规模学校将会长期存在,它并不是随着社会发展必将消失的落后形态。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的规模将会逐渐缩小,小规模学校有可能成为主流的学校样式。

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农村,多数都是洲二百人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地理条件和环境所限,无论是在瑞士的雪山顶,还是澳大利亚的牧场,即使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也都存在小规模学校。美国曾有成千上万所“一师一校”的小学,进入21世纪后仍有数百所这样的学校。在印度的偏远农村地区,单一教师学校(洲人校)的比例高达31%。[1]各国都出台过专门立法扶持小规模学校。韩国在1960年出台的《偏远地区、岛屿学校振兴法》,通过专门的政策扶持,为交通不便利地区的人们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美国在2000年12月签署了一项专门针对农村教育的联邦政府拨款法案,即“农村教育成就项目”,包括“小型农村学校成就项目”和“农村低收入学校项目”。

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看到在教育现代化的维度上,小班小校还可能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德国、英国、芬兰等欧洲国家小学的学生规模就是150人左右,学校普遍很小,一条街上有两三所学校。台湾地区20年前开始的教育现代化运动,明确地把“实现小班小校”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因为,只有在小班小校的状态下,才更有利于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都是小班小校的原因。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大规模学校、巨型学校。一所小学几千人,一所中学一两万人,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今天我们谈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一种扶贫救急的行为,而且具有前瞻性,体现了未来教育的价值。关键是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如何改善和建设好农村小规模学校。

小规模学校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种子”

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政府发力。需要政府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保障、管理模式、教师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四川省间中市统筹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在教育经费上予以倾斜,每校每年有15万一20万元的经费保障。甘肃平凉市崇信县是一个十万人口的小县,全县共有农村小规模学校52所,其中百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47所,占90%。崇信县教育局)!匝势而为,变劣势为优势,探索 “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通过构建“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轻松课外”,使农村学生成为阳光少年,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同时给农村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拉近了师生关系,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数量众多、特别分散,在政府支持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长形成合力。北京感恩基金会开展的“一校一梦想”公益助学活动,提供3)T元之内的小额公益筹款,帮助农村学校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如“让山里的孩子洗个澡”“给宿舍和教室装窗帘”“电线老化很危险”“孩子需要换一张床”“一张课桌一份爱”。自2015年6月以来,已经为云南、四川、河北等地46所村小实现了48個“梦想”,使7300多名孩子受益。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是个城镇化水平极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现有131所小学中,200人以下的学校占全县学校数的81%。他们在公益组织和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4所村小及教学点班班有图书角,50所较大的村小建设阅览室,30所村小建有开放书吧,在学校开展绘本课、吟诵课、主题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等课型的教学,开展课堂观摩和优质课评选。每年都开展较大规模的集中教师培训,培养阅读教学的种子教师。通过阅读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育生态,调动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一些地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自己组织起来“抱团取暖”,解决面临的共性问题。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的12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在2014年底自发成立了“利州区农村小微学校联盟”。面对音体美教师的短缺,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就地取材,通过民间艺人、民间文化资源对主科教师开展艺术培训,成效明显。他们正在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面向黑板排排坐的模式,实行师生密切交往的“小班化”教学,并开发校本课程。河南省濮阳县,全县200人以下的微型小学有116所,占四分之州。由于教师人数少,很难形成教研氛围,封闭或半封闭办学状况也难以吸引学生家长。濮阳县建立了微型小学联盟,建立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度,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共用,联合开展校本研修、教师培训,通过互通互助、协同发展来提振士气,汇聚特色。小规模学校“站在课改中央,站到全县台上”,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了形象,提升了教育质量。

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包括有效使用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培养全科教师、开展复式教学、建立学生主体课堂,等等。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孙冬梅教授探索出通俗易懂的“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在甘肃农村推广。同时,改革了农村教师培训模式,重心下“移,构建以学区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建立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基地实训”的培训模式,促进农村教师培训的制度化、日常化和本土化,培养本土化、留得住的专家。这一培训模式改善了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激活多方力量支持乡村学校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石公田小学,是一所仅有28名学生的农村学校,通过开展科学教育走出了薄弱状态。他们在陈耀老师的帮助下,按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开设了“山水田园课程”,就地取材,将山、水、石头、植物、动物以及社区、环境等都变为教育资源,学习内容包括稻草的用途、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油菜花、豌豆花、清明饼的制作等,自然体验和科学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学生的状态焕然一新,学校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可见,农村小规模学校虽然有不利因素,也有自己的优势。小规模学校不仅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且由于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高,师生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小规模学校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厚,与社区、家庭的关系密切,有利于实行生活化、乡土化、社区化的教育,改变农村学校与农村无关的“悬浮”状态,使学校成为农村的文化中心,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和目标。中国的学校教育必然要走向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这种改变很可能首先从农村开始,从小规模学校开始。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并不是梦想和空谈,通过政府发力、社会合力、自身努力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可以改善、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的。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校推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