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表现性教学研究

2016-07-09 11:07夏英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夏英

摘 要:本论文是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主,依据阿恩海姆关于“表现性”的阐述,谈表现性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从我国目前大众普遍对于美术教育认识不足使得我们初中学生对于美术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程度上,重点说明上好美术课的方式和方法,那就是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得要有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要微笑教学,竭尽全力教好美术课,使得全体学生喜欢美术课。通过美术课使学生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关键词:表现性教学;创造性思维;简单化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15-02

表现性美术教学对一个美术老师来说现在已经不陌生了,我之所以还来重说这一话题,只是为了整理下我的教学思路便于以后更好的教学。

一、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表现性美术教学的前提。

我认为要想激起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意识,首先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表现”是指透过某人的外貌和行为中的某些特征把握到这个人的内在情感、思想和动机。”所以说表现性美术教学不拘泥于客观物象本身形貌,而是要透过事物表象找到事物更深一层意义,就如同看到一块红色色块,我们就能从中领悟到火焰、激情等一样,从而达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关键的一个方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需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完成,被压抑笼罩的课堂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自我表现可能性的。没有自我表现的可能性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格茨尔指出:“创造性不仅用来解决那些人类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见和研究那些人们尚不知道的问题。”正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才使自己从愚昧走向文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才能得以发展下去。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很显然,创造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被看着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一种最高追求,更是我们这些中学阶段的教师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啊。

二、表现性美术教学实践。

阿恩海姆说:“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美术课的表现性教学就是美术教师所依赖的主要媒介。“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阿恩海姆),那么表现性教学就存在于美术课的每一个环节中,调动接受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能动地学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标准就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得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有效的教学秩序。原有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和模式曾经十分稳固,但从历史长河的发展来看,绝没有永恒不变的格式或标记,特别是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某种艺术观念,强化技能训练而不注重绘画情趣的培养,这不仅不能形成知识对流,且还会引起学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另辟新径,以适应时代大潮需要。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体验,我对于表现性美术教学感触很深,也使我和学生关系变得更融洽。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课堂表现性美术教学的几个实例。

(一)手绘线条中的表现性教学

学生一进入初中,手绘线条成了必要。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学生对于线条的描绘变得胆小起来。他们画的线条连他们自己都觉得难看,常会问:老师,我这个线条怎么画不好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激起他们的自信来。于是,上手绘线条这一课的时候,我会找几个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们今天心情怎么样,然后请他们到黑板前用线条把他们的心情画出来。看着黑板上学生们随意画出的线条,我给他们一一分析,并尽量使言辞有趣一些。

(二)手工课上的表现性教学

每到手工课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很开心。他们拿着准备好的材料,也不等老师讲课就会像模像样地做起手工来。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课好像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也会做。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不会打扰学生们的积极性,而是走下讲台看看并和学生一道研究书上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来。一边表扬和鼓励,一边还会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建议,而学生们做的手工都是从教科书上翻版来的。于是,等有学生做好了的时候,我就拿着学生的手工作品说道:这个做的非常好,但是它是人家设计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设计呢?学生答曰:书上的手工好看,可我们做不来。听到这里你会大跌眼镜,这明线有时自信心在作怪!是啊,我们的初中美术课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起码的审美观,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就是综合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条。

(三)设计课中的表现性教学

设计课如果仅仅是为了要学生学习设计方法,那我觉得就没有开设的必要。必要的是通过图案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加深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领略秩序美感。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设计课教学,我只把教学重点放在体现纹样或造型之美上。让学生感受秩序之美和造型趣味性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装饰布设计,纹样的排列组合产生的美感会激起学生创作和设计的意愿,这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认真、细心同时也是热情的在做着他们的设计。在柜架设计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注意柜架的整体美感。说明柜架的杂乱陈列品不仅让人心情不舒爽,还反映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学生们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都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热情,只要老师稍加点拨,他们也会作出令老师深感惊讶的作品来。

(四)欣赏课中的表现性教学

初中的美术课,每一学期开学来就有一堂美术欣赏课。开学初,第一堂美术欣赏课上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以后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和以后对于美术课的看法。所以每一堂欣赏课我都会认真备课,研究教法。如第十三册封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是学生跨入初中所接受到的第一堂美术课。因《格尔尼卡》中简单夸张的造型就给学生一个很深的印象,他们会说:这上面画的都不像人,怎么还会是毕加索画的呢?这就给一些传统的也并不准确的审美观念一个很好的反驳机会,为学生以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打下基础。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格尔尼卡》它是一首揭露法西斯暴徒行径的乐章。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我采用“情景再现法”:

在那样一个下午,人们嗑着瓜子聊天或者散步、下棋,阳光明媚,多么美好的时光!可突然间,天空传来了飞机的马达声,人们在好奇地仰天观看的一刹那,飞机上落下一枚枚炸弹,美好的一切在一瞬间就被恐怖和绝望笼罩了起来,战士残缺了的肢体写着“为什么!”他死不瞑目,母亲抱着已死了的孩子仰天哭号……

学生们震惊了,心灵接受了一次深刻的艺术教育的洗礼,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痛斥法西斯暴行。这一课让他们对于美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美术也可以有如文学、如战争一般的武器而直击敌人的痛处!画得不象的也不见得不是好作品,言为心声,画又何尝不是呢!因为有了深刻感受,学生们听课的激情被调动了起来,并由欣赏进而积极地思考,热情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

三、理论总结

以上都是我在表现性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当然都是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依据名家们关于艺术教育的理论并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作出的。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的“表现不在于象征,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所以阿恩海姆强调接受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作品的物理样式并没有被观赏者的神经系统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而是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唤起一种与它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观赏者总是处于一种激动地参与状态,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经验。

微笑教学,把最美的笑容带给学生,教师不必板起脸来说教。教师的笑容最美,学生的笑容才会最灿烂。师生情感交流在微笑中更融洽,表现性教学在美术课堂中就会更好的实施。

确定目标,激起思维、传授技法,初中美术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起学生思维,并施以一定的技能训练,从动手动脑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找准时机,不失时宜地完善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美术老师借助于美术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学生潜意识中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起来并加以引导,诸如着装美、环境美还有包括教室内的整洁等等,不失时宜地温和并友好地灌输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同时,美术欣赏课也是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