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社会转型期的传媒责任与人文关怀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形式百变的婚恋真人秀节目背后隐藏着不变的规律:不断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以换取更高的收视率才是根本原因。节目暴露出种种弊病:缺乏职业素养,拜金主义充斥荧屏,不见“真人”只见“秀”。婚恋类电视节目应该通过节目的调整帮观众管理好窥私的欲望,提供娱乐的同时重拾服务的功用,担起社会责任。
关键词:婚恋真人秀节目;窥私欲;解决途径
一、我国婚恋真人秀节目的现状
从前比较私密的个人婚恋交往行为通过电视相亲节目大众这种大众传播平台传播出来,极大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这也就决定了婚恋类节目的市场需求旺盛,在买方市场模式的当今社会,市场收益前景相当可观的该类节目自然层出不穷的涌现。
2015年,“户外”成了相亲节目的主要拍摄场地,节目的拍摄对象也由普通人换成了鹿晗、李易峰这样适龄的单身明星。2016年,靠户外旅游和已婚明星夫妇为新看点的真人秀《一路上有你》将要播出第二季,这类节目成为另一荧幕热点,收视率有了保证。
观众的胃口被激烈竞争的节目越养越刁,推陈出新的市场需求鞭策着节目制作方寻找更刺激的曝光点。万变的节目背后隐藏着不变的规律:不断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以换取更高的收视率才是根本原因。
二、“生活服务”旗帜下掩盖的婚恋真人秀节目弊病
(一)缺乏职业素养,助长观众的窥私欲
纵观当下的婚恋类电视节目,故意设计一些非主流的、耸人听闻的元素安排在节目中。将隐私当做噱头,炒作成高热度话题来提升收视率。越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越是趋之若鹜,谁的言论更雷人就更优先地将她当作节目展现的亮点。而观众在审丑或冒犯别人隐私中获得了满足,甚至乐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高贵武指出,荧屏相亲的火爆是一档由广告商、电视台和某些出场嘉宾共谋的“商业事件 ”。
相亲行为是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男女交往的个人行为,而婚恋类节目将这个涉及到“恋爱史、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经济情况”等各种隐私信息的交往过程搬上荧幕,其过程中的男女双方的语言、行为、心理、表情等细节都被无限放大出来,还包括背后折射的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加上节目编排的充斥着虚假情节、虚假身份的离奇剧情,这些非主流的内容一边填满了电视机前受众的猎奇、窥伺的欲望缺口,一边践踏着职业道德,误导着观众接受错误的婚恋观、价值观,于是彻底将媒体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
(二)拜金主义充斥荧屏
拜金主义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摒弃的。而当今的婚恋类电视节目中拜金主义的案例却并不鲜见。
在婚恋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拜金女”不止一个。最著名的当属《非诚勿扰》中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女嘉宾马诺。女嘉宾楼姚在《为爱向前冲》里,一出场便说出“除非你多金,否则别理我”的雷人语句。当她看到带着钻戒、房产证、兰博基尼车钥匙并自称月入百万的“豹哥”时,立刻放下一贯高傲的姿态,对该男子青睐有加。
(三)不见“真人”只见“秀”
婚恋类的电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往往从性格、人格的角度“挑选”出类型齐全的嘉宾。在这个挑选的过程中,被曝出使用了不当的手段。许多在节目中表现出位的男女嘉宾事后被网友“人肉搜索”出真实的信息,证实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只是虚假的表演。嘉宾和节目方在这场默契的相互配合中各取所需。一些嘉宾借助节目炒作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节目组借助嘉宾的出格表现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提高了收视率,达到了创收目的。但仅此而已吗?曾经以清纯著称的女嘉宾闫凤娇后来因为“艳照”被网友撕下了虚假的面具,她给《非诚勿扰》带来了诚信危机,使该节目失去了观众的信任。而其他同类婚恋节目也对这种手段乐此不疲地使用,对节目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可撤销的伤害。
三、婚恋类节目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途径
崔永元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纵观以上婚恋类电视节目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收视率“惹的祸”。越是盲目追求高收视率,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地突破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底线,弄虚作假,最终除了伤害观众、还损害了节目自身甚至是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婚恋类电视节目应该通过节目的调整帮观众管理好窥私的欲望,提供娱乐的同时重拾服务的功用,担起社会责任。
(一)切实提高婚恋类节目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1.扛起“把关人”角色的责任
利用快感制造迎合观众的潜在欲望,人性阴暗面、性等经常避讳的因素也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在节目中被大肆渲染,在迎合观众的感官需求的同时也淡化了伦理道德的谴责。
因此,一味满足个别人的窥私欲,弄虚作假不仅突破了媒体职业规范的红线,更是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作为媒体人的婚恋类节目从业人员同样应该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的信息,做好节目的“把关人”。讲诚信、杜绝虚假的信息传播:做好嘉宾筛选和审查工作,鉴别嘉宾的身份信息、婚姻情感状况;不炒作话题,实事求是,一切以真实为原则。只有保持真实的内容和真诚的态度,电视婚恋节目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2.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
婚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在以婚姻恋爱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中,应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发挥电视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不能为了收视率就把年轻人拜金、享乐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放大,制造话题和噱头,谋取不道德的利益。应该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时正确引导节目话题,当节目中出现拜金主义等错误的言论或者雷人语句时,主持人要及时纠正,或者发表正确的言论以作示范,甚至可以在节目见机时去掉具有错误导向的不良言论。
(二)规范管理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由于婚恋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引来了社会民众对该类节目的诸多质疑和批判。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对大热的相亲类节目进行批评,并提出整改要求,促使电视相亲节目格局逐渐发生改变。整改后的该类节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非诚勿扰》,一向以拜金炫富为卖点的坏习惯得到了改正,嘉宾里不再出现言论刻薄偏激的现象。完善监管婚恋类电视节目的相关法律法规,抵制低俗之风、净化社会环境,制定详尽合理的处罚措施,加强处罚力度,从外部压力方面督促该类节目从业人员的自省和自律,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只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婚恋类节目一定会在媒体市场环境中将自身打造成品质精良、观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
【参考文献】
[1] 董柏杰.相亲节目进入康复阶段?[N].北方周末报,2010-6-21.
[2]尹蔚虹,施荣华.浅析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媒体责任[J].媒体时代,2010(11).
作者简介:赵慧彩(1986~),女,汉族,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闻传媒系教师。