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冠樱
[摘要]考试作弊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动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18-02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但是也正是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有些学生就会铤而走险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作弊,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每年都要对我所带的学生进行诚信考试方面的教育,但还是难免有极个别的学生作弊,为此我就学生作弊的心理动因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作弊心理情况分析
(一)数量及结构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4年长春某高校共有105名学生因为考试作弊受到记过以上处分,其中2011年26人,2012年29人,2013年27人,2014年23人。从年级分布看主要是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学生违纪数量比较多,大四最少,仅有1人。调查发现,大一学生作弊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脱离了家长的“唠叨”后,自控能力差,在好奇心理的作用下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还没来得及学习甚至没来得及复习就考试了,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只能铤而走险,进行考试作弊,具体数据见表1。
(二)作弊时与作弊后心理分析
从表2可见,70.1%的学生在作弊时都感到紧张恐惧,难以做到镇定自如、从容不迫,表明多数作弊学生还是有担心被发现而受处罚的,毕竟这是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从学生的表情来判断该名学生是否作弊,因为作弊的学生大多会有东张西望、眼神飘忽不定、心神不宁、有其他掩饰作弊的小动作等行为。在作弊后被发现的同学中,有53.3%的学生会把根源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佳”“倒霉透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自己第一次作弊就被发现了,有的则是觉得有比自己作弊情节更严重的同学没被发现,反而是自己一个小动作就被发现。这些认为自己运气不佳的同学,也只有自认“倒霉”,接受处罚,因为自己毕竟是违反了考试纪律;21.5%的学生感到担心焦虑,他们主要是担心处分会影响到自己的毕业,甚至是将来的就业和求职;49.9%的同学在作弊后感到十分后悔,因为作弊前他们并未想到作弊会带来严重后果,作弊被发现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后悔为时已晚;19.6%的学生作弊后感到愧疚,感觉作弊行为对不起父母,无法面对自己的家人,同时也怕这种行为被老师和同学知道后被鄙视,会使自尊受到严重损害。
(三)学生作弊次数及终止作弊原因调查
从表3中可见,66.8%的同学都曾有过作弊的念头且有为作弊做过充足的准备,但他们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实施了作弊。究其原因,38.6%的学生是以为胆小害怕,慑于学校对作弊的惩处力度而不敢铤而走险;22.1%的学生是因监考老师的监考十分严格而没有给他们创造作弊的机会,于是中途不得不放弃实施作弊的念头;17.4%的学生是由于看到别的同学作弊后受到取消学士学位的处分后而警醒,意识到了一次不及格还有机会补考,要是作弊违纪了就真的遗憾终生了。这些数据表明,在高校作弊行为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有作弊想法和准备作弊的心理却是普遍存在的。表3还反映出,56.8%的同学在第一次作弊就老师被发现后,该名同学将不再作弊,但仍有43.2%的同学会重操旧业,选择再次作弊。数据表明多数学生能知错就改,有自我克制力,少数同学则一错再错,继续作弊。这其中也有极个别学生因与同学关系要好,碍于面子和哥们义气在考试中而再次作弊。当受访的学生谈及屡次作弊的学生时,都一致认为这类学生既破坏了学校的风气又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有过作弊经历的同学在以后再次作弊时会更加隐蔽,手法更加高明。说明个别同学仍然缺乏对考试作弊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意志力不强,缺少自控能力。
二、大学生作弊心理动因分析
(一)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大学生作弊时的一种普遍心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大学里只有不到1%的考试作弊者被发现。大多数的考试作弊者认为,如果能够在考试中作弊不被老师发现,还能得到高分,便值得一试。另一方面,目前各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惩处非常严重,个别监考老师出于对学生前程考虑,在发现学生考试作弊后,只是简单地将其请出考场而没有上报学校采取进一步的惩处措施,使学生作弊成本大大降低,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大学生在考试作弊中侥幸逃脱的心理。
(二)从众心理
经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试作弊的大学生在考试前并没有考试作弊的想法,他们是看到别的同学作弊,特别是看到平时经常旷课不学习的同学,在考试作弊后不但没有被发现反而得了高分,自己心里就觉得不作弊是自己吃亏了,于是才在考试中实施作弊的。
(三)虚荣心理
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别是上大学后脱离了家长的“管束”之后有展示自己的空间了,都想好好表现自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尊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一些同学的虚荣心逐渐膨胀,凡事都要想方设法争面子,包括学习成绩。这类学生并不一定考试不及格,而是对自己考试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又想取得高分来在同学面前炫耀,便采取了考试作弊的虚假手段欺骗自己和同学。
(四)投机心理
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同学为了省去挑灯夜战的辛劳,对自认为对将来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多学一些,对自己不感兴趣,自认为将来用不到的课程则不学,以减轻学习负担,但为了顺利毕业还得通过考试,取得差不多的成绩,于是只能在考试时投机取巧,试图通过作弊手段蒙混过关。
(五)学习无用论心理
受学非所用或高中老师在高中阶段经常说教的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你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的考上大学学习终结论思想影响,以至于平时不学习的学生,把课上和业余时间都荒废在打游戏、看韩剧、谈恋爱等事情上,一学期下来,学业逐渐荒废,到了期末对这学期所学的科目一无所知。为了应付考试过关和能够顺利毕业就采取不光彩的作弊行为。
(六)“助人为乐”心理
俗话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同班同学之间的感情都很好,在考试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是常有之事,而且有些学习好的同学有时会主动把自己的试卷让其他同学看,也会得到抄袭者由衷的感激。但随着“助人为乐”者的演变和考试作弊的需求,替人考试的“枪手”角色在高校已很普遍。
(七)功利心理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的体制下和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在学生评优、入党、评定奖学金、考研、出国、找工作时成为了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虽然各大学和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都对考试作弊行为做出了明令禁止的规定并对作弊者采取了严厉的惩处措施,但仍然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这个“唯一标准”不得不采取冒险行为,以身试法。
(八)冒险心理
由于现在高校基本都是全国招生,全国各地考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又很大,有的同学由于底子薄弱,考入大学后虽然又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他们也努力地学习,但还是会出现有些科目考试不及格,甚至连补考和重修都通不过。为了顺利毕业,他们这些同学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放手一搏”的冒险心理。
(九)“合理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家庭发生变故、自身发生疾病或遭遇了意外事件等客观因素的干扰,致使自己的学习受到了影响。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还很高,不能因为耽误了课程而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就给自己找到这种大家都能理解的“合理化”借口,采取自认为“合理化”的考试作弊行为。
(十)好奇心理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学习成绩好坏仍然是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无论是从人生三观上还是心理健康的层面上,都容易与现实社会产生偏差。因此,个别学生会感到学习、生活百无聊赖,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如果不体验一下作弊是何感受,岂不遗憾。于是,在这种猎奇心理的作用下,加入了作弊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胡丛莉.大学生考试违纪心理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03).
[2]冯东山.大学生作弊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
[3]李光雷.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张艳萍.大学生作弊动因及应对路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5]何耀伟.当代大学生违纪的心理动因分析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王庆生.尚璇.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7]刘金铁.季贵斌.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姚远.多维视野下高校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9]郑娅.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西北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
[10]吕亚.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的表现、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