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庚
摘 要: 尽管考试之前各高职院校不断强调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依旧较为普遍。本文从学生心理视角对高职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展开研究,并就如何减少甚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研究 应对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考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汇总,而且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已成为高职学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高职院校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其诱因较多样化,其中心理因素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总体来讲,其心理诱因主要包括下述几点:
1.心存侥幸心理。
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进步的今天,作弊工具变得愈来愈隐蔽、便捷,当前滋生了诸多新型化作弊工具(比如无线发射装置作弊器等),作弊方式愈来愈遮人耳目。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瞬间一改之前的紧绷状态,变为轻松状态,认为自己高考时太辛苦,现在终于可以放轻松,只要不犯大错混到毕业就可以,在进行考试时亦不会像之前那样辛苦备考,而是心存侥幸心理,妄图借助作弊考出相对满意的结果。此外,现在学生的作弊手段愈来愈高明,不容易被老师察觉,加之高校老师的监考力度相对高中时期的老师小一些,故导致一些学生的作弊行为“畅通无阻”,继而使得学生在作弊方面变得愈来愈猖狂,极大地侵害考试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2.个人虚荣心理。
一般而言,高校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取通常会设定若干个奖学金名额,以此奖励那些课程成绩良好、日常表现优异的学生,部分学生过于看重分数,害怕自己无法取得理想成绩,被同学嘲笑,同时也是为了得到奖学金,满足个人虚荣心,于是不惜冒着被惩处的危险,在考试中作弊,对正常的考试秩序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3.无奈与懦弱心理并存。
高职院校通常是高考失利未成功进入大学院校的高考生的备选,亦有部分学生是在中考结束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其文化课成绩底子相对较弱,不堪承受学习之压力,毫无信心,自我约束性较差,非常自卑,容易形成强迫性人格障碍,但凡一遇到考试,脑海里就充斥各种作弊想法,不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作弊。甚至有个别学生在监考力度较大的情况下会直接弃考,不敢面对考试的懦弱心理一览无遗。
4.失衡心理。
部分学生日常学习不努力,一遇到考试就采用作弊手段且屡试不爽,均没有被监考老师发现,在此环境下,其他学生会感到不公平与气愤,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准备考试,却不如那些不准备考试仅凭作弊手段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好,心理严重失衡,于是亦放弃努力备考,转而参与作弊行列,试图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在考试中,并非所有作弊生都是主动参与的,还有个别学生是为了“义气”为基础知识底子薄弱的学生提供“协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考试作弊之风的蔓延。
二、应对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得知,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和自身心理原因存在密切联系,那么应该如何减少甚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考风考纪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工作,面向学生多次宣布考试管理制度,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考试作弊行为的严重性与危害性,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杜绝作弊潜意识,教育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高自我约束力,陶冶个人道德情操,养成主动学习、积极备考的良好习惯,令学生意识到考试作弊是一种非常不耻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荣辱观与羞耻观,于整个学校内形成无作弊行为的良好风气,分别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上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
2.加强诚信教育。
高职院校应注重诚信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加强,向学生灌输诚信理念,教导他们诚信考试、诚信塑人,在公平的环境下共同竞争,形成健康人格,促进个体健康、积极发展。特别是在高职新生入学之际,要加强对新生的诚信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考试作弊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体现,是人格的一大缺失,需要立即改正,否则不利于自身健康人格的塑成,不利于个人后期的发展。要让所有学生自觉参与抵至考试作弊的行列中,于全校内营造诚信考试、杜绝作弊的氛围。
3.重视心理疏导。
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考试作弊行为自然应该从心理方面入手,对此高职院校的心理疏导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慰与不良情绪排解,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倾向,纠正不付出就获取丰收果实的不端态度,告诫他们要通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获得良好的成绩,向他人光明磊落地证明个人价值。心理老师要特别针对心存自卑的学生进行疏导和安慰,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积极努力,积极应考,用逐步提升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努力与强大,以此慢慢增强自信心。
4.严肃考试纪律,加大作弊惩罚力度。
在采取上述各种“柔软”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辅以强制化处理手段。在考试期间,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严肃考试纪律,落实从严治考的政策,切实做到在考试纪律面前,所有学生不分干部、不分年级一律平等。让所有学生都充分意识到违反考试纪律的严重性,凡是考试作弊的学生,需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警告处分,对于情节严重的个别学生,可开除其学籍。凡是参与“替考”的学生,均要开除学籍。加大作弊惩罚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的作用,令作弊学生闻风丧胆,不敢贸然作弊,进而在全校内形成良好的诚信考试风气。
参考文献:
[1]翟晓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4(02).
[2]陈春晓.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3]李文斌.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4(09).
[4]宋绍成.基于实证方法下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预防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10).
[5]吴立新.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现象及对应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